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亞洲作曲家聯盟2011年會暨亞太音樂節
樂聚樂有力 亞太音樂創作精采上場
由台灣資深作曲家許常惠倡導成立的「亞洲作曲家聯盟」,在暌違十三年後,再度由台灣主辦年度會員大會,此次適逢曲盟四十周年與創辦人許常惠逝世十周年,又恰遇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可謂意義非凡。除了有國內樂團與作曲家外,更將有超過四百五十位音樂人士與會,其間同時舉辦的亞太音樂節演出,也將呈現來自各國的一百首樂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十團百人同台 歡慶建國百年
「百人木琴」 展現團結合作的美麗火花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策劃、集合國內外華人打擊樂家與國內十個打擊樂團共襄盛舉的「百人木琴」音樂會,將結合木琴溫柔甜美的音色與齊奏時強大的爆發力,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探戈與搖滾、經典與新作中傳達共同的理想,為樂迷獻上精采的百年賀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義芳編導 NSO獨奏家軍服上身
《大兵的故事》 虛實間揭露人性晦澀
斯特拉溫斯基的小品《大兵的故事》,述說大兵遇上魔鬼、魔鬼要用魔法書與之交換提琴的故事。這次NSO實驗音場演出此劇,由編舞家吳義芳擔任編導與編舞,將由四位舞者與一位說書人,用「舞劇」形式呈現,以寫實與非寫實的手法來貫穿。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以音樂劇場表達環境關懷
吳思珊 反「璞」歸真更創新
在對今年天災不斷的感懷中,打擊樂家吳思珊決定「反璞歸真」,用身體、心靈的覺知重新探索「生命與自然的意義」及「肢體、空間、聲音的關係」。獨奏會將以傳統、原始的概念出發,一台木琴所發出的不同音色、人聲與樂器間的相互模仿、甚至連樹葉、紙箱都能當作樂器發出聲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嬉笑怒罵中 但見諷刺批判
法國劇場不只是正經嚴肅的戈爾德思或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紀的偉大悲劇作家如拉辛或廿世紀的沙特。法國劇場也很愛搞笑;很愛嘲笑自己也嘲笑社會;很愛藉由辛辣的模仿去諷刺社會的種種現象與人物。這個喜劇的傳統從中世紀的笑鬧劇,一直到廿世紀的荒謬劇、丑劇、新馬戲法國的喜劇不但體現了法國愛嘲笑與諷刺的精神,更表現出法國人獨有的慧黠與幽默。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蘭西戲劇之光
寓教於樂、精寫人性的「喜劇之王」——莫里哀
莫里哀是個全方位的戲劇中人,集演員、導演和劇作家於一身。他的劇作是法國戲劇中演出次數最多者,不僅在法國永垂不朽,甚至在歐洲及世界各地歷久彌新。何以這位戲劇天才具備這麼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他深諳人性、了解人類心理,這點放諸四海皆準,並超越時空,他的最終目的是寓教於樂(plaire et instruire)。
-
特別企畫 Feature
皇家光環加持 戲劇傳統堡壘
由「太陽王」路易十四親頒詔書、創立於一六八○年的法蘭西戲劇院,在成為「國王的劇團」之前,其實是由法國「喜劇之王」莫里哀帶領的劇團。經過三百多年的歲月,劇院的名稱更迭、角色變換,也見證了戲劇潮流的起落變化。迄今,擁有超過三千齣經典定目劇的法蘭西戲劇院仍是堅守法國戲劇傳統的堡壘,在傳統中也不忘探尋經典與當代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當家作主 執掌戲劇殿堂
在法國的六個國家劇院中,只有法蘭西戲劇院擁有自己的劇團,其組織及營運方式自成系統而且與官方關係密切,最大的特色在於一直保有從一六八○年至今,以演員為核心、由演員主導的做法。目前劇院總共約有四百名長期雇員,其中有五十八名演員,他們才是法蘭西「劇團」成員,而且就演員擁有「分紅」的權力來說,演員是「股東」,也算是其他工作人員的「老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法蘭西戲劇院藝術總監
瑪葉特:人們需要劇場,因為這是我們遇見彼此的地方
穆喜耶勒.瑪葉特(Muriel Mayette)是首位女性法蘭西戲劇院藝術總監,她在一九八五年廿歲時就進入劇院。是演員,也是位知名導演,曾獲頒法國國家藝術及文學騎士勳位。這次法蘭西戲劇院訪台演出的劇碼《誰真的愛我》中的要角女僕端乃特(Toinette),也是她的代表性角色之一,此次她更將親自來台詮釋此角。趁此機會,本刊獨家專訪瑪葉特女士,請她一談她對莫里哀劇作、法蘭西戲劇院經營與《誰真的愛我》一劇的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里哀的天鵝之歌《誰真的愛我?》
笑聲背後,盡是憂傷的嘆息
從十七世紀首演至今,《誰真的愛我?》已上演了兩千多場,是法蘭西戲劇院最常上演的劇目之一,諷刺性極強,有法國鬧劇的色彩,也有義大利即興喜劇的成分。寫作此劇時身體已如風中殘燭的莫里哀,把對死亡的恐懼真實地寫進了這部作品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開巴黎地圖 看戲就在這裡!
