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訓練大師克莉絲汀.林克雷特(右),要學員在工作坊上課時必須隨時保持放鬆又高度專注的狀態。(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解放自由到釋放自在

側記衛武營「2016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

這次的「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邀請到國際聲音訓練大師克莉絲汀.林克雷特親來講課,透過她的帶領,讓學員重新認識呼吸、身體、聲音的關係,根據聲音、身體表演與感知等面向,帶領學員找回自然呼吸的發音方法與表演技巧,開發表演者演出時的聲音潛能。林克雷特希望學員時時保持放鬆而專注的狀態,並要向內傾聽,從身體和心靈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這次的「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邀請到國際聲音訓練大師克莉絲汀.林克雷特親來講課,透過她的帶領,讓學員重新認識呼吸、身體、聲音的關係,根據聲音、身體表演與感知等面向,帶領學員找回自然呼吸的發音方法與表演技巧,開發表演者演出時的聲音潛能。林克雷特希望學員時時保持放鬆而專注的狀態,並要向內傾聽,從身體和心靈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二○一六年的夏秋之交,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舉辦了「專業演員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內容主要是首次引進被廣泛運用於歐美劇場的聲音訓練系統Linklater Voice,搭配馬龍(John Maloney)的Viewpoints觀點訓練,加上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主講的當代劇場講座,並設立一般工作坊少見的「導師制度」,由資深劇場工作者徐華謙、邱書峰、王安琪和筆者組成導師群,因此有機會參與此次工作坊,從中學習,同時對照一九八○年代以降台灣現代劇場界普遍缺乏的演員聲音訓練體系,進一步引動了本文的書寫,希望能針對聲音訓練課程分享就近觀察所得。

這項活動是「衛武營專業人才培育系列之專演員進修計畫」課程之一,邀請國際聲音訓練大師克莉絲汀.林克雷特(Kristin Linklater)首度造訪亞洲(註1),希望透過林克雷特聲音訓練系統一系列的活動和練習,重新認識呼吸、身體、聲音的關係,根據聲音、身體表演與感知等面向,帶領學員找回自然呼吸的發音方法與表演技巧,開發表演者演出時的聲音潛能,協助專業演員運用肢體與聲音的結合,將聲音能量發揮到最極致。

向內傾聽  從身體和心靈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在為期十天的工作坊行程中,林克雷特的課程從八月廿七日開始,連續六天,而且早上九點開始(而非許多劇場人習慣的夜行模式);據悉,這是她對於聲音訓練的要求與堅持,因她認為,好的發聲應該在白晝,也是人們身體最有能量的時刻。而且,在課程展開後,歷經三個整天六小時的身聲活動,必須隨時保持放鬆又高度專注的狀態,立刻讓全體學員了解為何六天之中還包含了一個休息日。

記得工作坊的第一天,林克雷特從嬰兒的生命經驗開始說起:「我呼吸了,所以我可以活了。」「我哭了,就有食物,所以肚子飢餓的不舒服會消失。」隨著長大的過程,身心有所衝動、行動的時候,遭遇許多的被壓抑、被阻礙、甚至被攻擊,造成人與自我身心的連結愈來愈陌生、困難……

她開宗明義地表示,工作坊的重點在於重新找到最基本的聲音如何出來,換言之,她期待學員們remove(移除、去掉)那些外在的控制,找到發出聲音的impulse(衝動),恢復身體的本能反應。她多次強調,向內傾聽,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從身體和心靈中找到自己的聲音;當聲音是自由的,身體內許多非自主肌肉會啟動許多聲音的細微變化。去感覺、去看見自己的聲音,遠遠大過於用聲音去形容自己想表現什麼的重要性!

「感覺」與「看見」,是工作坊中經常聽到的提醒,把身心流轉的不可見狀態具象化為各種「意象」與「畫面」。譬如,林克雷特會以湖泊、湧泉來形容橫膈膜的位置,請學員感覺水波之中的泡泡,來啟動發聲;有一個練習,學員被要求「跟你的骨頭說話」;同時,想像力也是聲音訓練方法之一(註2)

對於「呼吸」,林克雷特說往往應該做的是:不去做什麼,只是自然地讓空氣出入身體,「 嘆息釋放」( sigh of the relief)為其主要概念之一(註3)。課程活動中經常滿場放鬆的呵欠。有意思的是,聽來充滿詩意、感性的練習引導,同時也充滿科學依據;例如:帶領學員重新認知、運用意念重新建立脊椎的骨架,透過觸覺感受聲音對骨架產生的震動,在每天的工作坊陸續介紹人體的各個共鳴腔,包括太陽神經叢、胸腔、嘴腔、齒腔、竇腔、鼻腔等。

