:::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及烏雷1977年的行為藝術作品《無法估量》。(M. Carbone 攝 高雄市立美術館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身體書寫的激進力量

什麼是行為藝術?這個在台灣藝壇向來屬於非主流的門類,觀眾可以透過近期高雄市立美術館的「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特展,而有機會得到進一步認識。展覽以「行為藝術教母」阿布拉莫維奇為中心,延伸自一九六○年代以降的國際行為藝術創作,並對照台灣的行為藝術發展,共展出卅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及文件,揭櫫半世紀以來,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書寫產生更激進的行動力量。

什麼是行為藝術?這個在台灣藝壇向來屬於非主流的門類,觀眾可以透過近期高雄市立美術館的「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特展,而有機會得到進一步認識。展覽以「行為藝術教母」阿布拉莫維奇為中心,延伸自一九六○年代以降的國際行為藝術創作,並對照台灣的行為藝術發展,共展出卅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及文件,揭櫫半世紀以來,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書寫產生更激進的行動力量。

「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

即日起~10/18 高雄市立美術館

INFO  07-5550331

二○一二年,馬修.艾可斯(Matthew Akers)執導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The Artist Is Present,不僅記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二○一○年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引發轟動的回顧展現場,也回顧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行為藝術家近四十年的創作及生命脈絡。這位在國際間響叮噹的教母級人物,在行為藝術屬冷僻的台灣,因為影片上映期間好評不斷,知名度大增。

從身體出發  探觸社會議題及歷史想像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的「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特展,便以阿布拉莫維奇為中心,延伸自一九六○年代及其以降的國際行為藝術創作,並對照台灣的行為藝術發展,共展出卅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及文件,揭櫫半世紀以來,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書寫產生更激進的行動力量,並藉以建構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史觀。

展覽以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為引,說明行為藝術家透過身體表現出與自己、他者甚而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引領觀者超越想像,直探心靈。

展品包括以行動探討藝術本質的波依斯(Joseph Beuys)、行為藝術教父維托.阿康奇(Vito Acconci)等在內的國外藝術家廿七位,透過文件暨影像檔案呈現,可見身體作為人類最原始、直接且更為震撼的方式,探觸社會議題及歷史想像。

不過,展覽是從阿布拉莫維奇早期作品揭開序幕,某種程度暗示了「以身作則」欲梳理女性行為藝術發展脈絡的企圖。展場入口是阿布拉莫維奇和過去的創作伴侶烏雷(Ulay),兩人參加一九七七年波隆納現代美術館策劃的國際行為表演藝術週作品《無法估量》。這件作品中,兩人裸體相對,觀眾若想進入展場,得從兩人之間的縫隙穿越而過。

從兩人早期合作的一連串讓身體陷入痛苦、危險和探索極限的共同創作,到一九九九七年阿布拉莫維奇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作品《巴爾幹巴洛克》,及近期的《藝術家在現場》等文件,展現她在行為藝術史上的地位之外,也揭示女性藝術家如何通過對自我身體的展現傳達個人的藝術主張,並宣示主導性。

女性藝術家  以身體實踐創作

如創作年代更早於阿布拉莫維奇的小野洋子,她與約翰.藍儂長時間在床上,兩人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地批判當時的越戰。紐約現代美術館近期也重新省視小野洋子一九六○年代以來的行為藝術,過去她的光芒被「約翰.藍儂遺孀」的身分掩蓋,及至今日,她個人的行為藝術創作對照於當下,更突顯出她的先驅意義。

與洋子同時期在紐約的另一位日本女性藝術家草間彌生,也是透過自己的身體宣揚反戰精神。女性以自身的身體為媒介進而變成「社會身體」的精神延續至當代,曾獲威尼斯年輕藝術家獎金獅獎、一九七四年生的瓜地馬拉女性藝術家芮吉娜.荷西.歌琳多(Regina Jose Galindo),也多次以對自己身體的折磨和摧殘,抗議國家對女性議題的不公義。

除了上述藉由身體直接介入現場的行為演出,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歐蘭(ORLAN)等女性藝術家是以扮裝、改造肉體等方式,通過身體作為當代藝術創作實踐的手段。

行為藝術在台灣長期屬非主流,這次展出十二位台灣藝術家,包括謝德慶、洪素珍、李銘盛、湯皇珍、陳界仁、石晉華、許淑真、劉曉蕙、林其蔚、高俊宏、崔廣宇、東冬.侯溫等人的作品與影像記錄。李銘盛、陳界仁在戒嚴末期,以行為演出表達對政治體制的批判;石晉華的「身體」如修行者,是他思考病痛、身體與生命關係的媒介;劉秋兒的「豆皮文藝咖啡館」提供許多身體在此衝撞發生/聲的場域;崔廣宇和高俊宏分別以不同方式,讓身體介入城市及其邊陲等,這些初步的彙整,可作為台灣行為藝術發展的切面觀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