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對的地點對的人,PARTY中發生了什麼,左右了你這一夜(這一生?)。有主題、有節目,讓與會者一刻不得閒,杯觥交錯中,或笑意滿屋,或沉浸感動。氣氛佳、風光好,也別忘了行止得宜,有為有禮。一次美好的聚會打造美好的一夜,也可能鋪陳美好的一生,好聚好散,為了下一攤「明日的聚會」……
萬聖節變裝、聖誕節交換禮物、跨年看煙火狂歡、吃年夜飯發紅包團圓,常態性的派對其實都有明確內容流程,即使只是三五好友聊聊近況八卦,你心裡大概也有個底,哪些事希望分享、哪些話題不該說。聚會其實存在不少模糊的規則與界線,該保持默契、心靈相通,或清楚告知權利義務,全憑個人喜好、也關乎你想要的聚會性質。
一般派對強調推展氣氛、讓賓客有機會展現自己,活動流程及場內動線都要仔細思量,避免斷斷續續、干擾失焦;愈流行的音樂愈能引起共鳴,與其放在開頭炒熱場子,不如循序編排更能挑動神經。Dress code(服裝規定)或角色扮演即是最容易讓客人自體發亮的舞台,簡單花點巧思或隆重華麗登場,獲得關注也開啟話題,合照發上社交網路,生活彷彿持續光熱。
WHAT MUST 什麼該做
專業的派對規劃有其客戶需求,大至商品代言、宣揚品牌、業界交流,小至告別單身、婚禮壽宴、受洗彌月都有基本目標。私下聚會雖不用面面俱到,清楚訂出原則方向有助長遠發展,主辦者也可藉此不斷整合活動內容,找出自己與朋友們最舒服的方式、最看重的部分。然而,該做些什麼才不會造成負擔?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賓主盡歡?主辦人身負重任、動輒得咎,亦如同守則二的聚會與標靶,其實關乎你舉辦派對的初心何在。
先別擔心能否做好、做滿,搞清楚為何而聚才是關鍵。隨著年齡增長,了解世事無常,才知道相聚實屬難得,在某個時間點見了某些人、去了某個地方、一起經歷某件事,共同走過的片刻成了回憶軌跡。無奈人們心頭手邊總有許多要務瑣事,無法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有時候也須刻意為之,找個理由主動邀約、想個主軸借題發揮、花點小錢張羅準備,如戴洛威夫人那樣高聲懇求:「記住我的宴會!」就是個友情升溫的好機會。
守則四:語猶可聞,人難可見
派對之所以需要注重細節與賓客感受,在於區分「出席」和「參與」的不同:Dress code讓人不只是到場,還能有所貢獻;贈獎摸彩則強調全程在場的好處。小聚會不用計較那麼多,遲到早退也沒人會怪你,但若能排除萬難參加,也讓東道主人顏面有光。現代社會其實沒什麼話語不能及時傳遞,然而老派約會還是有其必要,酒水菜餚、筵席包廂、特殊流程等等活動,講究歸講究,跟「人」比起來都是次要。
歐頭認為,西方的飲酒文化,很大部分包含交際訓練,人與人之間如何互動、怎麼開啟話題,對方給你什麼樣的印象、後續友情的發展可能,透過聚會能更進一步測試、更深入認識彼此。在這樣相互欣賞的過程中,或許因此受了誰的啟發或影響,生活態度與經驗視野也會隨之改變。歐頭有位因固定派對而認識的朋友,兩人特別投緣、友誼也逐漸變得比其他團員更為深厚,今年他計畫前往日本青森縣採訪,先前認識的當地翻譯也力邀歐頭多留幾天,參加一年一度的青森睡魔祭。他想邀請朋友周先生一起去,把聚會場景拉到他鄉異地,更提議可以順道前往北海道參觀威士忌酒廠,「有我在,絕對不一樣。」歐頭驕傲地說。
