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楊馥如

大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博士、旅義作家

發表文章 10 篇
  • 腦海裡的旋律

    你的心情,偶懂!

    「和戲偶一起說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兩廳院會員三月的專屬課程「掌中戲體驗工作坊」好心動,也不禁掉入回憶漩渦。

    文字|楊馥如
    第345期 / 2022年03月號
  • 腦海裡的旋律

    大腦地圖,定位生命的熱情所在

    如果被迫選擇,你想保留哪些能力? 手術室裡除了醫護人員交談的聲音和監測儀器低響,意外地,還傳出小提琴樂音:檯上接受開腦手術的是音樂家妲瑪.透納(Dagmar Turner),她閉著雙眼,右手拿弓,來回在小提琴弦上拉出旋律;同一時間,隔著塑膠布,外科醫師們忙著為透納的大腦動手術⋯⋯醫療片段畫面透過倫敦國王學院附屬醫院官方網站傳出,若非親眼看見,實在難以想像。

    文字|楊馥如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 腦海裡的旋律

    假戲真做?演員的大腦小宇宙

    大腦科學家還真的做了研究,發現入了戲的演員大腦簡直是充滿驚奇的小宇宙。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團隊近年發現,當戲劇演員站上舞台,自我是被壓抑的,整個人會被所詮釋的角色取代。

    文字|楊馥如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米蘭史卡拉劇院在5月10日重啟舞台,原來的觀眾席全被作為樂池。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疫情起伏之間 各國劇場如何「開門」?(二) ——義大利、德國柏林、奧地利

    本專題在策劃之初,台灣本土疫情突然爆發,劇場再度關門,彼時歐美正逐步解封,劇場也陸續開門營運,未料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各國疫情又因Delta病毒再度升溫,劇場的重啟再添變數就讓我們邀請旅居各國的藝文╱劇場工作者,為讀者提供第一線的觀察,看看各地劇場如何面對這樣起伏變動、滾動調整

    文字|楊馥如、鄭安齊、吳睿然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腦海裡的旋律

    爵士、古典名家凱斯.傑瑞特的難題

    古典鋼琴家會把重點放在「如何演奏」:對他們來說,指法的選擇非常關鍵,因為這關乎他們是否能完美展演技術,將個人的詮釋做出極致表現。

    文字|楊馥如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腦海裡的旋律

    聽音樂感動共鳴或無動於衷?大腦藏秘密!

    啟動快樂熱點的關鍵元素,是大腦所分泌的多巴胺:這種物質常和快樂、愉悅的感覺相關。

    文字|楊馥如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腦海裡的旋律

    大腦有話說:走音天后的音樂障礙症

    當我們的耳朵接收到音樂,刺激進入大腦,腦部的不同區塊便開始處理訊息:旋律、音準、音色、節拍等元素,會由不同腦區負責。大腦將這些元素分析完畢後,會重新組合成完整的體驗,讓我們有所感受。

    文字|楊馥如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西貝流士
    專題

    餐桌上的音樂課 感官的救贖 靈魂的鬆綁

    西貝流士能作曲能指揮,非凡成就與香檳脫不了關係?埃里克.薩提作品古靈精怪,因為他都吃「白色食物」?巴爾托克沉默寡言,但自家製作的手工果醬、酪梨,或他沒吃過的魚,就能打開他的心房?對音樂的品味與理解,若往生活裡尋,會更有滋味,作曲大師也是人,只有從人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音樂,才能有更深刻的領受,與作品產生獨一無二的親密關係。

    文字|楊馥如、李秋玫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專題

    獻給大師們的兩道自創食譜

    巴爾托克的酪梨沙拉 當年巴爾托克在洛杉磯吃到人生第一顆酪梨後,他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到自己嘗了一種「大小和顏色像小黃瓜,質地像奶油,而且可以抹在麵包上的水果。」還說:「風味類似杏仁,但沒有甜味。做沙拉很適合,能配綠葉蔬菜、蘋果、芹菜、鳳梨、番茄還有美奶滋。」讓我們就照巴爾托克的想像,為他量身打造一道酪梨沙拉吧! 材料(1人份) 酪梨1/2個、小黃瓜1條、紅洋蔥1/4個、小番茄10顆、羅勒葉少許、檸檬汁半顆量、海鹽適量、黑胡椒適量、冷壓初榨橄欖油3大匙、蒜泥少許 作法 先調沙拉醬汁:均勻混合檸檬汁、橄欖油、海鹽、黑胡椒、蒜泥。 將酪梨去皮去核、小黃瓜洗淨後切成適合入口的小塊,紅洋蔥切絲,小番茄對切。 混合步驟2食材後,拌入羅勒葉,最後再加醬汁調味即可。

    文字|楊馥如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第二部分〈吉普賽人〉第二場,盧納伯爵趁蕾奧諾拉進到修道院前,將她擄走。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遊唱詩人》與老戲迷的逆襲 義大利帕馬威爾第歌劇節

    專為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作品演出而設的「威爾第歌劇節」,去年十月一日至卅日在威爾第的故鄉帕馬舉辦,除了吸引各地愛樂遊客前往朝聖,當然也是老戲迷群聚的盛會。一場由伊莎貝塔.柯瑞爾執導的《遊唱詩人》在帕馬雷究劇院的演出,極簡前衛的風格,差強人意的演唱,顯然讓老戲迷不甚滿意,現場噓聲不在話下,更有趣的是帕馬老太太的評論:「像麵餃裡包的餡,只有麵包屑,連點乳酪絲都沒有。」

    文字|楊馥如、Roberto Ricci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