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穗大巡遊今年以「金、木、水、火、土」為主題,由學校、社團、藝術家及商家組成卅隊、近六百人的遊行隊伍。(2011澳門城市藝穗節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城市行銷 全城舞台

看2011第十一屆澳門城市藝穗節

本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以「藝術走路,四圍開道」(Where you go, Where art grows)為標語(slogan),藝穗節的發起人,也是主辦人許國權打著「全城舞台」為號召,將整個澳門城市當成一座劇場,更試著將藝穗節上演的所有節目,成為一場以藝術表現城市文化的總體演出,這個概念來自有著劇場導演背景的主辦人,也將一個官辦活動,展現出屬於藝術層次的靈活創意。

本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以「藝術走路,四圍開道」(Where you go, Where art grows)為標語(slogan),藝穗節的發起人,也是主辦人許國權打著「全城舞台」為號召,將整個澳門城市當成一座劇場,更試著將藝穗節上演的所有節目,成為一場以藝術表現城市文化的總體演出,這個概念來自有著劇場導演背景的主辦人,也將一個官辦活動,展現出屬於藝術層次的靈活創意。

以藝術行銷城市的這班列車,近年來也疾駛亞洲城市。從一九九九年脫離葡萄牙人長達四百餘年的殖民統治,正式回歸中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當年「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口號的交接罅隙中,由小劇場人士為主導,創辦了第一屆的澳門藝穗節,這個原先是劇場界的純藝術活動,在文化創意產業的風潮中,也在二○○九年終於冠上了「城市」兩字,肩負起城市行銷的重任。

去年底舉行、邁入第十一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已經是澳門政府一系列城市行銷中的重要環節,例如長達十七天的活動期間,澳門的觀光活動前有頗負盛名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中間穿插舉行「澳門美食節」,最後銜接壓軸的「澳門國際馬拉松」,這些一波接著一波的精密旅遊行銷,加上原本發達的博彩業,也讓澳門從一個樸素的灰姑娘,迅速轉變成為一顆新興耀眼的「東方明珠」。

以藝術表現城市文化的總體演出

本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以「藝術走路,四圍開道」(Where you go, Where art grows)為標語(slogan),藝穗節的發起人,也是主辦人許國權打著「全城舞台」為號召,將整個澳門城市當成一座劇場,更試著將藝穗節上演的所有節目,成為一場以藝術表現城市文化的總體演出,這個概念來自有著劇場導演背景的主辦人,也將一個官辦活動,展現出屬於藝術層次的靈活創意。

在本屆多達四十一個節目中,有近三分之一在廣場上、戶外、生活社區中進行。位於文化局前塔石廣場上的創意市集,聚集了來自澳門、廣州、台灣、香港的文創商品店家,除了定時開張對外營業,更是店家們內部交換情報、相互交流的大好時機;同時週末的廣場上,也有從黃昏到夜晚、以年輕樂團為主的「塔石音樂祭」;此外廣場上最特別的,是澳門年輕視覺藝術家百強,將自己關在一個封閉的白色展場裡五天,期間他用黑筆在展場牆上作畫,觀眾可以從牆上洞中即時窺視,最後整個畫作和記錄影像,成為一個固定展示的作品。

戶外演出還有精采的藝穗大巡遊,今年的遊行以「金、木、水、火、土」為主題,由學校、社團、藝術家及商家組成卅隊、近六百人的遊行隊伍,一路熱鬧進行吸引相當多遊客與居民的眼光,會後主辦單位並頒發各項遊行隊伍獎項。而牛房倉庫藝術家們介入社區的「走在內港」遊街,選擇曾經繁華如今沒落的內港舊社區,邀請來自新加坡、香港及澳門本地的視覺、行為藝術家,以街頭繪畫、影像、裝置、現場演出等形式,以藝術與社區對話。

台灣團隊大量參與

本屆藝穗節的另一個特色,便是台灣團隊(創作、演出、講座、評論)的大量參與。來自台東的繪本畫家蕃茄,在澳門最負盛名大三巴牌坊附近,拾階蜿蜒而下的老牆面上,展開為期八天現場創作壁畫《傷城記》,畫作以童話般的色彩,表達創作者對於澳門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觀察及期許;小丑默劇團的三位小丑,讓觀眾搭上一輛遊覽車,然後跟著巴士遊澳門,演出《瘋狂澳門BUS—戀愛ING》,除了在車上的嬉鬧逗趣表演,途中巴士並停留在威尼斯人酒店、氹仔北帝廟、甚至是巴士總站等不同地點,有時觀眾還得下車觀賞演員出奇不意的瘋狂演出。

在戲劇部分,共計有四個台灣作品演出,包括近年來作品相當亮眼的禾劇團《死亡紀事》、近年來屢屢受邀出國演出的曉劇團《十歲》、梗劇場榮獲第二屆臺北藝穗節「大家都滿意獎」及「明日之星獎」的《香港出品》,及「對.面劇坊」特別為澳門藝穗節量身打造,在菜市場肉鋪上演,由姚尚德單人演出的《博物館》。此外,行之有年最具特色的駐節藝評人,也邀請了臺北藝穗節策展人藍貝芝、「臺北藝穗節中的藝穗節」策展人張吉米、東台灣劇評人吳思鋒和筆者等人參加,駐節期間除了觀賞藝穗節各項節目,更有講座、交流、座談、評論等活動。

民間藝文團體總動員

澳門藝穗節「全城舞台」的概念,還有許多細膩的做法,譬如針對境內葡萄牙家庭演出的葡語兒童節目,單人木偶劇場《傑心的秘密花園》(葡萄牙);在氹仔地區外國人經常光顧的大門酒吧,上演限制級的英文夜店秀《波叔吹得脹》(加拿大);而更令人佩服的,本屆藝穗節雖然是由民政總署主辦,但實際邀請演出節目卻交由澳門九個藝文團體共同承辦,包括澳門音樂力量、澳門劇場文化學會、足跡、石頭公社、法國文化協會、澳門國際表演藝術會、牛房倉庫、拍板視覺藝術團及藍藍天藝術會,幾乎涵蓋澳門主要的民間藝文團體。

澳門藝穗節廣邀各地區、各國演出節目,但今年的七個室內小劇場作品,卻只有一個來自澳門,其他六個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兩個)、深圳(一個)、香港(一個)和台灣(兩個),主要原因在於大部分劇團,都在趕排十二月由澳門舉辦的第八屆華文戲劇節,而無法應付藝穗節的演出。雖然這不是澳門劇場常態,但還是有劇場人士提出:「近年來,台灣小劇場演出竟成了澳門小劇場的主流」之說,澳門政府在努力衝刺文創產業之餘,恐怕也要思考更多元豐富的本地劇場創作環境。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