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陀劇場創團作《動物園的故事》(果陀劇場 提供)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成長的印記

《動物園的故事》是梁志民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後來除了在蘭陵劇坊加演外,還巡迴至中南部演出。走了十年多,爲了回顧,也爲了重新開始,果陀劇場應兩廳院之邀,將以果園劇場的名義推出第一齣戲《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參加「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演出。

《動物園的故事》是梁志民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後來除了在蘭陵劇坊加演外,還巡迴至中南部演出。走了十年多,爲了回顧,也爲了重新開始,果陀劇場應兩廳院之邀,將以果園劇場的名義推出第一齣戲《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參加「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演出。

果園劇場《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

10月16-17、19-24日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從一九八八年的創團作《動物園的故事》開始,果陀劇場到目前爲止已推出了二十八齣作品,而從第十三齣《淡水小鎭》(第二版)開始,果陀劇場即開始從小劇場演出型態轉戰至中、大型舞台,近年來成功推出了許多齣大型音樂歌舞劇,並確立未來五年將繼續朝此方向前進;同時,果陀劇場也決定將觸角做多方伸展,成立了「果園」及「果凍」劇場,前者將推廣、鼓勵多元實驗的戲劇創作,培養未來果陀團員班底,後者則爲兒童劇場,希望能培養出更多未來的觀衆。

《動物園的故事》是美國劇作家阿爾比的作品,當時梁志民在大學時期選擇此劇爲他的畢業製作,單景獨幕的實驗風格在學校演出後獲得許多回響,因此後來除了在蘭陵劇坊加演外,還巡迴至中南部演出。走了十年多,爲了回顧,也爲了重新開始,果陀劇場應兩廳院之邀,將以果園劇場的名義推出第一齣戲《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參加「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演出,此劇亦爲當年果陀劇場的創團作。此次《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仍由梁志民擔任導演,演員部分除了仍由王柏森扮演流浪漢的角色之外,舊版由郭子演出的出版商一角在新版中將由王友輝出任。

憶起當年,王柏森認定,那是一齣讓他對劇場「以身相許」的戲,「以前在學校,我都是接比較華麗的角色,不是羅密歐就是劍客,因此當時梁志民找我演《動物園的故事》中的流浪漢時,很多人都認爲我無法勝任」。《動物園的故事》是發生在都市午後的公園一角,一名中產階級、觀念保守的出版商在公園邂逅了一位流浪漢,全劇建構在兩人對生命、世事各自的看法與對談之上。「對我而言,那是一次超齡的演出,二十幾歲的人要去詮釋一個三十多歲、內心孤絕的角色,對我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王柏森將該角色形容爲「《慾望街車》白蘭琪男性版」。然而在詮釋的過程中,王柏森坦承,他從中學到許多,包括價値觀地建立、生命的態度等,徹底被敎育了一番。而後來演出的成功,讓王柏森能肯定自己的努力與能力,「演完之後,我立志當個舞台劇演員,果陀也開始成軍,所以這齣戲對我、對果陀都很重要」,因此,當十年過去,此次要再重演時,王柏森自信的說,他已多成長了十年,現在那個角色已在他體內。

而長期「馳騁」在大舞台上盡情演出,接受觀衆排山倒海的掌聲,王柏森坦承,「的確會有虛榮的心態」,因此此次能夠回到小劇場演出,沒有炫麗的燈光和舞台,最主要吸引觀衆的單純只是演員的演技,對他而言,這樣的演出最貼近表演的本質,是一個沉澱的機會。

近幾年來導慣大劇場的製作,此次重回小劇場懷抱,感覺「非常興奮」的梁志民表示,由於《動物園的故事》在語言上並無時空的問題,因此此次重新搬演,除了「圓山動物園」要改成「木栅動物園」外,基本上劇本的改變不多。而在剛裝修過的實驗劇場做首演,《動》劇的舞台仍舊走寫實路線,並將採取觀衆席四面環繞的擺置方式,希望能展現出兩個角色如困獸般爭奪防守的情境;而也因爲這樣的安排,燈光及舞台必須要有特殊的設計及處理,才能避免一些反射及視線遮蔽的問題,不過梁志民表示,此次合作的設計者都是老搭檔,設計過無數大小劇場的演出,因此對於這次的演出,「一點都不擔心。」

(本刊編輯 祁雅媚)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