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者也與多媒體影像互動。(誠品表演廳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即時互動3D多媒體劇場《路》

以沙韻之名啟程 找自己的路

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淒美故事,讓人們起而追尋那一條應該不存在的路……即時互動3D多媒體劇場《路》是一個跨界的勇敢嘗試,以沙韻之名啟程,結合了傳統戲曲身段與當代肢體,以最新的即時動態捕捉及互動投影技術,詮釋這一次又一次找路的心靈探索——你會驀然發現,找「路」,原來是為了「找自己」。

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淒美故事,讓人們起而追尋那一條應該不存在的路……即時互動3D多媒體劇場《路》是一個跨界的勇敢嘗試,以沙韻之名啟程,結合了傳統戲曲身段與當代肢體,以最新的即時動態捕捉及互動投影技術,詮釋這一次又一次找路的心靈探索——你會驀然發現,找「路」,原來是為了「找自己」。

【誠品跨界】即時互動多媒體劇場《路》

11/21~22  14:30   11/21  19:30

台北 誠品表演廳

INFO  artevent.eslite.com/event-page-2832

小小三百多席的誠品表演廳,今年十一月卻有一場「大」製作要發生!幕後的策劃者即是誠品的藝術顧問——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她號召了國內多位優秀藝術創作者,有傳統戲曲跨界戲劇的唐美雲、數位新媒體設計黃心健、劇本創作者施如芳、作曲家錢南章、視覺設計Akibo、舞蹈家張逸軍等,共同完成這場融合了歌仔戲、現代舞、原住民故事與音樂的多媒體創作——《路》。

「其實我們就是一起在找路!」陳郁秀笑道,「我不知道這樣的創作會走到什麼程度,我們只是單純希望呈現一種全新的表演藝術型態,並期許建立一種新的合作模式,讓表演藝術可以很蓬勃地與科技結合,發展出新的面貌。」

「林茲電子藝術節」啟開端

陳郁秀的「數位觸角」其實開啟於奧地利的林茲電子藝術節,一九七九年藝術節首次面世時,陳郁秀即深受震憾,後來也曾多次受邀參加,了解歐陸科技數位藝術發展的趨勢,深深感受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重要性。

也是在林茲藝術節的因緣際會下,陳郁秀與擅長數位媒體影像製作的黃心健有了初次合作的經驗,去年白鷺鷥基金會更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補助下,與黃心健利用穿戴式互動感測與投影系統,以七支短片所組成的3D互動表演作品《潮—繼承之物》,不但在空軍總部演出獲得好評,更獲得國際獎項。

「這樣的數位科技,可以將過去、現在、未來等不同時間的事件,同時在一個舞台與時空中呈現。」陳郁秀說,既然開發了這樣的表演形式,不如將它擴大應用為一齣戲劇。所以她就開始尋覓合適的台灣故事,能夠表現出這樣的時空結合,恰好她看到了《沙韻之鐘》,以及已故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的著作《找路—月光.沙韻.Klesan》,將兩個有線索牽繫的故事內容解構之後,再與現代科技融合,重新建構成一齣嶄新的舞台劇。

從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故事啟程

《路》的故事源自於日據時期,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泰雅族少女沙韻(Sayion),為了送被徵召出征的日籍老師下山,在暴風雨裡趕路,而於過橋時不慎落水失蹤。少女的不幸離去,化成許多男人的懸念,他們紛紛以「沙韻」為名,或是義正詞嚴、或是優雅從容、或是浪漫幻想,拍成電影《沙韻之鐘》,譜成流行歌曲,留下了愛國、愛情等各種不同詮釋,就從山路上轉出去了。直到Mr. Right受到《月光小夜曲》的感召,踏上追尋沙韻足跡之路,而一直冷眼旁觀的靈鳥希利克,最後才知道,原來沙韻的墜落,等著Mr. Right來完成……

黃心健認為,沙韻的故事很奇妙,它跳躍在原住民的天地觀、日治時代的政治宣傳,及林克孝《找路》書中的野史想像,它們都將「沙韻」這縹緲的女孩,以極度唯心的方式投影在精神世界之中。她有如微小的火苗,飄蕩於曾經屬於原住民的山巒,然後變成東亞共榮圈的電影女主角,在軍國主義的進行曲中昂首前進,最後成為林克孝的繆思女神,引領他走向那不可知之地。因此,在此次新媒體與科技藝術妝點的舞台,「精神的投影」是黃心健在《路》中企圖塑造的想像。

而在此劇中,編導演兼擅的李易修將演出詩人、總督和畫家三個角色,Mr. Right一角將由前太陽劇團舞者張逸軍擔綱,靈鳥希利克的角色則由歌仔戲小生唐美雲詮釋,以說書人的方式貫穿全場。同時也擔任導演的唐美雲表示,有別於現在較常看到用影像來呈現場景,或是用錄影來表現人物等手法,這次採用最新的互動感應裝置,完全結合戲劇、舞蹈,甚至跟她的歌聲即時互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穿戴著感應裝置的演員與舞者,被代表科技的投影光芒映照在舞台上,這炫目的多媒體影像是由黃心健和公共藝術家AKIBO共同打造,他們身後被拖長放大與扭曲的影子,有如他們自身的精神世界中偏執的民族大義或個人情感包袱,隨著他們的動作,也在牆上晃漾與扭曲,逐漸膨脹、渲染,最後竄改與吞噬了現實世界。而這個台灣的在地故事,也透過影像、舞蹈、肢體、歌聲的即時碰撞,於舞台上創造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呈現的火花。

用想像力替未來找路

在音樂方面,作曲家錢南章特別將他的大型交響樂創作,改編為七小段樂曲,與交響樂交互呈現;而陳郁秀的鋼琴家女兒盧佳慧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她要負責設計六十分鐘的背景音樂,除了優人神鼓的音樂,還有德布西的曲子,及傳統的笛樂等等。「我還想再增加嗅覺的感官刺激!」陳郁秀說,在三段的演出中,搭配著劇情與角色的特質,會釋放出森林味、檜木味,為影像延伸出更大的想像空間。

科技影像為觀眾帶來了杳無邊際的想像,而劇場是在有限時空中搬演出毫不設限的表演。「其實,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的路。」陳郁秀認為,不管成功與否,所有的藝術都應該鼓勵創作,這是一個找路的過程,而過程才是最可貴的。《路》結合了表演藝術與科技,在這個絢麗的場域中,讓大家正面迎接跨領域的感官衝擊,張開想像的翅膀,體驗台灣前所未見的多媒體體驗。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