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將處理完全被動的身體,探討人如何理解、爭取自由。(王世偉 攝)
舞蹈 《群眾》創作團隊新作

《爭》 質問人如何「生而自由」

《爭》

2023/5/13~14  14:30

新北 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

曾以舞蹈、煙霧、燈光與聲響撼動觀眾感知,奪下第18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的《群眾》(2019)創作班底——導演王世偉、編舞/舞者田孝慈、聲音設計李慈湄、燈光設計Helmi Fita,睽違3年,推出續作《爭》,同樣從近年動盪不安的國際情勢、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出發,探討人如何理解、爭取自由,又該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等子題。

王世偉說,《群眾》受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影響與啟發,「充滿了遙望、憐憫、同情,但《爭》想進入群眾運動最矛盾、核心的部分,混亂、暗黑、卑屈受辱,這讓我們質問人生如何自由?」

「天賦人權」誰說了算?

本作發想於發生幾件撼動全球的重要大事的2021年:英國正式脫歐、美國國會騷亂/拜登就任、緬甸軍事政變與民眾抗議等;隔年2月,俄羅斯坦克進入烏克蘭境內,發動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襲擊,引發全球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問題,戰火至今尚未停歇;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否決女性墮胎權;9月,伊朗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疑因違反頭巾規定,被警察羈押期間死亡,觸發大規模示威浪潮;而在2022年的最後幾週,中國的「清零」政策同樣引發罕見的大規模白紙抗議。

「這麼多事情,讓我們質問人如何生來自由?法律可以給予,也可以剝奪我們的權利。」國際上傳來的這些新聞,對身處蕞爾小島的王世偉來說是切身之重。他舉例,去年他在法國為了申請居留證,除了準備大疊的身分證明文件,還耗盡了漫長的時間與心神,「我的自由是不被允許的。當我們每個人的身分被編碼,一定要有護照、身分證,那所謂的自由到底是什麼?中國是最明顯的例子,人都進到系統,我們只是數字,只是單位。」

從Goblin Mode發展,處理「被動」身體

1980年次的王世偉,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導演,畢業後,前往法國鑽研劇場美學。旅法期間,以研究者、報導者身分解讀、分析、研究表演藝術,於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完成劇場藝術博士、碩士學業後,目前定期往返台法兩國,現從事劇場創作、翻譯、報導等工作。

《爭》從王世偉移居他國的身分歸屬,與創作團隊面對世界動盪、體制的規訓與懲罰的具體感受出發,更進一步地聚焦在劇場空間中的權力關係,「透過演出規則,讓觀眾感受身體如何被箝制。」

除了透過演出遊戲規則,正面挑戰劇場中的觀演關係之外,在動作發展上,相較於《群眾》處理街頭運動中矛盾與衝突的力量,是受到哥雅繪畫啟發,探尋災難中的各種身體姿態;《爭》將處理完全被動的身體,王世偉解釋:「那是不想動、無生氣、完全被消耗的身體動態。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是我們發展的主題之一。」

「Goblin Mode」是2022年牛津字典首度開放網友投票,壓倒性擊敗其他關鍵字所選出的年度代表字。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定義,Goblin Mode意指「一種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通常會表現出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態度」。但王世偉也指出,拒絕社會期待壓力的Goblin Mode,並非完全躺平、擺爛,而是一種人們面對疫情與戰爭衝擊的生存手段,「我們希望藉由完全極端的被動,去勾勒出再行動的能量。」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