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雅媚
-
舞與影的對話
有雲無云.有伊無影
運用動畫與舞蹈穿插,使用的動畫估計會有二十多分鐘,對慣以三十秒計算的電腦動畫來說,代表了相當龐大金錢與人力!
-
越界
「聲音」,在劇場中漫舞
陳建騏並非音樂科班出身,而劇場音樂對他來說也完全是興趣、娛樂。儘管如此,這幾年來,他卻替劇場演出設計了不少出色的音樂。接受採訪時,陳建騏細數跟不同導演的合作經驗、也提出自己對劇場音樂的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寓教於樂
走過早期觀念閉塞、物資缺乏的年代,目前站在教學崗位上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們,想提供下一代怎樣的藝術教育及環境?
-
異人館
我的身體,我的劇場
在小劇場十多年,阿忠歷經、見證了台灣小劇場發展中許多重要的事件,或者也可以說,其實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台前幕後
詩,在劇場裡
在台灣,所謂的跨界演出,都還只是點與點或線與線的接連,很少做到全面的結合,因此,「詩,無處不在II」號稱結合四十多位不同領域藝術家的「總體劇場」演出,格外令人注目。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創作的「震」撼
「當我看東興大樓的救援新聞時,我開始懷疑『劇場』的定義,哪一件事不是表演?」陳惠文覺得,整個救援的過程就是表演,「這樣一個看的過程,媒體讓它變成演出。現場的劇場關係其實是很動人的,當知道某處有生命跡象時,現場氣氛、演員跟觀衆的互動就不一樣、大家變得目不轉睛,那是一個可怕、強而有力的劇場;是一般的『劇場』很難做到的」陳惠文說。
-
台北
望向文化交流的另一扇窗口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的目的,不是單純的美學槪念立即交換,不是要比誰的演出最前衛最具實驗性,而是除了藝術理念的交流外,也希望可作為不同地區了解彼此文化的窗口;單就這個層面來看,這樣的立意方向在目前台灣的文化環境中算是少有難得的。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表演藝術界賑災行動:
1.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由聯合報系、TVBS、牛耳藝術經紀公司主辦,台機電文敎基金會贊助的男高音卡瑞拉斯「爲九二一震災而唱」音樂會,捐出兩百萬元並和政府及其他企業合作推動「歡樂書香列車-行動圖書館」活動,利用長榮海運提供的貨櫃,將圖書送往災區供災民閱讀。 2.爲幫助九二一大地震地區災後文化重建,鋼琴家傅聰於去年十二月四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加演一場鋼琴獨奏會,全數票款將捐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做災後文化重建之用。 3.國立藝術學院在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在台中縣霧峰鄕舉辦「藝術季-百年大震與邁向千禧年的省思」。 4.九二一大地震後,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專案補助下,許多劇團動員,投入災區的心靈重建計畫,包括小靑蛙劇團、金枝演社等先後進駐災區,前者於各災區演出《新三隻小豬-防震篇》,後者預計於今年二月至四月進駐南投、台中縣等重建社區,演出《胡撇仔戲-台灣女俠白小蘭》。 5.文建會繼第一階段心靈重建系列活動之後推出「心靈劇場」晚會及「藝術治療──角色扮演遊戲課程」。「心靈劇場」晚會共舉辦五場,由紙風車文敎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擔任總編導,紙風車劇團承辦及規畫,包括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藝術家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風動舞蹈劇場、紙風車劇團等參與演出。「藝術治療──角色扮演遊戲課程」則由歡喜扮戲團深入災區,協同各社區劇團及兒童劇團成員,針對當地中小學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課程」,此計畫時間由一月起至六月底止,預計十個學校(班級)參與,共二十場場次。 6.由陳茂榜文敎基金會、陳張秀菊文敎基金會主辦、聯合報協辦的「跨世紀慈善基金會」於去年十二月十九日由亨利梅哲指揮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義賣及門票所得捐與五個社福團體。 震災影響: 1.由於九二一重建經費中央財政排擠效應,去年十一、二月台灣區布袋戲初賽、決賽及今年台北市歌仔戲初賽,應聲而掛休止符。而台北市歸綏公園原訂依「歸綏公園地區環境改造」計畫,配合台北市地方戲劇初賽而修建,目前則因九二一震災、地方戲劇停賽後,公園整建工程延宕。 2.南投縣立文化中心由於九二一大地震的影響,內部受到損害,所有展活動全部取消,縣府已斥資一百多萬元緊急搶修,九九年十二月底重新開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七十三期至八十四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善祿/眞假一線間──評《Widow98──浮城奇書》 61 第七十四期 于善祿/讓書市更「戲劇」──評介《賴聲川:劇場》兼談台灣戲劇 劇場類書籍出版概況 88 第七十七期 于善祿/也聽露露說些甚麼 81 第七十九期 于善祿/沒有結束,才正要開始──看「噹!莎士比亞碰上小劇場」劇展有感 74 第八十四期 【四劃】 尹慶一/在霧色蒼茫中相對無言──茱莉亞弦樂四重奏上海演奏會 67 第七十六期 尹慶一/一條疲憊的魚,在匆匆的冬夜──阿胥肯納齊上海鋼琴獨琴會 56 第七十七期 方靜琦/不斷尋找自我角色的辣媽媽 80 第七十七期 方靜琦/背負與跨越──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之後 88 第七十八期 方靜琦/催生一場硏討會 90 第七十八期 方靜琦/伺伏在港都文化生活底層的潛潮暗湧──南風文化底層 92 第七十九期 方靜琦/敎育暖身港都發聲──從「戲劇敎育劇場推廣計畫」談起座談會整理 76 第八十期 方靜琦/豫劇的「希望」──南街村的戲曲學校 99 第八十三期 方靜琦/再生抑或支解?