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劇《畫皮》,2015年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扶持,編舞、導演及舞台的水準都尚待提昇的作品,圖為該劇節目冊封面。(王泊 翻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手棍子一手胡蘿蔔 審批與資助編織的「中國夢」

今年六月廿日啟動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在五年內將投入五億人民幣,主要資助舞台藝術,重點關注「中國夢」、「重大革命和歷史」、「現實生活」、「青少年」、「傳統文化」與「京味」的主題創作。很明顯的,文化藝術在中國仍然是政治的工具,創作者最需要的想像空間與自由被限縮了,所謂扶持、孵化、獎勵的美好初衷在實踐的階段反而成了扼死創意的殺手。

今年六月廿日啟動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在五年內將投入五億人民幣,主要資助舞台藝術,重點關注「中國夢」、「重大革命和歷史」、「現實生活」、「青少年」、「傳統文化」與「京味」的主題創作。很明顯的,文化藝術在中國仍然是政治的工具,創作者最需要的想像空間與自由被限縮了,所謂扶持、孵化、獎勵的美好初衷在實踐的階段反而成了扼死創意的殺手。

就表演藝術來說,中國市場的龐大、資源的豐盛,讓人垂涎三尺。地大物博,市場的龐大毋庸置疑,尤其是這些年中國隱隱然成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消費能力的確令人刮目相看,很自然地成為全世界表演藝術的兵家必爭之地。但中國表演藝術環境有其特殊性,不了解這種特殊性會讓期待在這個市場上一展身手的人難以為繼。我們以戲劇為例,說說「審批」與「資助」這兩種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政策,對中國表演藝術圈的影響。

強調正能量  限制了創作表達

首先是審批制度。在中國,政治影響一切,這兩年左傾保守的氛圍比起往年要更明顯,對節目內容的審批相對嚴格,除了政治、性別、暴力的議題難過審查者的法眼,近年來又鼓吹正能量,在道德與社會風氣上阻絕負面影響。有自主意識的創作者批判社會的能量因此大減,娛樂觀眾的作品大行其道。藝術作品與社會批判雖然不必有必然關係,但藝術脫離不了社會,也脫離不了人,在美麗新世界尚未到來時,批判社會,至少提出問題,絕對是藝術的重要內容。「情勢一片大好」永遠是政客忽悠人民所製造出的假象。審批除了影響內容之外,也波及到表達的方式,審查者經常以所謂的中國話劇傳統為標準,制約了導演在劇場有限空間裡的表達創意。影響所及,在北京原創劇目的數量雖不算少,但水準普遍不高,可說創作力並不旺盛,且不受一般觀眾喜愛,甚至會聽到「看原創劇目是浪費生命」這麼嚴苛的批評。

就數量與品質而言,中國的原創劇目都遠不如台灣。除了審批限制了創作者的想像力之外,政府的經費資助也成了另一種箝制創作的工具。二○一四年成立的國家藝術基金,三年來選出2,087個項目,共資助了18.83億人民幣,但在申報指南中的資助對象就挑明了「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這幾個關鍵詞;今年六月廿日啟動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在五年內將投入五億人民幣,主要資助舞台藝術,但是,同樣的,重點關注「中國夢」、「重大革命和歷史」、「現實生活」、「青少年」、「傳統文化」與「京味」的主題創作。很明顯的,文化藝術在中國仍然是政治的工具,創作者最需要的想像空間與自由被限縮了,所謂扶持、孵化、獎勵的美好初衷在實踐的階段反而成了扼死創意的殺手,創作者只能像「接活兒」一樣地把作品製造出來。在北京看過至少三部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作品演出,不但經不起理性的分析,更過不了直觀的審美。嚴肅的表演藝術很難靠市場運作存活,而在民營企業普遍尚無贊助藝術的現況下,藝術家只能靠向擁有龐大資源的政府,演一齣招安的戲。

習慣了禁錮  只能甘於牢籠?

與台灣比起來,中國的創作環境是很艱苦的,審批制度就像是棍子,守著邊界讓你越不過,國有基金的資助則像是胡蘿蔔,但得聽了話才有得吃。一從外,一由內,嚴縫合實地把創作者的心靈禁錮在領導們指定的牢籠裡,把創作環境限縮在領導們認可的範圍內。當創作者習慣了禁錮,就很難意識到真正創作自由的可貴,事實上,在中國確實有很多劇作家在創作時下意識地去除了衝撞邊界的企圖,甘願宅在牢籠的中心。但壞就壞在中國市場夠大,只要能夠生存下來,就能夠找到存在的理由,而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就無關緊要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