雖然興致勃勃,但礙於工作,周先生實在無法待那麼多天,甚至考慮在某處會合玩樂幾日,然後提前返國。歐頭當然不願接受這樣的規畫,最後也終於順利說服對方前往,為期約莫一週的旅程,一行人在日本翻譯的家中留宿、坐在路邊看祭典,造訪當地酒吧、與日本人一同生活吃喝,去了一趟北海道造訪酒莊,過程其實比想像中艱難許多、一點不如先前預料般順路。如此與心靈契合的三五好友出遊,不同於一般的行程安排或公司旅遊,那種快樂是難以言喻的體驗,唯有親身經歷才能擁有的享受。
Fa也說,一開始在家中辦小酒館,是因為對紅酒有興趣,起初對酒的要求與想法不少,希望藉由聚會品嚐些不一樣的酒類風貌。後來還是回歸到人,為了一九九三年生的朋友妹妹來訪,開一瓶友人致贈的九三年份霍桑加西斯莊園,情感超越了酒,意義可比女兒紅。牯嶺街小劇場行政經理王永宏則表示,整年以場館人員身分與眾多演出團隊合作,即使過程有不愉快或匆匆相遇、未能深入交心,年末的派對場合也算是種平台,無論要握手言和,或因此聊出更進一步的合作,有燈的地方就有人,更有無限可能。
守則五:發乎情,止乎禮義
聚會的初衷,可能是自然發生,因為志趣相投、喜好相近而聚在一起;也或許是一種解決途徑,不想出外應酬,或希望提供機會、促進交流。若能在固定的派對活動裡,歸納或規劃出一些簡單的法則、一定要做的事,除了能讓與會賓客盡知個人在此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可避免聚會成為一再重複的例行公事,多了些新意與深意。它不一定是多麼複雜的規定,只是種提醒,更類似儀式,好像演出開始前的暗場、音樂會後的小酌對談,有了這些既定的步驟,才莫名感覺完整。
貧窮男憶及他以「Cable電影精選電子報」名義舉辦的派對,那幾年正處國片票房低潮,許多導演已心灰意冷退出產業、暫時不拍新片,在這麼一個以電影為號召、集結了潛在觀眾與台灣片商的場合,貧窮男毅然決定在每次派對裡,邀請一至兩位台灣新銳導演前來參加並放映作品,長片也好短片也罷,這裡有喜歡看電影的人們、有剛出爐熱騰騰等待播映的電影,兩相結合,亦成佳話。他也談到過去在紐約到處跑趴的經驗,高檔的畫廊若舉辦開幕酒會,席間的餐點與菜餚必定精心籌備,外燴甚至不僅一間,而是百家爭鳴,能吃到知名餐廳的壽司、另一家的開胃料理、某處提供的蛋糕甜品,光從這些就能看出主辦單位招待來客的野心,也塑造了貧窮男自己舉辦宴會或參加派對時,對場上菜色的評斷標準。
歐頭的聚會多、玩法規則也不少,他認為常態性的派對,保有其儀式性非常重要,否則很容易失了目的,吃喝玩樂也沒了核心。前文提及由酒商、媒體與消費者三方聚集的「三邊會」,一開始的入會標準就不低,這是個讓酒品業者與愛酒人士交換意見的平台,參加的每個人都必須擁有一定專業知識。每期聚會訂立主題,依據題目每人準備一支酒,現場輪流介紹關於這酒的背景特色、與自己有關的故事,以及為何選擇,最後當然免不了一同品嚐乾杯。例如過去的幾次主題:「消失的酒廠」要帶來出產酒廠已關閉的酒、「青春的肉體」要介紹年代不遠的威士忌。近期十二月的主題,因聚會約在長安東路的活蝦餐廳,主持人索性要求大家介紹一瓶「最瞎的威士忌」。
曾經當過音樂雜誌編輯、現在也持續擔任古典音樂台廣播人的歐頭,還有另外一個從交流唱片衍生而出的聚會「沒文化人才團」,三邊會的流程模式也算是從這裡建構出來的。一開始的成員是他長期合作的雜誌寫手、相識的音樂同好、業界友人,後來也邀請了出版商、唱片業者,集結不少古典音樂圈相關人物一同共襄盛舉。本來是每年一度的CD交換會,而後變成一個月一會的餐敘聊天。CD交換就是編號抽籤,吃飽喝足進行儀式,被抽到的唱片主人自然要介紹一下有關這張CD的一些知識,也會刻意選在有音響的場地,方便大家一同欣賞聆聽。