巴黎是歐陸的表演藝術重鎮,豐富多元的演出日日登場,但是入寶山要如何尋寶?本刊特別選出七個各具特色的重點劇院,讓你從古典看到前衛,入寶山絕不空手而回!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主化戲劇政策 藝術風景遍地開花
法蘭西戲劇院的百年歷史和專屬劇團,締造了法國文化資產維護與活化的最佳範例。隸屬於國立五大劇院,法蘭西戲劇院正好反映出法國文化政策與劇場環境的息息相關。儘管法蘭西戲劇院是唯一擁有專屬劇團的劇院,其他重點劇院一樣以藝術總監的制度或地區特色,發展出獨特的藝術深度。
-
演出評論 Review
埋首.迷航
國家樂團的開季曲選了首遙望對岸首都的夢幻迷離之曲,實質意義更令人難以理解。就音樂內涵,它更是不適合當一場音樂會的開幕曲,儘管有不少鑼、鈸等敲擊樂器助陣添勢,但頹廢、朦朧的音樂語言充斥,「廢墟感」十足,一點也比不上師法的管絃版《展覽會之畫》有氣勢。
-
演出評論 Review
千人一面的NSO之聲
姑且不論第二部分是氣力放盡還是整合未盡理想,就像是歷史上所有的重要戰役都有犧牲吧。這場《千人歡唱-馬勒第八》仍為NSO本季奪下重要的一勝。因為他們做到了「千人一面」:近千人只有一種表情一個徹底、典型的NSO之聲。
-
演出評論 Review
So Fun, Very Nice!
我想這齣「舞劇」最成功的地方,便在它自由遊走、進出於寫實搞笑、詩意抽離與社會批判之間!深入挖掘主題之餘,很少看到年輕人能這麼不過於試圖「文以載道」,而依然貼近自己的生活、呈現觀察!
-
回想與回響 Echo
最血腥、誠實、深刻的註腳與幻滅
《拳擊手之死》中大量運用的聲光效果,拳擊般的肢體動作、帶有時代背景的流行歌曲及綜藝化的媒體,除了在某方面符合了我們對於西班牙「熱情奔放」的想像(儘管這個題材是如此的沉重),卻也暗示了我們每個人都是悲劇的共犯。在熱鬧的歡慶氣氛中,國家用國族英雄主義攏絡人民,人民也樂於以英雄崇拜回報
-
新藝見/新銳藝評
時代,不再幫《嬉戲》背書
可惜的是整齣戲的背負過重的時代感,七年後的今天看來,帶給觀眾的是一場場或一幕幕的「回憶」,過去的議題在人事已非、物換星移後,我們還想或還能關心多少?還能引領出多少對議題的共鳴或共感?正在進入劇場的八年級生,能體會的大多是「嬉」,而「戲」要帶給人的省思、教育或希望被看見的意義,已讓時代的巨輪碾除殆盡,可惜了一場精采的時空。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羅文瑾 堅毅稻草人 扎根守護舞蹈田園
在藝術資源相對欠缺的台南,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羅文瑾,如同矗立田中、風雨不歇的稻草人,克服重重難關,讓南台灣的現代舞也跳得有聲有色,她說:「台南機會少競爭也少,所以我想給畢業的學生舞者更多的機會,讓台南的舞蹈環境可以更好,讓她們可以回來跳舞。」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馬照琪 害羞小丑 因戲劇重新看待世界
台上的她有時是畫著誇張的花臉,有時是戴著紅鼻子,還有跳加官式的小丑步伐、逗趣的肢體台下的沙丁龐客劇團團長馬照琪,卻說自己是個內向害羞的人,但戲劇的力量,卻讓她有勇氣去接觸人群、重新看待真實世界,她曾說:「選擇運用小丑的形式,來呈現這個世界在電視上看不到的真面目,笑聲也只是思考的開始。」
-
焦點專題 Focus
街巷屋間 生猛有力的劇場風景
請先撇開賭場酒店推出的炫目大秀,真正屬於澳門的劇場,其實是在隱藏在僻巷窄弄裡的閒置空間和藝文空間。在正規劇場空間欠缺的澳門,劇場工作者就用自己的方式找出演戲的方法,於是替代空間的演出,以及適應替代空間因應而生的「環境劇場」,成為澳門相當獨特的劇場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