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祈(左)與京劇名伶郭小莊(右)年輕時的合照。(王安祈 提供)
少年往事 在京劇裡安身立命

戲迷王安祈的年少回憶

「少年往事當然願意分享,只是想談的是剛開始編劇的事,想談談郭小莊,我那時20幾歲了,已經不是少年了,合適嗎?」信裡文字彷彿有聲音,不疾不徐,是溫和且帶點純真的問句。

王安祈,大概是我們這一代人認識、甚至愛上京劇╱戲曲的引路者,不管她是用哪種身分,編劇、學者、劇評人還是藝術總監,也無論是她寫下哪種類型的創作與文章。我所認識的她,總是最忠誠地坐在劇院裡的紅椅子上,專注而不發一語,但眼淚早已滾落到她的膚色裡頭。

戲曲,離不開她;但王安祈或許會說,這是她回報戲曲的方式,從編劇的那一刻開始——

「少年往事當然願意分享,只是想談的是剛開始編劇的事,想談談郭小莊,我那時20幾歲了,已經不是少年了,合適嗎?」信裡文字彷彿有聲音,不疾不徐,是溫和且帶點純真的問句。

王安祈,大概是我們這一代人認識、甚至愛上京劇╱戲曲的引路者,不管她是用哪種身分,編劇、學者、劇評人還是藝術總監,也無論是她寫下哪種類型的創作與文章。我所認識的她,總是最忠誠地坐在劇院裡的紅椅子上,專注而不發一語,但眼淚早已滾落到她的膚色裡頭。

戲曲,離不開她;但王安祈或許會說,這是她回報戲曲的方式,從編劇的那一刻開始——

那一刻起,找到自己的初衷

1985年,王安祈拿到博士學位,剛完成論文答辯回到家,門鈴響起,門外站的是郭小莊——那位創立「雅音小集」的京劇名伶。王安祈獃住了,前一刻的電視裡還是郭小莊獲獎的錄影,而此時,真實的郭小莊就站在她家門前。好真實又好不真實。郭小莊拿著兩個月後即將演出、但編劇楊向時因病尚未改好的《孔雀東南飛》劇本,希望她能接續完成。

王安祈回憶自己碩士班時,郭小莊曾到校演講,當時人多到連郭小莊都進不了會場。她還記得,那時的郭小莊穿著紅色毛衣和牛仔褲,簡單卻十足明星樣。王安祈說自己根本不可能認識她,不過是在《國劇月刊》寫了幾篇雅音小集的劇評,卻在郭小莊30歲生日時,收到邀請,前往位於仁愛圓環的財神酒店(現址為台新大樓)參加宴會。現在說起來,王安祈還是難掩興奮,說自己很榮幸、很開心,郭小莊特別想找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聽取彼此意見、希望搬演的題材等。

她很緊張,但也答應郭小莊的編劇邀請。本以為郭小莊就會告別,自己可以癱軟回沙發上;但郭小莊卻急切切地攤開《孔雀東南飛》的詩句,希望王安祈能陪她重讀。從那一刻起,王安祈陸續替雅音小集完成《再生緣》、《孔雀膽》、《紅綾恨》、《問天》等作。

王安祈說:「在(編劇)這個工作裡,我終於找到自己的初衷,那是我找這麼多年,一直沒找著的。」

就如她在《水袖與胭脂》寫下的一段唱詞:「心事還向戲裡尋。」王安祈自大學到研究所都嘗試在中國文學、戲曲研究裡尋覓,但十餘年時光,讓她終究得明白,接收知識與喜歡戲曲是不同的。說起入學第一天,來帶領新生的學長其實早潑過她冷水——那位學長說,現在中文系士氣低迷,出不了作家,作家都在外文系。王安祈笑說:「我想創作,卻選擇了沒有作家的中文系。」後來她還去修讀外文系為輔系,只為滿足自己的志向,卻因衝堂不得不放棄。

進台大中文系,是她從小學五年級起就立下的志向。

超齡的志向,要讓戲曲現代化

小學五年級的王安祈,「精挑細選」了一位同學,一起去看京劇《趙氏孤兒》,但這位同學中途落跑了。原本王安祈擔心的是戲曲本身的寫意美學,並無法讓每個人理解,但那位同學無法接受的是戲裡的情感表述——他認為,一位母親不願自己孩子代人受死,為何得扣上罪名?

那個當下,王安祈愣住了,但早熟的志願已在一個10歲小孩的心底立下。她說:「我立下志向,我這輩子就是要讓京劇現代化。而具體做法就是,我要考台大中文系!」她一點也沒有任何猶豫,當時還用可錄取台大外文系的分數考上——於是,開學第一天的冷水似乎更加冷酷。

她說,在自己小時候,京劇就開始式微了,當時電視機裡流行的是歌仔戲、黃梅調與其他流行音樂。而黃梅調流行了十餘年之久,劇情又會在歌仔戲再演一遍,因爲兩者的說故事方式與表演比較相近。但,京劇的唱腔很特別,板腔體讓它並不容易朗朗上口,更添欣賞門檻。王安祈說:「同班同學裡跟我有同好的人幾乎沒有。」當時,美軍電台裡點播的西洋歌曲已是潮流,於是同學每天上課前彼此分享,王安祈卻插不上話,感到無比寂寞。

「我很喜歡跟人分享。」不過是想要分享而已,卻讓10歲的她感受到挫敗,但那也是讓現在的王安祈之所以為王安祈的關鍵。

她眼裡有些濕潤而透出濃色的光,說自己的人生很單純,都在學校渡過,「我的情感體驗都是在戲曲裡。」頓了頓,她又說:「一切都是靠京劇來豐富我。」王安祈說自己很晚才談戀愛,但對愛情的「啟蒙」卻早在14歲,看了俞大綱編劇的《新繡襦記》。戲裡的李亞仙見鄭元和亦步亦趨地跟著自己,突然感到一陣惆悵,明白自己這樣的煙花女子並不能跟良家子弟有好結局;於是,飾演李亞仙的胡陸蕙一甩水袖,甩開了鄭元和,是自卑卻也充滿體貼。王安祈說那時的自己感受到:「真正的戀愛,是如此設身處地為對方想,在第一眼之間。」

王安祈喜歡《新繡襦記》喜歡到在一個月內看了9次(她說,正式公演大概只有兩場,但她不停打聽此戲在同鄉會、堂會、軍中等演出場次),只為記起裡頭的唱詞。害羞的她,甚至不敢在演出現場筆記,只能用背的,一出戲院,便在回家的公車上傾瀉而出,一筆一筆寫下。「背唱詞,成為我編劇的文詞來源,更是我情感的啟蒙。」她這麼說。後來,也把這份情感託付到創作裡頭。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