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擊樂家薛詠之,在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中推出的「柏拉圖的洞穴」,以柏拉圖哲學經典《理想國》中第七卷開篇〈洞穴寓言〉為引,藉由空間中滿布的日常物件如檯燈、磨豆機、彈珠、冰鏟、高腳杯、掛勾等,將這些物件碰撞出的聲響,經過精密編排後構成音樂作品,褪去對擊樂既定印象,更翻轉聲音本質。
2019新點子實驗場 薛詠之「柏拉圖的洞穴」
7/19~20 19:30 7/21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在科技時代下所孕育的新生代藝術家,除了擁有具溫度的人文特質,更蘊含著「好奇與大膽、實驗與突破」的創作能量,今年新點子實驗場邀請到的年輕擊樂家薛詠之,即是擁有上述特質的最佳代表。在過去幾屆「新點子樂展」中,國家兩廳院在與多位國內外音樂家的合作與發酵下,希望能挖掘更多創新作品;而薛詠之與現代舞、戲劇、新媒體多年的共創經驗累積,則奠定了她想延伸探詢擊樂聲響本質的動機,進而起心動念了這次當代音樂劇場創作,以哲學寓言作為核心命題構思文本,企圖彰顯現代聲響藉著日常生活物件來抽離約定俗成的各種既定印象,透過思考、轉釋、及進化的多層意義下,引領觀眾沉浸於奇幻嶄新的洞穴感官體驗,同時在擊樂領域的聲響美學議題上展開了新契機。
萬物皆入聲 蒐集聲音的擊樂家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樂研究所的薛詠之,早期即開始嘗試跨域類型的合作,更涉獵了多種新媒體聲響展演,如二○一二年與國際聲光大師赫曼.科肯(Herman Kolgen)於「超旅程未來媒體藝術節」同台演出、二○一七年參與國家兩廳院「新點子樂展」 中兩檔跨界音樂製作《來自中亞的細語》與《遶境共聲》,國外部分則分別受邀至東京藝術大學、現代擊樂節等地演出。曾受邀與美國作曲家柯特.利丕(Cort Lippe)同台演奏即時互動音樂作品,利丕讚賞:「她是我合作過十八位來自各國擊樂家中最棒的一位!」對薛詠之來說,生活中各種物件運動狀態所產生的聲音均有其特殊性,萬物皆可為創作靈感,值得蒐集研究。她高度敏銳的感知力實踐於表演中更能精準操控各種聲響、音色的細微變化,達到驚豔的效果。
以哲學寓言出發 譜寫擊樂音樂劇場
薛詠之這次的作品讓我們從另個角度探討創作議題:旋轉跳躍的就一定是舞者?發出聲響的一定是樂手?彈奏打擊的一定要是樂器?薛詠之以柏拉圖哲學經典《理想國》中第七卷開篇〈洞穴寓言〉為引,說明著執著於感官物質生活的人們,是否須嘗試擺脫單一的感官認知,才能重新認識真實世界。以哲學概念貫穿,空間中布滿日常物件如檯燈、磨豆機、彈珠、冰鏟、高腳杯、掛勾等,碰撞出的聲響經過精密編排後構成音樂作品,創作手法非僅是跳脫框架,而是褪去對擊樂既定印象,翻轉聲音本質。作品貫穿著光影、聲響與表演者的身體語言,各個鋪敘都是一種與文本交叉互動、形塑音樂劇場的嶄新對話方式。
「局限於感官世界而不自覺者,是失去自由的人。」 這是薛詠之希望透過此作品傳達的訊息。藉由〈洞穴寓言〉引申:如果你是洞穴裡其中一位被枷鎖鏈住而無法轉身的囚犯,會選擇終其一生只看視線範圍中的事物、陶醉於面前這些燦爛輝煌的影子並視為現實,還是你選擇轉身,掙脫枷鎖並跨出自己的舒適圈、追尋事物的真正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