──關於《七品芝麻官》的觀戲經驗 68 第八十四期 王友輝/矛盾的憂鬱 57 第八十期 王立德/普雷特����夫的寧靜張力 72 第七十三期 王安祈/平庸與卑微──締觀縱覽看崑劇 80 第七十三期 王安祈/慧眼別具──「北京京劇院」來台的劇碼選擇 80 第八十一期 王安祈/一則美麗而神秘的傳說──關於張君秋的演唱藝術 17 第八十三期 王安祈/凝眸諦視──台灣京劇史照展 104 第八十四期 王凌莉/由小看大──皇冠舞蹈世界異人館 28 第七十三期 王凌莉/舞出新心女性 34 第七十六期 王凌莉/風格的承繼與突破 61 第八十三期 王凌莉/不同世代的肢體思緒 60 第八十四期 王菊櫻/波羅的海邊的蝴蝶──記第五屆戴奧尼西亞藝術節 22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灰飛湮滅後的絲絲情「藝」
當危及生命的災難驟然而降,「藝術」可以扮演什麽角色?表演團體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九二一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摧毀了無數美麗的家園。此時此刻,所謂的「藝術」似乎成爲最奢侈的非生活必需品,無法提供受災居民實際的協助;然而,在整個救災過程當中,表演藝術界卻不甘於只是承平時期的文藝使者,許多團體或者深入災區、用自己的方式協助居民,或者振臂疾呼、出錢出力。同時,由於地震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也強烈衝擊著文化人原本的自我定位及價値觀,讓許多人重新思考「藝術」的意義。因此,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將針對此次國內的表演藝術界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反應及行動做一系列的觀察與報導。首先將以月誌的形式記錄從九月二十一日起至十一月中所取消的演出,以及期間表演藝術界各個團體的賑災行動;不過因爲有太多的地方團體深入災區,默默貢獻心力,我們的資料恐仍有遺漏之處。
-
台北
從「小」尋找前進的力量
相較於其他藝術節,「屛風演劇祭」的企劃方向朝向多元化的開發,不限定任何演出形式及內容,只要團體夠好,都可以參加演劇祭的演出。今年第四次的演劇祭,屛風更是化被動爲主動,邀請了三個團體演出自創的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藝術的情感 拉近現實的距離
在現今的環境,仍有許多問題無法即刻解決,劇場各部門唯有靠誠意及互相體諒之心,討論出一個折衷之道,劇場才有「坐大」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激情過後 人比事難爲
遠程的目標需要眼前的努力;在追求更健全的工作環境的同時每一個技術工作者都應先關心自己的權利及應盡的義務,未來才有可能會更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實與理想的長期角力
劇場技術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藝必須在演出時間及經費的限制下,做到最大的發揮,才能讓演出順利呈現;而要達成一場完美演出,需要各部門達到共識以及通力合作才能成就。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們,都曾走過「雲門」……
翻開台灣的劇場史,雲門實驗劇場是許多劇場技術工作者心中的第一筆紀錄,它在當時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訓練出許多優秀的人才,這樣的影響,至今還深深被人懷念著。
-
專題報導
成長的印記
《動物園的故事》是梁志民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後來除了在蘭陵劇坊加演外,還巡迴至中南部演出。走了十年多,爲了回顧,也爲了重新開始,果陀劇場應兩廳院之邀,將以果園劇場的名義推出第一齣戲《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參加「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演出。
-
專題報導
執著劇場 純爲樂趣
第一次看到《寂寞芳心俱樂部》的劇本,陳培廣就「非常有感覺」,因此當劇院提出「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計畫,在考量各種因素後選定《寂寞芳心俱樂部》時,導過大、小劇場的陳培廣也欣然同意,因爲所有作品中,他最有感情、最想再做一次的也是《寂寞芳心俱樂部》。
-
專題報導
實驗劇場的劇場實驗
位於國家劇院三樓的實驗劇場,十多年來提供了國內年輕創作者一個演出的舞台,在台灣小劇場的發展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近幾年來,由於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改變,實驗劇場在軟體及硬體設施上,都做了一些新的安排。
-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
一九九六年五月文建會曾主辦了「一九八六-一九九五台灣小劇場硏討會」,引起許多回想與討論;今年三月文建會再度舉辦「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並將由成功大學中文系承辦。 此次硏討會討論的重點將以社區劇場、兒童劇場及專業劇場爲主題,由各個學者及相關領域人士發表論文及舉辦座談。會場外並將展出各劇場活動紀錄,包括錄影帶、照片、服裝、燈光作品等資料;除此之外,還有戲劇展演活動,開放民衆觀賞。此次主辦單位並將錄製整個展覽活動與展演成果,以作爲往後成立「現代劇場資料中心」的基礎。 (本刊編輯 祁雅媚)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表演空間包含大禮堂、演奏劇場及小型多功能場地,預計於二〇〇二年正式開幕迎接新亞洲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