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二○二○年五月廿日新內閣上任,李永得接任文化部長,首先面對嚴峻疫情帶來的衝擊,一接手「藝文紓困 2.0」補助,給出核定、收到申請書四日內撥款的承諾。延續「防疫為重,紓困並行,振興在後」的原則,疫情趨緩後配合行政院解禁文化場館,文化部也於七月廿二日推出兩百一十萬份六百元的「藝FUN券」,採電子票券方式發行;九月九日再與四大超商合作,發行第二波六十五萬份的紙本藝FUN券,以落實文化平權。截至十一月中,藝FUN券累積消費金額達九點九億,多使用於出版、電影、表演藝術產業。而目前正開放辦理的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後藝文振興計畫補助,則是結合「培育及開拓藝文人口」與「活絡偏鄉藝文發展」的目標,鼓勵團隊規劃各類型藝文活動申請補助,藉以振興藝文產業。
對於藝文政策規劃,李永得提出「三感一力」,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深耕文化歷史感、促進台灣與世界的交流來形塑文化國際感,並以多元自由作為文化價值感,激盪文化創造力。其施政目標分為「完善藝文支持體系,落實多元文化理念」——要建構完善的支持系統,包括鼓勵創作創新的「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正在尋地的「文化倉儲物流園區」,並同步從文化治理法規著手,「公共媒體法」和「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草案都還處於推動階段;「結合創生傳承與創新文化,深化社造與文化資產保存」——以文化深耕與推廣為目標,建構國家文化記憶庫,並積極保存與傳承各類型文化資產,如新規劃「傳統戲曲人才駐團演訓計畫」、辦理「傳統藝術接班人計畫」等,並持續擴大文化體驗教育的範圍,協助各地藝文場館、團隊培養在地的藝文人口;「打造台灣文化國家隊品牌,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強化文化開發與出版的功能,打造「華山 2.0─文化內容產業聚落」、推動原創IP的創造與應用,也著重藝文產業的海外布局與輸出,即便暫緩和公視的合作,仍持續構思國際性平台/頻道的設置藍圖。
到任半年,李永得延續與調整過去四年鄭麗君任內所規劃的施政計畫,落實「文化平權」、「發展台灣品牌」、「推動國際交流與知名度」等目標,可持續觀察於疫情過後的發展方向與變革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