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旺伸1998年《合群新村》。(蔡明忠收藏)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動物的秀場 搬演台灣四十年

筆下以貓狗隱喻人類,以鳥瞰視角呈現人間的蘇旺伸,近期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動物莊園: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匯集了一百餘件作品和手稿,展出一九七○年代末迄今各階段代表作,及五件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新作。以「動物莊園」為名,除了反映蘇旺伸的題材特色,也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諷刺小說《動物農莊》,讓人循著作品的軌跡,也回顧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種種變化。

筆下以貓狗隱喻人類,以鳥瞰視角呈現人間的蘇旺伸,近期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動物莊園: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匯集了一百餘件作品和手稿,展出一九七○年代末迄今各階段代表作,及五件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新作。以「動物莊園」為名,除了反映蘇旺伸的題材特色,也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諷刺小說《動物農莊》,讓人循著作品的軌跡,也回顧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種種變化。

動物莊園: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

即日起~2016/2/14 臺北市立美術館

INFO  02-25957656

從一開始畫貓狗戰爭,隱喻包含人類在內、動物求生存的殘酷生態鏈,卅多年過去,蘇旺伸筆下的貓狗已不像貓也不像狗,只是四條腿的動物,凝視半晌,這一頭頭動物更像是人臉獸身的新物種,在台灣這座「動物莊園」上,一同經歷政治社會與環境的更迭。

一九七九年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一九八四年開始參加展覽發表作品,繪畫一直是蘇旺伸表達社會關懷的主要媒介,現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他舉辦「動物莊園: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由資深藝評家王嘉驥擔綱策劃,從五十多處借展單位匯集了一百餘件作品和手稿,展出一九七○年代末迄今各階段代表作,及五件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新作,這次回顧展梳理蘇旺伸的繪畫之路,如何從抽象繪畫走到圖像化的脈絡演變。

貓狗喻人  俯瞰人間

藉由動物比喻人類,和畫面構圖採鳥瞰式視角,是蘇旺伸畫作兩大特色。一九八三年,蘇旺伸因任職淡水國中而在淡水租房,直到一九九九年落腳高雄左營明德新村,這段期間,除了故鄉嘉義朴子,淡水是蘇旺伸主要的活動區域,故而這十五年間,淡水蜿蜒的巷弄、與老樹共生的老牆、土地公廟、石碑、外僑墓園等地標景點,都是蘇旺伸入畫的題材。

選擇貓狗當主角,來自從公寓高處觀察戶外貓狗追逐及流浪狗生態的心得,也正因為平時習於高處俯瞰的視角,蘇旺伸破除傳統西洋繪畫的透視法規則,改以鳥瞰視點,拓展畫布及視野的廣度,「我喜歡自由自在不受束縛,所以決定拿掉透視,就能隨心所欲處理自己的畫面。」蘇旺伸說。

淡水時期的畫作裡,貓狗宛如在空間穿針引線的嚮導,觀眾的視線循著牠們行動的軌跡,感受淡水神秘迂迴的小鎮風情,偶有貓狗追逐劃破寧靜增添幾許生命的喧囂。後因捷運開通和新市鎮開發,人潮和觀光客湧入淡水帶來的吵雜,迫使蘇旺伸另覓他處,一九九九年遷居高雄左營眷村迄今。

二○○○年適逢總統大選,破天荒地出現五組參選人和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投票結果,其過程煙硝四起、意識形態衝突的白熱化,以及媒體也陷入集體瘋狂的渲染,迄今仍令人記憶猶新,而蘇旺伸筆下的貓狗也開始集會遊行舉辦政見會,搖旗吶喊開空頭支票,成為名符其實的「政治動物」。這段時期的繪畫,貓狗的形象不再清晰可辨,只被象徵化成四條腿的動物,蘇旺伸透過這些「四腳獸」直接影射台灣政壇亂象,及每逢選舉就宛如經歷內戰的特殊景況。

獨幕演出  回顧台灣

此次回顧展以「動物莊園」為名,除了如實反映蘇旺伸長期以來的題材特色,讓人聯想到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一九四五年的《動物農莊》也以動物為主角,擬仿童話文體,諷諭蘇聯以民主革命作為開始,最後卻導致獨裁的政治小說。

「政治動物」題材結束於二○○五年,蘇旺伸更關注環境變遷,一方面是多年來面臨左營眷村拆遷與否的現實,也和當年經歷淡水新市鎮開發對環境造成劇烈變化的記憶,讓他對強調經濟發展而犧牲自然環境的國家政策格外反感,在新作《樹泡湯》、《拾荒》和《行道之樹》中,他描繪被剷除的老樹,荒漠化的土地和泡湯的田園,難以生存的動物們面容苦澀,只能在半空中漂浮,借助氣球之力,在工廠煙囪間遊蕩。

沒有誇飾的線條色彩,近四十年的創作生涯裡,蘇旺伸的畫筆始終牽繫腳下這塊土地,每一幅畫作宛如一齣獨幕劇,循著這些作品的軌跡,也回顧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種種變化。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