暖身很重要  重新建立自己和身心的連結

每天上午、下午的兩段活動,林克雷特非常看重暖身。一旁的筆者發現,這部分除了是為後續課程預備,也是每個學員重新建立自己和身心連結的時間,包括進行各自需要修正錯誤或沒有益處的習慣、行為模式的自我觀照。因為,在Linklater Voice 系統,聲音不單純只是人體喉嚨聲帶摩擦發出的聲響,更是由身體各個有機器官相連接的神經與大腦溝通之後,想要向外界表達自己的強烈慾望或思想的一種產出,同時必須是全身性的作為。對此,擔任全程翻譯的林微弋,現正努力成為林克雷特聲音系統(Linklater Voice Technique)的正式教師培訓,她經常強調這門課對她的人生影響無比巨大。

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工作坊的資深演員Fa則是在工作坊結束之後,有感而發:「做了半輩子劇場演員,從來沒上過有系統的聲音課,大多都在腹式呼吸跟「哈、哈、哈」、「啊~~~」中度過。在劇場訓練中,我們不斷強調用身體表演,這次,有體會到用身體發出聲音這件事。」

工作坊進行之中,林克雷特幾次示範發聲,宏偉的音量、情緒能量當下形成震波似輻射開來,讓大家頗為震動。尤其是老師高齡八十,能量飽滿,使人驚佩。到了第三天,課程主題漸漸與演員的台詞連上關係,讓大家將聲音表演的練習再往前推進,難度隨之升高。如何聆聽角色的內在聲音、聆聽劇作家的聲音,相當程度地決定了每個學員面對文本的表現力。

在「鬆」的狀態中  找到源源不絕的聲音能量  

當整個課程結束時,全體學員備感豐收之餘,仍盼再有研習機會,因為大家都感到如此有系統的聲音表演開發課程,實在難得。由此,筆者不免追想二○○一年曾經邀請日本 Pappa TARAHUMAHA舞蹈劇場資深聲優小川摩利子來台南舉行「聲音解放」工作坊,重要的企畫發想便是「鑒於國內劇場界普遍對於聲音的訓練不足、觀念狹隘、能力貧弱,立團台南十年的那個劇團,決定提出「重新看待聲音,以身體,以空間,以文化」的想法作為思考起點。」(註4)想不到時光荏苒迄今,劇場生態依舊在此方面不足,引人慨歎之外,筆者留意到的是大約廿年前的劇場人面臨社會種種壓抑,容易懷抱對抗的心態來進行身體和聲音的開放,致力解放桎梏、追求自由;爾今,林克雷特帶來的系統化訓練,時時提醒「鬆」的狀態,講究的是能量自在,在釋放身心之中,想像、情感、能量清楚投射,源源不絕。

再者,進一步檢視當時授課師資小川摩利子於學員手冊如是寫道:「從探索自己身體的黑盒子開始,去感覺想像自己想發出的聲音,甚至發現不同聲音的奧秘。當你的身體表情與內心的表情一致的時候,四週的風景會化為聲音擴散整個空間,接下來,安靜地聆聽聲音的顏色、溼度、能量及感情。」(註5)其中的身心關聯、五感並用等核心理念,也可說與今年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授課內容有若干相通,不過,這種和自己工作的方法,再神妙也是需要耗費精力時間投注、向內探索,才能落實效益。

於是,如果回到課程活動中林克雷特對學員所提出的疑問:是否時下的表演者已經習慣收音器和擴大機取代自然發聲?那麼,早期劇場的演員為何不需要麥克風?長此以往,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能會問:什麼是人類的真實聲音呢?什麼是聲音的真實共鳴與震動!?

筆者只能相信,上述諸多提問,有待更多的努力與培力。

  1. 林克雷特女士為「林克雷特聲音訓練中心」(Kristin Linklater Voice Centre,KLVC)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2. 例如:「她以鋼琴、響鈴作為輔具,依次念誦顏色,協助學員想像被顏色壟罩的情緒和情狀,將聲響自然流洩,幾經操作後,林克雷特提醒我們,不應先將色彩與特定對象連結(例如:紅色是血液、黑色是死亡…等),而是感受顏色本身的氛圍,帶動肢體的表現與發聲。她在每個色彩所影響的動作和聲音練習後停頓片刻,讓學員甩動肢體,把累積在體內的氣與聲音能量散發乾淨,才會進入下一個習題。」參見「衛武營本事」(http://blog.waf.org.tw/)〈讓呼吸通過放鬆的身體發出自然之聲 | 林克雷特聲音表演訓練筆記〉。
  3. 參閱「衛武營本事」(http://blog.waf.org.tw/)中〈讓呼吸通過放鬆的身體發出自然之聲 | 林克雷特聲音表演訓練筆記〉一文:「林克雷特的聲音訓練帶有一種身體哲學。主要透過臉部、肢體按摩、敲打、伸展等全身性活動來放鬆緊繃的肌肉,讓學員的呼吸通過身體的使用達到自然流暢地發出聲音,換句話說,從頭頂到腳底,從腳底到頭頂,不管延展,或是彎曲,都應該是空氣從身體的各部位自在地形成聲響。」
  4. 參閱〈忘記大師,走進劇場——回首身聲解放與朝聖之旅及其省思〉,《筆紀光影——楊美英戲劇論述集》2003.台南市政府。
  5. 同註4。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