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我帶著兩個外甥在義大利旅行。前往度假目的地需要長途開車,路上,他們經常要求我播放音樂。指揮家伯恩斯坦為小朋友解說的《彼得與狼》、艾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或是莫札特奏鳴曲,都是常被點播的曲子。
「為什麼人愛聽音樂?」我問他們。大外甥學法國號,小外甥學小提琴,兩個人的答案大同小異:「好聽的音樂會讓人快樂!」的確,大腦神經科學界近年的研究證實音樂有治療作用,而且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心情低落時,音樂會帶來快樂、緩解憂傷;情緒緊繃時,音樂則可讓人放鬆,對我們的健康有好的影響。
要聽多久(多少)音樂才能得到正向效果?
英國聲音治療學院(British Acedemy of Sound Therapy,以下簡稱BAST) 的大規模研究很有意思,參與的科學家們提出一個「劑量」,以時間為單位,告訴大家到底得聽音樂聽多久,才能體驗到治療效果。
BAST 的研究人員以「音樂就是良藥,可以產生醫學效果」為命題,邀請7581名受試者參與計畫,發現有將近九成的受試者覺得音樂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安適非常重要,而且對日常生活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90.15% 的參與者利用音樂來放鬆心情;81.80% 的參與者則使用音樂來提升情緒,讓自己感到快樂;46.5% 的參與者用音樂來釋放負能量、緩解悲傷;32.53% 的參與者甚至把音樂當作工具,幫自己集中注意力。
音樂既然這麼有效,那麼,到底得聽多少量,或是持續聽多久,才能產生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效果最好的音樂,是那種節奏緩慢、旋律簡單、沒有歌詞的;至於聆聽時間,至少要13分鐘,只要聆聽音樂超過這個時間值,可以產生許多好處,包括減緩肌肉緊張、消除負面想法、帶來平靜,還有安穩而優質的睡眠。雖然節奏緩慢、旋律簡單、沒有歌詞的音樂效果最好,但帶歌詞的音樂也有好處:當聽眾對歌詞產生共鳴,可以因此緩解悲傷,穩定不知所措的情緒。
BAST 測試對象還提出反饋,表示聽13分鐘的音樂足以幫助他們理清思緒、集中注意力,甚至有超過90%的受試者表示,即便聆聽不到一刻鐘的音樂,也能幫助他們得到更高的工作效率,做決定時能更明確清晰。
現代生活分秒必爭,沒有13分鐘,怎麼辦?
別太擔心!BAST 的研究結果同時顯示,9分鐘的快節奏音樂,也能提升心情;只要夠快、拍子夠強,最好還是正面積極的歌曲,都能將壞心情從谷底拉起;這類型的音樂也能讓受試者的活力大幅提高,而且笑得更開,甚至對本來覺得破敗失守的生活,產生一種「不管來什麼,都能承擔的掌控感」。
快節奏、旋律強烈的音樂還有另一個效果:BAST 相關研究發現,節奏明快的音樂能提高運動效能。科學家針對運動中的女性做研究,發現當她們進行體能訓練時,聽到每分鐘超過170 拍的流行歌曲,精神會更投入,而且展現高度集中力,這種現象在跑步或騎自行車等耐力項目中特別明顯。
音樂對生理與心理的影響不只發生在情緒低落或運動期間。BAST 的科學家和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環境音樂3人組Marconi Union合作製作了一首8分鐘的曲子《失重》(Weightless),據說,沒有人能醒著聽完整首曲子,因為聽這首曲子能讓人進入放鬆、近乎恍惚的狀態,接著沉沉入睡。《失重》號稱全世界公認的最佳催眠曲,研究人員解釋,曲子的節奏從每分鐘60拍開始,逐漸減慢速度至每分鐘50拍,持續節奏配合聽眾的心跳,在自然減慢的過程中達到舒緩安眠效果。
多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都需要持之以恆,BAST 的科學家建議,把音樂當良藥保健身心,適合細水長流,每次收聽短短時間——最短9分鐘,能聽13分鐘更好——長久下來會累積正向效果。BAST 甚至提供了免費的Spotify 音樂清單,讀者們可以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