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劇場時,舞臺監督林雅惠會先拍下第一張照片,然後在拆臺、準備離開時再拍最後一張照片,作為真正的開始與結束。
她說:「不可能有一百分的呈現。就是希望這個空間裡的靈可以協助我們,很順利地完成這次演出。」這完全是由心出發、屬於自己的。她是,國光劇團的舞臺監督林雅惠。從幕前到幕後,被稱做舞監的角色,在演出大幕拉起來前究竟有什麼工作,或專屬她自己的個人儀式?
她說,臺南市文化中心會在拆臺後把所有燈都調直,格外地美。她帶點俏皮地說:「恰恰你們都看不到。」
國光劇團以中國劇作家陳亞先編劇、再經王安祈與沈惠如修編的作品《閻羅夢》(首演於2002年)的重演,作為25周年的宣告,以在地與當代的思維,自信跨出轉型的第一步。幾次重演,劇團的年輕世代逐漸接力。從幕前到幕後,也有個人陪伴了國光劇團20餘年,從當年還是人力推動推車平臺的幕後人員,到現在的舞臺監督──林雅惠。
關於自己的人設,林雅惠說:「我不是個創作者。」幾次重複裡,接續著說,自己只是去執行導演做出的指示,幫導演、設計群去完成他們的創作。她非常相信這個團隊,不會去懷疑各部門的專業。此外,她也認為國光劇團畢竟是公家劇團,部門配置與團隊組成相對完整,始終待在國光劇團的自己不見得與其他舞監的工作形態一樣。因此,在進入這場半日閻羅夢境前,她有怎樣的工作流程,或是個人儀式呢?
一場閻羅夢,兩個版本、至少兩次的彩排
林雅惠說:「彩排後才會完全到位,這個過程會一直修整,而這才是劇場好玩的地方。」作品進了劇場後,才會一步步達到真正的完成。
臺灣的場館演出多是週五到週日,劇場人口中的「進劇場」、「彩排」往往是從那個週一依序展開。林雅惠說,這時間往往是燈光、音響等器材先行進館,而自己不見得在現場,通常作品仍在做最後的調整。但,這次的《閻羅夢》有兩個演出版本(分別由唐文華、盛鑑主演),必須至少走一次技排、兩次彩排,因此她必須比以往更早進入劇場工作(她笑說,隔週到高雄衛武營,因為只有週末場次,就相對輕鬆許多。此時的她,透露出一種「這才是正常生活」的表情)。
通常在裝臺時,林雅惠有比較長的時間可以去整理之前完成的cue表;因為,進入劇場後,就必須因應每個場館的情況與設計再次調整。同時,也必須提醒演員進館後,留意新製作的布景、投影等,才能更精準地配合。她說,舞監必須清楚各部門的運作狀況,去檢視演員和各種布景間的關係。因為技術人員、導演對空間的想像可能有所不同,更會與排練期有所出入,必須依照現場空間再做安排,然後才能進行彩排與後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