因為喜歡,所以持續去做,發乎情乃民之性也。規則的訂立,也是一種信任,在聚會裡發生的事其實百無禁忌,該如何適可而止,就是一種團隊默契。例如,Fa在自己家裡舉辦的小酒館,以聊天放鬆的交際飲食為主,即使喝多了、聊晚了、氣氛歡愉,也盡量保持住宅區內的低調熱鬧,不擾鄰安寧。來客也都知悉,一切打理收拾都由Fa和女主人梅若穎兩人負責,大家最好不要雞婆插手,這是他們的一點堅持、一份心意。
也誠如歐頭所言,派對中的相互信任,能讓人們在熟悉的環境裡發洩壓力、卸除負擔,有時候真是醉了都不自知,要如何又high、又能behave是個需要學習的過程。做著跟酒有關的工作,他更不希望因為酒精的催化而造成問題,一再地讓酒背負污名。在這樣歲末年終的時刻,理性飲酒、感性拼酒之餘,也別忘了把酒拿到嘴邊的是你。
小小的派對,會對生命產生大大的影響,又或者沒那麼誇張,只是一種聚散離合的緣分罷了。所有明日的聚會,是尚未抵達的未來,一無所知而徬徨、焦慮或期待,無論世事如尼采所言的永劫回歸,或馬克白認為的行走之影,把握今朝、趁著現在相聚一刻,試著用另一種詮釋與友人約定:「明天、還有明天、還有明天。」
派對人物
Fa 家中小酒館 COZY最重要
劇場界類似傳說的存在,本質上是相當隨性的私人家庭聚會。開辦至今近十年,人數從《膚色の時光》續攤最高紀錄廿三人至兩、三人不等,近幾年大多控制在六到八人左右。「房子裝修時,我們就跟設計師說,希望把空間弄得cozy(舒適)一點,可以在家裡開派對,像lounge bar的感覺。」Fa說,家裡也就這麼點大、擠不下太多人,六到八個人是空間感覺最舒服的狀態,「我覺得辦派對就是吃吃喝喝聊天、交朋友。」這是他為自己創造的交際平台。
「因為我就是不喜歡在外面聚會,難免還是會有想要喝一杯的時候,就找人來、自己在家辦。」Fa的小酒館是這樣開始的,「卅幾歲那時候迷上紅酒,其實是蠻奢侈的東西。去外面喝,價錢一定是成本再往上加。我覺得我是喜歡喝酒,不是要那種店裡的氣氛。」他乾脆找了熟識的酒商、召集身邊喜歡喝紅酒的夥伴,自己叫酒喝,像公社那樣平分費用,就這樣辦起家庭聚會。
每個人對紅酒的品味喜好不盡相同,有個酒商朋友的好處在於,不用花太多時間溝通,只要告知預算和需求,自然有辦法幫忙挑選搭配幾支符合胃口的酒。前幾年的情況如此,後來Fa慢慢覺得,雖然登門造訪的多為親密好友,也不太介意這些枝微末節,但身為主人每每要大家掏錢分攤酒水,心裡總不太過得去。嘗試了幾次自掏腰包買酒備食,最後才發展成現在的狀態:「我說我有幾支酒,看你們要帶什麼來。」酒或吃的大家認領一下,或是去附近店家買些外賣料理,輕鬆隨意就好。
「其實我會找的也都是一群比較固定的朋友。有些人來過一兩次,過程中就會知道這個人適不適合,譬如說不會喝酒的人,我就會想說那我該提供什麼服務,後來覺得這樣太累了。或是聊天不太投機或調性不合的人,就只好看看下次有什麼機會了。」Fa說自己是蠻「機車」的,有話直說沒有在客氣,朋友也都知道他的個性。即使大家都耳聞他的小酒館聚會,若碰上試探性的詢問,Fa也會講得很明確:「最近沒有,真的不行的人就告訴他,你不適合,我不會跟他迂迴。」
小酒館也得配合主人時間和心情開業,若有很久沒聚的朋友相約,Fa就算不能配合也會謹記欠誰一攤。人有空,也得審慎安排,「辦派對像當導演,不同的人配在一起、來的人不一樣、喝得酒不一樣,氣氛也不一樣。」為聚會花了許多心思,這麼多年來,「到過我家的人都很喜歡這裡,基本上是因為那個氛圍,在這樣的感覺裡面,吃到什麼、喝到什麼都是舒服的。」 身為主人的他也能自豪地說。(陳茂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