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金蓮成熟時》排練現場。(林韶安 攝)
戲劇 瘋戲樂與北市國《當金蓮成熟時》

探索「性」與「身體」 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

《水滸傳》、《金瓶梅》建構出的「蕩婦潘金蓮」,有不少當代創作者為她翻案,而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則不迴避「性」這件事,編劇吳政翰希望從「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切入,在「身體」間的互動交流中營構出人物的血肉;同時,透過性與身體,回應文明社會的階級、性別及父權等問題。作曲王希文也將透過自由不受拘束的曲風,讓演員的身體能在音樂中自在律動,創造戲劇的有機性。

《水滸傳》、《金瓶梅》建構出的「蕩婦潘金蓮」,有不少當代創作者為她翻案,而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則不迴避「性」這件事,編劇吳政翰希望從「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切入,在「身體」間的互動交流中營構出人物的血肉;同時,透過性與身體,回應文明社會的階級、性別及父權等問題。作曲王希文也將透過自由不受拘束的曲風,讓演員的身體能在音樂中自在律動,創造戲劇的有機性。

TCO】閃亮亮系列

TCO劇院—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

2021/1/2930  1930

2021/1/3031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3832170255

「潘金蓮」這一響亮的名字,無論過去或當代,多被視作壞女人的代名詞。在台灣,從復興劇團搬演魏明倫劇作《荒誕潘金蓮》(1994)開始,試圖為她翻案——潘金蓮其實不是原本就這麼壞,而是在男性霸權的壓抑,迫使她走向沉淪道路。後來,仍有許多戲曲創作者針對潘金蓮做文章,儘管形式不同,中心主旨和切入角度大多不脫此脈絡。瘋戲樂工作室將在二○二一年初推出的《當金蓮成熟時》(原定於今年六月演出,因疫情延後),有別於該主題過去多為戲曲,將以擅長的「音樂劇」找尋觀看「潘金蓮」的新角度。

以「身體」與「性」做回應 重構潘金蓮形象

潘金蓮之形象建構於《水滸傳》、《金瓶梅》等小說,之所以被稱作「蕩婦」,《水滸傳》固然是濫觴,《金瓶梅》卻透過「性」的描寫而坐實,比如「醉鬧葡萄架」,書寫西門慶與潘金蓮之間極盡歡愉的性愛場景,令人血脈賁張,甚至驚世駭俗。

編劇吳政翰說:「在台灣,還沒有音樂劇針對『性』這件事做文章。」他觀察到《金瓶梅》在戲劇創作中一直被消音的「性」,希望從「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作為切入點,在「身體」間的互動交流中營構出人物的血肉;同時,透過性與身體,回應文明社會的階級、性別及父權等問題。雖然他說得有些嚴肅,但也輕鬆地笑說,運用「音樂劇」進行創作,事實上是希望能透過音樂劇的「戲謔感」,讓大家從喜劇的氛圍裡思考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不只是改編 男性編劇書寫女性情慾

為了書寫潘金蓮,吳政翰耗費許多時間進行資料爬梳與考察。「因為爬梳資料,我才發現歷史上真有潘金蓮這個人,更有趣的是,她其實是大家閨秀。」吳政翰的發現也讓他領悟到——世上沒有「正典」,無論是歷史或創作,都是被人述說出來的。因為改編自古籍,他也不甘於僅是小說的轉譯,而是要從新的視角切入進行創作,讓觀眾能夠重新思考原著背後的當代價值。

或許有人會質疑男性編劇如何理解、書寫女性情慾,這點吳政翰做足了準備,透過田調試圖去理解女性究竟如何在性交過程中感受歡愉。然而,在過程中他也發現,雖然到了當代,「性」的言說仍然相當保守,而在這次的作品中,正希望藉由舞台上「性交場景」的展示,衝撞當代觀眾的價值觀。當然,這並不代表在舞台上灑狗血、吸引觀眾目光才算得上衝撞,更重要的是,吳政翰也期待劇本中露骨的書寫,得以找到狂放與典雅之間的平衡,藉此創造出新的創作美學。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