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
劉培能:為觀眾營造看見更多劇場面向的風景
「臺北戲劇獎」的成立開啟了我們對台北劇場風景全新的想像⋯⋯
記得台灣技術劇場協會主辦WSD 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期間,主場關渡美術館的大廳,每日我、王世信、簡立人和縱橫飛奔校園的林佳慧帶領的工作團隊暨國際志工,送往迎來全世界劇場從業者和喜愛劇埸的朋友們熱切交流。台灣的劇場設計師也不遑多讓,在專業組和新銳組共有31位37件作品入圍,涵蓋舞台、燈光、服裝、空間、音樂、影像、表演設計等類別,為本屆入圍之冠。獎項共12金12銀13銅,7月1日頒獎當天台灣最終囊括5金2銀3銅,依然是世界冠軍。那天許多劇場朋友覺得我們離全世界的劇場並不遙遠!劇場的「看見台上」和「幕後工作者被看見」都很重要!我想「臺北戲劇獎」可以為觀眾營造看見更多劇場面向的風景。
「臺北戲劇獎」成立之初也許經費不足,排除傳統戲曲(可以理解,因為有傳藝金曲獎很多年了),排除兒童劇(我那從小就在劇場後台悠遊打混的兒子憤憤不平地表示許多兒童劇確實比大人戲好看),特別是非公有房地之場館╱戶外空間╱非典型展演空間的排除!台北應該算是地表華人最多元、最具創意、最敢實驗和藝術自由度最高的城市,垃圾車、菜市場、旅館開房間都能展演,別忘了還有曾經廢墟的華山金枝演社私闖米酒作業場演出《古國之神—祭特洛伊》,如此生猛出格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豈能不好好呵護珍惜!最佳獨立精神奬的設立(我猶豫再三「獨立」的具體內涵),以及為何以音樂劇為名,卻缺最佳音樂劇詞曲創作(安德魯.洛伊.韋伯會想對台北高歌〈The Music of the Night〉)。當然,新銳戲劇工作者特別列項的關注,經典劇目復排版本的釐定與出線可能,一檔製作很少只有至多3種設計就能上台演出,以及別遺忘產業中逐漸帶領風潮的製作人等等……諸多願望清單也許來不及在第一屆逐一實現。但是,總得有人起頭吹哨帶動氛圍,然後劇場人才有機會開始更周全的擘畫與想像。
「臺北戲劇獎」構築在一個產業量體微小、製作經費普遍不足、票房平均無法支撐製作的市場,正因各種困境挑戰,劇場人被環境鍛練成無所不能的百變鋼鐵人,辛勤豐富了展演的萬千可能。我們當代戲劇從業人需要屬於劇場人的年度嘉年華,也需要劇場人的交流平台,更需要劇場人的榮耀時刻。總想藉著「臺北戲劇奬」有機會開展更多優質的交流契機:工作坊、講座、座談,關於當代台北戲劇的諸多衍生活動,甚至所有入圍節目的大𣾀演。「濟戲濟人看」這句源自明華園已故老團長陳明吉先生的口頭禪,其實也標示著「臺北戲劇獎」的初衷與願景。
繁花之後,不該是衰草連天;期許下一個更美麗的花季,是所有「臺北戲劇獎」年度獎項對作品、對創作的人、對產業殷切的盼望。如同詩人羅智成在《泥炭紀》裡的謂嘆……
「當美麗與智慧聯手,沒有人可以抵禦。」ㄌ說。
人們有記得在那古老的酒坊,一些閃動的目光。
「這是新文明初啟的時刻,我們不要急。
在夜的尾聲,我們妥善地準備自己,次第亮起眼睛,並且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