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老人藝」,指的就是人藝的第一代藝術家,也包含了對於他們藝術成就與人品風骨的敬意,以及讓人津津樂道的藝界傳說。不僅導演、編劇俱是文人中的翹楚,演員的文化水平也很高。可說是第一代演員的創造形成了「人藝學派」,但當年的輝煌,可能也是當前人藝的牽絆。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人藝」)創立於一九五二年,當初第一代院長曹禺與趙起揚、焦菊隱、歐陽山尊等人討論創辦人藝的方針、目標時,就希望把它辦成一個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的高水平的劇院。人藝最初成立時,就集合了當時中國最頂尖的戲劇人共事。作為中國話劇的領頭羊,人藝有意識地希望通過演出自己的劇目,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演劇學派。
第一代演員與「人藝學派」密不可分
提到「老人藝」,指的就是人藝的第一代藝術家,也包含了對於他們藝術成就與人品風骨的敬意,以及讓人津津樂道的藝界傳說。不僅導演、編劇俱是文人中的翹楚,演員的文化水平也很高,早期的經典劇目,都經過長時間的打磨,並且要求演出後將創作報告與劇評集結成書(比如《雷雨的舞台藝術》、《龍鬚溝的舞台藝術》),因此可以在許多文獻資料中,看到演員如何準備、尋找進入角色的途徑、到下地排練、創造角色的過程。被稱為「天才演員」的于是之,他的理論準備與寫作才華更不下於劇評家,他主編了《論北京人藝演劇學派》,還寫了《〈論民族化(題綱)〉詮釋》,為北京人藝的藝術實踐做了理論總結。
「人藝學派」到底是什麼呢?除了「民族化」的劇目與審美之外,與第一代演員的創造絕對密不可分。說到《駱駝祥子》的虎妞,一定是舒綉文;說到《雷雨》,呂恩便有「活繁漪」之稱;于是之、藍天野、鄭榕至今仍是《茶館》的最強組合;英若誠將《茶館》翻譯為英文介紹到國外,還將莎劇引入人藝,他翻譯了《推銷員之死》,並請到亞瑟.米勒本人執導,他自己則演出主角威利.洛曼,他應該是改革開放後人藝最「國際化」的演員。
凝固的演出文本
然而輝煌的「人藝學派」可能也是當前人藝的牽絆。除非排演新劇目,否則一提到「郭老曹」(郭沫若、老舍、曹禺)的經典,指的不止是文學劇本,老演員的創造亦成為了凝固的演出文本,一丁點的舞台調度、演員的聲線,甚至到服裝、傢俱布置都難以更動。比如說,大家都很難想像人藝版《雷雨》的周萍不穿長袍。經典的角色通常不會輕易更動演員,一九五四年蘇民扮演的周萍,到一九八九年時才由他的兒子濮存昕換手,直到二○○四年才由王斑接棒。三代周萍的詮釋方式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