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女「情」長
專欄 Columns

兒女「情」長

我和拙荊,沒結錯婚,沒生錯孩子。因為他們的成長,我們全程參與了,那麼,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一種「意義的再生」。教育啊,教育啊,怎麼能不注意啊!我們這些過來人。

我和拙荊,沒結錯婚,沒生錯孩子。因為他們的成長,我們全程參與了,那麼,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一種「意義的再生」。教育啊,教育啊,怎麼能不注意啊!我們這些過來人。

我和我的妻子結婚的時候,不光是想白頭偕老,還是會想「早生貴子」啊!果然,也沒有可以計畫的,就連生了三個,兩年一個,兩年一個,感謝上天,給我們這個美好的賜予。

學,就要有代價

接下來的事,都不是我們「希望」中的事了,因為我們兩個基本上都還不懂什麼叫「希望」,跟天下初為人父母的人一樣,邊摸索、邊學著做父母。學,就要有代價,可說是歲月,可說是挫折,可說是焦慮,也可說是永不一定會實踐的夢想……都是代價。教育兒女,是為人父母的大事,人類最早會發明「教育」,無非是希望下一代的人,不會上了上一代的人所上的當,重蹈所吃的苦,重做糊塗的事,跟遇到一些沒有幸福的事等等。換句話說,教育的目標和方式就變得很重要。孩子們受教育開始獲得所謂的知識,那些知識,天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的?哪些純粹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而通過幼稚園、小學、國高中、大學,以及家庭相處的教育,花了許多的時間,孩子從幼兒、兒童、青少年到青年——成長的過程,可能因人而異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樣子。

比如說我的小學、初中、大專的學生生活,對我的回憶和現實而言,不能說不重要,但是在我心裡呢?一點都不重要,好像可有可無!尤其是初中那三年,簡直就像一種「身外之物」,什麼東西都不是。原因除了跟整體教育環境有關之外,我自己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學習這方面,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啟發,所以,空白了。有些空白會造成日後成長的一種動力或影響,我的那個空白,今天回想起來,還是空白,不是蒼白哦!蒼白起碼還是一種白,「空白」是空的,什麼都沒有,有的也沒用,用了也不實;知識長高了點,會寫點字,會唸點報紙,報紙上還都是一些未必重視真相的新聞,文學類根本不碰,什麼叫「思想」?會寫,不知其意,「念書」會念,從來沒有念懂過!為什麼要念書,那就更不懂了,只知道不念會被退學,退學會讓父母傷心,這兩種,其實是一種,為了不讓父母氣得說不出話,我就糊里糊塗地在海專畢了業,海專給了我什麼?給了我五年的浪蕩逍遙,所學所念的知識,基本上全還回去了,只留下學生生活的一些片段回憶,在生命的旅途上,似隱似現,可有可無我不好意思說,但是它就是可有可無。

意識到自己的「意義再生」

如今,自己的三個兒女,兩個還在念大學,一個正在當兵,不論他們書念得怎麼樣,起碼,他們愈來愈清楚,自己孤獨地面對自己的時候,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關係,所以他們就學會了如何孤獨地面對自己,如何不抱怨,如何找尋各種環境裡會讓人產生的「羈絆」(意思是指:命運促成的一種連接吧),而去使這些免不掉的羈絆,成為一種生命的動力,換句話說:他們的教育,已經似乎讓他們自己意識到了,不要再下廢棋的概念,甚至於我幾乎感覺到,他們好像意識到了自己過去的迷失、荒廢,似乎還能在他們心中,被他們自己,整理、反省出一種全新的「意義再生」。

我和拙荊,沒結錯婚,沒生錯孩子。因為他們的成長,我們全程參與了,那麼,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一種「意義的再生」。教育啊,教育啊,怎麼能不注意啊!我們這些過來人。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