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傑、鄭淑麗《歷史如何成為傷口》(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提供)
藝@展覽

那些年,以錄像寫下的歷史……

現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不只是歷史事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聚焦在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錄像藝術不約而同於港台萌生時期,展名「不只是歷史文件」是對去年中國發表「『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不具任何政治約束力」的回應,展出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等台灣錄像藝術家作品外,難得系統性地俱現香港錄像藝術先驅之作。

現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不只是歷史事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聚焦在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錄像藝術不約而同於港台萌生時期,展名「不只是歷史文件」是對去年中國發表「『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不具任何政治約束力」的回應,展出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等台灣錄像藝術家作品外,難得系統性地俱現香港錄像藝術先驅之作。

不只是歷史事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

即日起6/3  台北當代藝術館

INFO  02-25523721

「何處是世界中心,該轉左還是轉右,要更換何種顏色……」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創辦人榮念曾與配樂家沈聖德,一九八四年合作單頻道錄像《錄像桌子》,快速旋轉的世界和中國地圖、併攏的雙手掌心、時鐘等符號切換,傳達港人對於該年底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之內在焦慮。

「中英聯合聲明」由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簽署,明定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在「一國兩制」原則下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確立港人的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等基本原則。《錄像桌子》回應香港面對回歸、未來朝資本或社會主義「左轉」或「右轉」的體質轉變,及身分認同的不安。回歸前兩年,馮偉的單頻道錄像《95╱23》也以乒乓球暗喻香港,被迫從一個殖民讓渡到另一個殖民的擺盪命運。

錄像藝術萌芽  與歷史對話

《錄像桌子》、《95╱23》現在台北當代藝術館「不只是歷史事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展出中,本展聚焦在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錄像藝術不約而同於港台萌生時期,展出十七位藝術家的廿件作品,除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等台灣錄像藝術家,難得系統性地俱現香港錄像藝術先驅之作。

「不只是歷史事件」是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闢設的單元,由孫松榮、林木材策展,「不只是歷史文件」名稱是對去年中國發表「『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不具任何政治約束力」的回應。除了陳界仁的《閃光》(台灣)、洪素珍的《東/West》(美國的台灣移民)與《錄像桌子》(香港)等完成於一九八三、八四年的錄像發展初期之作,具有藝術史意義外,在香港回歸廿年、台灣解嚴卅年後的今日回望,「中英聯合聲明」、「台灣解嚴」(1987)、「六四天安門」(1989)、「香港回歸」(1997)四個歷史轉捩點,為多數展品的創作背景,展覽從鄭淑麗一九八九年以六四為題的五頻錄像裝置Making News, Making History為首談起。

一九八九年五月廿日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翌日,鄭淑麗帶著向中國導演陳凱歌借來的V8錄影機,從紐約飛至北京,每天騎腳踏車到天安門拍攝,直到軍隊鎮壓才輾轉返回紐約。鄭淑麗將自己拍攝的現場,與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報導、美國CNN節目“Live from Tiananmen Square”重新組構,試圖從媒體角度,討論六四的「真相」。這件作品曾在美國展出,時隔卅年,才在台北進行亞洲首展,與這件作品對應的是鄭淑麗與王俊傑合作的《歷史如何成為傷口》。王俊傑剪輯「老三台」對六四及一九八八年台灣「五二○農運」之新聞報導畫面,由郭力昕等三位評論人加以評析,對於同樣受到黨政軍操控的兩岸媒體,面對抗議群眾所採取的封殺及污名化手法,其實如出一轍。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