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空軍總部,今年八月轉身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在這個新的文化場域,藝術家王俊傑策展的「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以宣示的姿態,讓參展者將自身創作連結空總的歷史脈絡,提問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之外,作品也如穿針引線的角色,引領觀者居間漫遊行走,領略建築的特殊氛圍。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即日起~2019/1/27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INFO 02-87735087
今年八月十八日,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在空總啟動六年建設計畫,首次揭櫫該場域的營運宗旨,三個月後,空總以文化場域之姿,正式對外開放,推出王俊傑策展的「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展覽,宣示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的身分已成歷史,未來,這裡要成為「創新」的新基地。
姑且不論「創新」的面貌當是為何,過去戒備森嚴的軍事要地大門敞開、面貌逐一揭露在世人面前,空總的建物及其歷史讓人感到新奇,「再基地」的參展者將自身創作連結空總的歷史脈絡,提問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之外,作品也如穿針引線的角色,引領觀者居間漫遊行走,領略建築的特殊氛圍。
在基地內部重塑空間的意義
空總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而今基地再次轉換功能成為文化場域,王俊傑試圖回到基地內部重塑空間的意義,亦即「再基地」扣合了被展開的舊空間及再構成的新空間,成為對話的平台,他援引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一九六九年策畫的展覽「活在你的腦子裡:當態度成為形式」(Live in Your Head: 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概念,該展將一九六○年代的貧窮藝術、地景藝術、觀念藝術等趨勢,置入美術館的白盒子當中,成為激發西方當代藝術開放性格的重要轉折。
臺灣藝術家陳志建的AR作品《空域》位在戰情大樓二樓。這棟面向仁愛路正門的辦公樓,建物本身的方位道出它的特殊性:商議作戰計畫、台灣空防與空戰的最高軍事指揮中心,《空域》回應國際間透過軍事和政治力量來劃定天空國界的現象,不僅飛行設備持續發展,也以國家之名管理天空、界定航空使用權,列舉包括過境費、空污費、無線電頻率使用費等,一望無垠的天空成了增強各國經濟力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