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公李天祿集各種文化獎項榮耀於一身,雖然逝去,他的活潑身影、睿智言語、操偶造詣,已然成為一則傳奇,存於人們心中。(薛湧 攝)

1910 十二月二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於台北廳大稻埕區北門口街:日據時代稱爲太平町、一町目、二番地;即今台北市延平北路北門口。

1916 入「同文齋」書房隨叔公李悌欽讀漢文至十二歲。

1917 開始跟著父親許金木(外號夢冬)學尪仔步。

1920 正式隨父親學布袋戲;早上到書房讀書,下午跟著父親跑野台戲。

1921 轉入日本第二公學校(今永樂國小)就讀,成爲一年級新生。

1923 從日本第二公學校退學。年底開始到文山部(今石碇、深坑一帶)擔任李阿某和「遊山景」的頭手。

1927 七月離開文山郡重回台北打天下,和「遊山景」的後場師傅共組「玉花園布袋戲班」,年底即解散。

1928 年初至南管布袋戲班「龍鳳閣」任頭手。於鄭半水家中結識鍾任祥。

1929 四月離開龍鳳閣,加入「樂花園」當頭手。六月入贅陳府,娶樂花園班主陳阿來之女陳茶爲妻。認識黃海岱,與鍾任祥三人結爲好友。購入四角戲棚(西洋棚)。

1931 樂花園解散,五月成立「亦宛然」布袋戲班。購入六角新戲棚。仍參加其他散簍。

1932 自己設計機關佈景,大部分由基隆「麗春園」提供設備。參加平劇票房,結識幼良、鳳嬌二位藝旦姊妹花。

1935 農曆八月與「宛若眞」、「小西園」三棚絞,演出《李世民遊地府》出奇制勝,從此正式躍登一流戲班之列。在新竹演出時收張火木爲大徒弟。

1936 日人在台北舉辦「始政四十週年台灣博覽會」,與鳳嬌同台演出平劇《華容道》。應台南「慈善社」之邀,南下演出兩個月。

1937 七七事變,亦宛然暫時封箱,改行開茶店仔。

1939 改行賣蚵仔,經營不善又轉到「大龍歌劇團」當導演,有時也兼角色演出。前後待過客家班「東興」、台中「紅玉歌劇團」、基隆「高砂劇團」。

1941 四月「皇民奉公會」成立,轉到苗栗「東亞歌劇團」客家班唱採茶歌。

1942 一月日方成立「台灣演劇協會」嚴格管制戲劇活動。回大龍歌劇團,轉至「新國風」任布袋戲頭手;應文山郡川上課長之邀加入「英美擊滅催進隊」,重回石碇山區,演出宣傳劇,領日本警察課的薪水。

1946 亦宛然恢復演出,盛況空前。採平劇文武場,人稱「外江派」。

1947 二二八事變。五月初到上海,結識麒麟童。

1950 擔任中央黨部第四組宣傳隊長,與沈昌煥隨「文化列車」到全省巡迴公演。

1952 參加敎育部舉辦的全省布袋戲比賽,連得二十多年的北區冠軍。十二月二十八日假北一女中禮堂舉行的「忘年會」中,爲蔣公獻藝,前後共五年。

1953 長子陳錫煌組織「新宛然」布袋戲班。

1956 任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北區連絡處主任。

1967 在台視晚上九點至十點演出全本《三國志》,台語發音,爲期一年;下午六點至六點半演兒童劇《西遊記》,國語發音(由中山國小學生幕後配音)。

1969 徒弟林金鍊組織「似宛然」戲班。

1970 長子陳錫煌的「新宛然」解散,回「亦宛然」任二手。班文干敎授由香港來台收集各種地方戲曲的資料。

1973 次子李傳燦至「小西園」當二手。

1975 次子李傳燦離開「小西園」,由長子陳錫煌接手。文化工作會頒發台灣地方戲劇比賽演出革命史劇宣傳績效獎狀。

1977 二月七日參加「第五屆香港藝術節」,亦宛然第一次出國表演。學生林慧美自澳洲返台習藝,民國六十九年於澳洲自組「也宛然」。

1978 農曆正月十五亦宛然宣佈解散。班任旅、伊嘵靑、陸佩玉在法國成立「小宛然」。九月應班任旅之邀,第一次赴法國遊歷,在東方語言學校內作私人表演。

1979 十一月最後一次參加台北市戲劇比賽,獲金獅獎。

1981 法國學生戴文生來台拜師。十月,文建會假靑年公園舉辦第一屆藝術季,小宛然到大陸泉州演出後,來台演出《西遊記》。

1982 日本學生村上良子來台拜師習藝,回日後自組「己宛然」。美國學生穆小珠來台拜師習藝,回美後自組「如宛然」。

1983 一月二十日,日本爵士株式會社出版《台灣掌中戲──李天祿專輯》。

1984 四月,率團參加韓國「第一屆漢城國際人形劇祭」,演出後順道至日本新宿、仙台演出。九月,成立「亦勵軒木偶工藝號」,長子陳錫煌、次子李傳燦及徙弟林金鍊開始到板橋莒光國小傳授布袋戲。

1985 元月底與小西園至日本公演《三國志》及《武松打虎》。五月,「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正式成立。十月,獲紐約世界偶戲協會頒發首枚傑出藝人獎章。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布袋戲個人項目)。參加台灣省秋季藝術活動。

1986 二月,韓國學生趙鍾斗來台習藝。六月,應西田社之請到台灣大學視聽館演出。八月,微宛然赴日參加「飯田人形劇祭,」公演一個月。

1987 七月八日,小宛然來台演出《奧狄賽》。九月,國立藝術學院聘請敎學,至該校戲劇系擔任布袋戲藝師。十月,在西田社開始錄劇本。十一月,和曾郁雯開始錄回憶錄《尪仔人生》。

1988 三月,平等國小成立「巧宛然」布袋戲團。

1989 七月,敎育部公布民族藝師名單,當選爲布袋戲「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九月,與「復興閣皮影戲」團主許福能第六度赴法敎學。十月,獲新聞局頒發「國際傳播獎章」。十一月,在基隆文化中心復出表演《三國志》。十二月,任七十八年台灣區地方戲劇總決賽評審。

1990 一月,於中和廣濟宮前搭野台戲演出。七月,抵大陸泉州拜會木偶大師黃奕缺,並考察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的戲劇。十一月,應荷蘭國際木偶節之邀,至荷蘭、義大利、摩洛哥、法國等地巡迴公演。第七次的歐洲之行結束後隨即由香港轉入大陸泉州。

1991 一月,飛往紐約領取「美華藝術協會」頒贈的「終身藝術成就獎」。五月,由文工會祝基瀅主任委員代替李登輝總統頒贈「華夏二等獎章」及慶賀亦宛然成立六十週年匾額。

1993 獲法國文化部頒「文化騎士勳章」,爲國人第一位獲頒此勳章者。

1994 由其所敎授藝生組成「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爲傳統布袋戲留下火種。

1996 於台北縣三芝鄕成立「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爲布袋戲的保存、傳承工作而努力。

1997 「財團法人李天祿布袋戲文敎基金會」在各界的努力下成立。

1998 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第一屆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因心肺功能衰竭病逝三芝家中。

(曾郁雯、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提供)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