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蓮.葛莉茉(Mat Hennek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音樂 精心構思的音樂之旅

伊蓮.葛莉茉 探索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內心世界

伊蓮.葛莉茉鋼琴獨奏會

2024/10/23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現今的演奏家並不以『概念』來設計唱片,而是挑選曲子並以混合、並置、組曲的方式,來呈現對心靈的獨特見解或是對世界的看法。這樣的做法很印象派,但也許更哲理。」伊蓮.葛莉茉(Hélène Grimaud)的這段文字(註),也許可以解謎今年10月她在兩廳院獨奏會的節目安排。

伊蓮.葛莉茉於去年9月發行了《給克拉拉》(For Clara)專輯,收錄了舒曼題獻給克拉拉的《克萊斯勒魂》與布拉姆斯的作品。這次在台演出雖然只安排後者的樂曲,但其他曲目卻圍繞在這3位作曲家身上。音樂會從舒曼崇拜且汲取靈感的音樂家——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第30號開始。貝多芬晚年寫作風格已經出現浪漫派特徵,這首創作於1820年的奏鳴曲,打破傳統架構形式,第一樂章即以生動活潑(Vivace)的快板呈現,其中第一主題短小的16分音符,讓人想起舒曼《克萊斯勒魂》裡首曲的中間樂段。這個主題由兩手快速演奏8小節後,立即被另一個省思且充滿柔情的緩慢主題打斷,之後第一主題再次出現於發展部及最後的結尾段(coda)。整個樂章雖可見奏鳴曲式,但兩主題快慢相互追隨卻更為明顯。而原本應為慢板的第二樂章,貝多芬在此以最急板(Prestissimo)呈現,同樣以兩個相似卻個性不同的主題來架構此樂章奏鳴曲式。不論是在音色或是樂思上,這兩個樂章似乎已經預見未來舒曼作品的特色:不可調和的矛盾情感,如陌生感與孰悉感並置、歡樂與淚水同在、輕量與重力並行。

伊蓮.葛莉茉與匹茲堡交響樂團於德國杜塞道夫演出(2022年8月)。(Julie Goetz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在貝多芬的奏鳴曲之後,是布拉姆斯晚年的兩部鋼琴作品集。曾被著名指揮家布羅(Hans von Bülow,1830-1894)視為貝多芬繼承人的布拉姆斯,於1892年創作編號117的3首間奏曲,其延綿優美的旋律線條,抒情性質更像無言歌,而內斂深沉的音樂特質與其他3部後期作品(116、118、119)被稱為音樂家的鋼琴遺囑,像是對克拉拉的最後告白。作品117更如布拉姆斯自己所言,是他「悲痛的搖籃曲」,這當中調性的選擇是主要因素,尤其在第2首間奏曲裡,b小調不斷來回出現,在第3首裡,則是c小調充斥了全曲,這兩個憂鬱小調似乎也暗示了布拉姆斯(Brahms = b小調)與克拉拉(Clara =c小調)無法跨越的愛情。至於另一部編號116同年創作的7首幻想曲,實際上是由數首熱情的隨想曲與內斂的間奏曲組成,與舒曼的《克萊斯勒魂》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後者也是包含了8首風格不同的幻想曲。根據音樂評論家漢斯利克(Eduard Hanslick,1825-1904)所述,布拉姆斯這兩部作品深受舒曼的夜曲與幻想曲影響。

在一封在給克拉拉的信中,布拉姆斯提到:「在一個五線譜上,為了一個小小樂器,這個人寫出了一整個世界最深沉的思緒與最強烈的情感。如果我可以想像我能創作或僅僅設計這樣一部作品,我肯定會因過度興奮與驚慌而發瘋。」在這裡會讓布拉姆斯失心瘋的作品就是巴赫的第2號小提琴無伴奏組曲,其中《夏康舞曲》的技巧表現更是小提琴界的最高聖殿。現今存有布拉姆斯改編為左手彈奏的鋼琴版。對於伊蓮.葛莉茉來說,巴赫是鋼琴家的試金石,其作品不僅要求精湛的演奏技巧,還必須具有靈性的詮釋。這次她將演奏義大利鋼琴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浪漫華麗改編版作為音樂會終曲。從貝多芬到巴赫,這些曲目看似無關,其實在選曲與演奏順序上,都是鋼琴家精心構思下的音樂探索之旅。

註:參考伊蓮.葛莉茉最新著作《重生》,2023年9月出版(Hélène Grimaud avec Stéphane Barsacq, Renaître. Editions Albin Michel, septembre 2023.)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0/10 ~ 2025/01/10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