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顧問簡文彬(劉振祥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6-2017新樂季搶先報/台灣篇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挑戰馬勒邁大步 台灣文學入樂來

新樂季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有「歌劇人聲」、「21世紀的馬勒」和「管樂會串」三個系列,依歌劇、交響樂和協奏作品三大主軸,增廣並加深此歷史悠久但成員年輕化的樂團,在傳統曲目方面的歷練。而樂團除了將挑戰五首馬勒的交響曲,也將在「臺灣的聲音」中演出分別從台灣作家陳玉慧與鍾肇政發展而來的樂曲:資深作曲家賴德和的《海神家族》與旅美作曲家黃思瑜的《結》。

新樂季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有「歌劇人聲」、「21世紀的馬勒」和「管樂會串」三個系列,依歌劇、交響樂和協奏作品三大主軸,增廣並加深此歷史悠久但成員年輕化的樂團,在傳統曲目方面的歷練。而樂團除了將挑戰五首馬勒的交響曲,也將在「臺灣的聲音」中演出分別從台灣作家陳玉慧與鍾肇政發展而來的樂曲:資深作曲家賴德和的《海神家族》與旅美作曲家黃思瑜的《結》。

二○一六/一七樂季是簡文彬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藝術顧問的第三個樂季,延續前兩個樂季「聲情交響」的精神,在這即將到來的新樂季裡,國臺交(NTSO)再度為樂迷朋友們準備了滿桌豐盛多樣的好菜。「歌劇人聲」、「21世紀的馬勒」和「管樂會串」三個系列的規劃,依歌劇、交響樂和協奏作品三大主軸,增廣並加深此歷史悠久但成員年輕化的樂團,在傳統曲目方面的歷練。此外,藉由「臺灣的聲音」和「樂壇新勢力」的安排,新樂季也將推介傑出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以及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年輕音樂家。

從曲目看見企圖心

在歌劇方面,NTSO二○一四/一五樂季以浦契尼(Giacomo Puccini)的《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開季,該樂季的歌劇音樂會還包含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碧廬冤孽》The Turn of the Screw和威爾第(Giuseppe Verdi)《假面舞會》Un ballo in maschera的台灣首演,極具話題性。二○一五/一六樂季則以膾炙人口的《茶花女》La traviata開季,另再安排一場歌劇選粹音樂會,相對較保守。二○一六/一七新樂季,NTSO將以華格納(Richard Wagner)劃時代的巨作《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揭開序幕,並在二○一七上半年推出浦契尼的成名作《瑪儂.雷斯考》Manon Lescaut,相當令人期待。現階段NTSO的歌劇演出仍以音樂會形式為主,然隨著樂團的進步和聽眾的養成,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在新落成的臺中國家歌劇院看到NTSO的全本歌劇製作。

繼二○一四/一五樂季非常成功的第一號交響曲,以及二○一五/一六樂季的第四號交響曲和野心勃勃的第二號《復活交響曲》Auferstehungssinfonie之後,NTSO在新的樂季將以「21世紀的馬勒」系列邁開大步,一連挑戰五首馬勒的交響曲。五首作品當中,除了再次演出的第一號之外,其他四首全是複雜艱難的中後期作品:對位豐富的第五號、風味獨特的第七號、以唐詩入樂的《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及深沉前衛的第九號。相信經過此樂季多首馬勒交響曲的洗禮後,NTSO將更上一層樓,變得益發成熟穩重。

在馬勒之外,新樂季NTSO安排的傳統交響曲目還包括:莫札特的《第一號交響曲》(神童八歲時的創作!)、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相隔不到一年半的再次演出),及鮑羅定《第二號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四號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浦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和斯特拉溫斯基《彼得洛希卡》Petrushka等多首俄國交響作品。值得注意的是,NTSO本樂季的企畫表上,完全找不到「貝多芬」和「布拉姆斯」這兩個交響音樂會節目單上最常見的姓氏,其意欲開拓新曲目的企圖心由此可見。

聽見「台灣」的聲音

二○一四/一五樂季,NTSO安排的協奏作品以最常見的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為主;二○一五/一六樂季則相當多元,除了上述三項樂器外,還包括中提琴、低音提琴、長笛、法國號、吉他、手風琴和笙。二○一六/一七新樂季的協奏作品,除了鋼琴仍為要角之外,主打的是「管樂會串」: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小號及木笛等五項高音管樂器,將各自展現其特殊的語言和色彩。其中,樂迷們較熟悉的曲目包括:莫札特《第廿一號鋼琴協奏曲》、浦羅科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布瑞頓《大提琴協奏曲》、莫札特給長笛和樂團的《C大調行板》(KV 315)、馬悌努(Bohuslav Martinů)《雙簧管協奏曲》、史塔米茲父子(Johann Stamitz與Carl Stamitz)的《單簧管協奏曲》和薩瑪悌尼(Giuseppe Sammartini)的《木笛協奏曲》等等。

