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已死,評論萬歲
思想不短路

評論已死,評論萬歲

這類原本出身漫威小粉絲的網紅,並無傳統新聞媒體專業訓練及素養,只因經過一段時間的熱情投入,在IG、FB、Youtube等平台上累積了數萬至數十萬的點閱率,一旦受邀參加首映活動,備感榮寵,事後在網上盡說產品好話,已遠遠超越傳統媒體業配文的尺度。對一般觀眾或產品使用者而言,傳統新聞媒體的公正性尚且不時為人詬病,當毫無新聞操守概念的網紅搖身成為品牌的外場公關時,網路虛擬世界的意境已達到另一種層次。

這類原本出身漫威小粉絲的網紅,並無傳統新聞媒體專業訓練及素養,只因經過一段時間的熱情投入,在IG、FB、Youtube等平台上累積了數萬至數十萬的點閱率,一旦受邀參加首映活動,備感榮寵,事後在網上盡說產品好話,已遠遠超越傳統媒體業配文的尺度。對一般觀眾或產品使用者而言,傳統新聞媒體的公正性尚且不時為人詬病,當毫無新聞操守概念的網紅搖身成為品牌的外場公關時,網路虛擬世界的意境已達到另一種層次。

今年秋天有兩部科幻大片在院線推出,一部是中秋節前夕提前在台首映,由Frank Herbert經典史詩小說改編的《沙丘》Dune,一部是11月初上映的漫威新片《永恆族》Eternals。前者由才氣縱橫的法裔導演維勒紐夫(Denis Villeneuve)掌鏡,後者則由甫獲上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華人新秀趙婷執導。除同屬宇宙科幻範疇,在不同檔期放映原本可以各吹各調的兩個不同類型影片,日前卻因維勒紐夫為《沙丘》宣傳時,於西班牙大報El Mundo受訪發表的一席言論在網上引起一番論戰。〈漫威電影只是剪貼而成〉成為不少媒體下的斗大標題,而一群國外漫威網紅及粉絲則紛紛回嗆,認為維勒紐夫可能根本沒真正看過一兩部漫威電影就妄自批評,「《美國隊長》和《星際異攻隊》雷同嗎?《尚氣》又會和《黑寡婦》一樣嗎?」

上述現象反映出不少問題,並可從幾個不同層面剖析,而這些都牽涉到「評論」行為本身的問題:維勒紐夫的原意為何?有無被斷章取義?許多網友第一時間的激烈反應是針對媒體斗大的標題,或實際訪談內容?此外,同行之間的公開評論(無論正負)有無利益迴避的問題?而粉絲的評論有無參考價值?最後才是維勒紐夫到底真正看過幾部漫威電影?或其實也只是在一旁道聽塗說、指指點點?

決定一件藝術品╱商品成敗的不是評論,而是市場?

20年前有兩位優秀的中國青年鋼琴家——郎朗、李雲迪——同時在國際古典樂壇上崛起,當時有位報社藝文記者問我,比較看好誰未來的發展?「李雲迪吧!」我好像是這麼回答。為什麼呢?記得在郎朗剛出道時,我曾透過越洋長途電話和他做過一次相當深入的訪談,印象裡弱冠之齡的郎朗就十分老成,說話極富自信並具相當的國際觀。(註)但在舞台表現上,撇開當時廣受西方媒體詬病的誇張肢體動作外,我兩度聽他初期的現場演出,感覺其琴音華麗有餘而厚度不足,且偏薄的音質並傳不遠,這表示他為了拚速度,觸鍵可能較淺。至於李雲迪,我在2000年華沙蕭邦大賽現場考察時,覺得他在言行與個性上還難脫青澀的學生氣,看不出有何城府。但經過四輪漫長而嚴酷的賽事考驗,相對於某些原本表現亮眼的選手在體力或毅力上每下愈況的情形,李雲迪卻彷彿每一輪都能向上提升,且琴風穩健而紮實。

但兩位鋼琴家近10年事業發展的起落,顯然並非如我當初和那位記者聊天時所預期。這又讓我想起曾執20世紀中葉西方樂評牛耳的《紐約時報》樂評主筆荀貝格,他坦言決定音樂家舞台事業成敗的是市場,而非幾篇樂評。對於演出的優劣,樂評只能誠實地從個人經驗與當時的品味著眼,但音樂家長期的事業發展也受許多藝術之外的因素所影響。

網紅的紅與黑

話說回來,我仍十分懷念網路時代之前,像荀貝格那樣具有個人獨到的專業見解,並能忠實反映自己、負責地表達的樂評,及當時部分西方報業堅守的職業準則。近年一方面網媒深受大數據操控影響,論述反被市場引導;二方面專業評論日趨式微,由網紅取代。在南非裔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Trevor Noah與同行前輩Arsenio Hall近日的一段訪談中(自28’16”起),就提及美國新聞傳媒以收視率為導向,刻意忽略對事件前因後果的充分說明,產生迎合特定族群的偏頗報導。

筆者也注意到從好萊塢到精品業,近年在行銷策略上的轉變。譬如過去電影上映前大多會邀請一些主流媒體的專業影評看試演會,但漫威今年開始邀請具高點閱率的漫威網紅觀賞電影首映。這類原本出身漫威小粉絲的網紅,並無傳統新聞媒體專業訓練及素養,只因經過一段時間的熱情投入,在IG、FB、Youtube等平台上累積了數萬至數十萬的點閱率,一旦受邀參加首映活動,備感榮寵,事後在網上盡說產品好話,已遠遠超越傳統媒體業配文的尺度。對一般觀眾或產品使用者而言,傳統新聞媒體的公正性尚且不時為人詬病,當毫無新聞操守概念的網紅搖身成為品牌的外場公關時,網路虛擬世界的意境已達到另一種層次。

設計對白

網紅:唉呀,連川普都曾不避諱在白宮為一些民間廠商公開代言,徹底破壞官箴,我這小小的品牌粉絲配合演出一下算啥?

筆者:我就是拿你開刀,歡迎對號入座,讓台灣的讀者們想想,無論在藝文界和精品業是否也有這類網紅?

註:樊慰慈,〈英雄出少年,藝高人膽大:青年鋼琴家郎朗的音樂心路歷程〉,《今樂曾經照古人:音樂文本、面相與評論》。大陸書店,2005。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