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完成「一法人多館所」組織架構,正宣告台灣走進「大劇院時代」;於是,在點燃票房結構、創作導向、節目策劃與地方發展等相關議題後,中小型場館甚至是地方型、社區型劇場的陸續經建都試圖在設立屬性、功能與舞台結構有所區隔並重新定位,替台灣的劇院生態帶來不同契機。以二○一九年為例,台南的台江文化中心是由在地民間團體爭取興建,並擁有圖書館、社區大學等功能;而位於台北四四南村的「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則結合書店、文創商店等元素,以孵化新創作品為任務。
於今年下半年「終於」正式開幕的樹林藝文中心(二○一九年中試營運,並原訂於今年上半年開幕),位在地下三層、地上七層的樹林藝文綜合行政大樓內(該大樓包含圖書館、衛生所、新建工程處、健身設施等),鄰近樹林火車站,隔壁是南山秀泰複合式影視購物商城,藉此活絡樹林地區的娛樂與藝文。其演藝廳是新北市首座擁有四面式觀眾席的場館,可容納約五百位觀眾,可移動式觀眾席座椅能切換三面式、四面式等不同觀演經驗,應是該類型場館的發展趨勢。
除持續打開場館外,自一九八八年成為藝文劇場、早先為日治時期木造官舍與臺北市警察局的牯嶺街小劇場,於二○一八年一月一日起開始為期兩年多的建物修復工程,也在今年八月開始接受明年檔期申請,而在十月下旬陸續有自製與合辦節目的演出,首檔節目是黎煥雄導演、東海大學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演出的《狂人教育》。目前除提供展演、展覽功能外,亦有導覽,讓民眾更加了解這座歷史建物,並用便利貼讓參觀民眾對本次修繕提出建議,以利後續改善作業。其重啟也面臨人事行政、營運經費的壓力,故與「貝殼放大」合作募資計畫,以「打開—再打開」為名,希望籌募到後續營運與規劃的相關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