本樂季「臺灣的聲音」將演出三位傑出台灣作曲家的作品。樂季第二場音樂會,將完全獻給出身台灣、茁壯於日本、後半輩子在中國遭遇大風大浪的音樂巨人江文也。此外,去(2015)年NTSO為慶祝樂團成立七十周年,特別啟動為期五年的「交響台灣」委託創作計畫,邀請多位當代傑出作曲家以「台灣文學」為主題譜寫作品。「交響台灣」計畫的第一部作品,潘世姬的《異鄉人》(根據郭松棻的長篇小說《驚婚》所創作)已於二○一五/一六樂季首演;即將到來的二○一六/一七樂季,預計要首演的是計畫的第二和第三部作品:國家文藝獎得主賴德和的《海神家族》,源出於作家陳玉慧以台灣為主景、敘述百年家族故事的同名暢銷小說;旅美作曲家黃思瑜的《結》,靈感則來自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的兩套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和《台灣人三部曲》。

二○一六/一七樂季的「樂壇新勢力」將邀請國內外多位優秀的青年指揮家,例如:韓國首位女性首席指揮成沶妍(Shi-Yeon Sung)、澳門指揮新星廖國敏、來自俄羅斯的美女指揮拉基提納(Anna Leonidovna Rakitina),以及兩位台灣之光——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Conductors, Besançon)首獎得主吳曜宇和馬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Malko Competition)首獎得主莊東杰等等。這些與NTSO團員平均年齡相近的青年指揮家,必將為聽眾帶來活力充沛、熱情真摯的詮釋。

除了指揮家之外,「樂壇新勢力」亦邀請多位青年獨奏家,例如:馬來西亞出身現居倫敦的鋼琴家傅美兒(Mei Yi Foo)、生於加州的台英混血鋼琴家周善祥(Kit Armstrong)、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奧登薩默(Andreas Ottensamer)、兩度奪得回聲古典大獎(Echo Klassik)的西班牙雙簧管演奏家奧爾特加.奎羅(Ramón Ortega Quero)和現任NTSO小號首席的台灣新銳演奏家侯傳安等等。

除了豐盛多樣的音樂菜單之外,NTSO也將在包含兩場歌劇音樂會在內的多場演出上,安排跨界展演,選用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之畫作,融合音樂內涵來呈現;「21世紀的馬勒」系列,亦將加入書法、水墨畫等跨域呈現方式。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你不可錯過的NTSO強檔

在如此豐富精采的節目當中,若是必須要挑個兩場音樂會來推薦,我會挑選開季的歌劇音樂會《崔斯坦與伊索德》和「21世紀的馬勒」系列的「馬勒第五號」。

開季的歌劇音樂會定名為「愛的超脫與永恆——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將由樂團的藝術顧問簡文彬擔綱指揮。這是華格納最深刻凝練的作品,只要有機會親臨現場,斷不該輕易錯過。然而,全劇三幕長達四個小時的演出時間,作為一場「音樂會」似乎過於沉重。為配合一般聽眾習慣之音樂會長度,本次演出將擷取全劇精華,演出第一幕前奏曲、第二幕全部和第三幕末尾的〈愛之死Liebestod〉。預定參演之聲樂家包括:美國著名華格納女高音華生(Linda Watson,飾唱伊索德)、美國男高音威爾殊(Corby Welch,飾唱崔斯坦)、德國男低音葛呂姆貝爾(Thorsten Grümbel,飾唱馬可王König Marke)、台灣次女高音石易巧(飾唱布蘭甘妮Brangäne)和台灣男高音林中光(飾唱梅洛Melot)等,並將由知名作家路寒袖擔任「說書人」,以朗誦的方式述說未演出部分的情節,將全劇串聯起來。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是檢驗交響樂團是否具有良好默契、適切聲部平衡與持久之穩定性的絕佳工具。二○一二/一三樂季,NTSO曾在當時的藝術顧問水藍指揮下,演出馬勒第五號;今年年底,年輕化的嶄新NTSO,將再度與水藍合作演出此曲。若NTSO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順利通過馬勒第五的考驗,則明年上半年的馬勒第七和馬勒第九,將令人萬分期待。(張皓閔)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