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想踏上國際舞台? 先趕集去!!
表演藝術市集的功能著重於商業交易,表演藝術和一般商品一樣,都需要透過交易平台,讓買方和賣方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碰面交流,了解彼此以利訊息的交換或交易的進行。表演藝術市集內容通常包括展覽、會議、工作坊、showcase。展覽是表演藝術市集必備的主要活動,而其中的showcase更是促成交易的一個重要關鍵。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地方到世界 參賽者如跑馬拉松
愈演愈大的德國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
堪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將於八月下旬展開,四天三夜共推出四十多場演出,還有各種與舞相關的展覽攤位。這個博覽會在一九九四年創辦時原本只是地方活動,意在對外推介在地舞團,但從第二屆起就拓展到國際規模,至第七屆(二○○八年)時,已有五十六個團體在此演出,超過兩百五十個單位、機構來參展,如同滾雪球一般,愈演愈大。
-
焦點專題 Focus 四個面向構思細密 借力使力打開市場大門
定位清晰的南韓PAMS首爾表演藝術市集
從二○○五年起舉辦的「PAMS首爾表演藝術市集」(Performing Arts Market in Seoul),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讓韓國的表演藝術團體躍上世界的舞台,跨足海外市場。韓國政府捨得花錢行銷文創產業,但在做法上也有縝密思考,從PAMS的活動設計與內容,可以看出主辦單位在挑選節目、時間安排、交易補助與國際交流這四方面,都有讓活動成果加成的巧思。
-
焦點專題 Focus 策展人的經驗與觀察
國勢強弱反映人情冷暖 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
因資訊發達和國際交通便利,如今國內策展人參與國際藝術市集的機會相較過去增加許多,時常參與此類活動的「台北藝術節」副執行總監王詩尹表示,策展人必須要先做好功課才能在其中找到合適的目標,透過市集的媒合成功機率其實不如想像中高,但在其中能遇見同好,認識心儀的藝術家也是未來合作的契機;而展場就如同地球村縮影,藝術市集也是反映資本主義現實的世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西迪拉比當紅不讓 三部曲驚豔展現
近年來閃耀歐洲舞壇的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日前在巴黎維特科學藝文公園展演廳,盛大推出連演三週名為「西迪拉比.三部曲」之三部舞作,包括了他的成名作《信仰》,以圖書館為背景的《神話》,還有最新的《巴別塔(世界)》,後者結合了十三個不同國籍的十八位演出者,演出中出現十五種各國不同語言,蓋起一座編舞家心中「融合文化差異、追尋和諧世界」通往天堂的巴別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荷蘭舞蹈劇場寶刀不老 英倫演出歡慶五十
走過半世紀的荷蘭舞蹈劇場今年舉行金禧巡迴,於七月在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四天。推出的四套舞碼,包括尤里.季里安在二○○九年新編的作品Mmoires d'Oubliettes,以及季里安兩齣舊作,還有其他駐團或合作編舞家分別為一團及二團所編的舞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世界舞蹈聯盟年會 台灣特別出風頭
「世界舞蹈聯盟」(World Dance Alliance)及「舞評協會」(Dance Critics Association)兩個組織七月中同時在紐約開會,舞者、編舞家、舞蹈研究者、舞評等等齊聚一城,很是熱鬧。台灣在本屆「聯盟」裡又特別出風頭,不但大會主席是台灣人,表演節目裡,有十一個台灣舞團或舞者,讓人不得不讚歎台灣舞界的活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布雷根茨:布雷根茨戲劇節 看《阿伊達》的湖上炫景
布雷根茨戲劇節創立於一九四六年,主辦單位在戰後殘破的歐洲籌劃了這個藝術節,在湖邊推出莫札特的歌劇《可愛的牧羊女》,成為當年的表演盛事。經過多年舉辦,「布雷根茨戲劇節」已經擁有完整的劇場硬體設備,各類表演藝術也都囊括。每年在湖上舞台演出的歌劇都是重頭戲碼,今年仍演出去年的製作《阿伊達》,美麗的湖上風光與炫麗的大型場景讓觀眾陶醉不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新光劇場老店新貌 變身懸疑劇專賣店
有著八十年歷史歐式建築風的新光劇場,透過現代人劇社的整合包裝,晚間專門演出由現代人劇社製作的懸疑劇。七月份新光懸疑劇場正式掛牌,同時二○一○新光懸疑劇場演出季也拉開帷幕,將連推六部劇碼,讓觀眾形成「看懸疑劇到新光懸疑劇場」的共識,在歷史氛圍濃厚的空間中看懸疑劇,分外有感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希臘圓形劇場的仲夏樂宴
柏林愛樂戶外森林音樂會 為樂季劃上美麗句點 柏林愛樂每年總是以一場萬人同歡的戶外森林音樂會,為樂季劃上句點。今年也不例外,於六月廿七日當晚,柏林愛樂精銳盡出,邀來知名人氣女高音芮妮.弗萊明主唱,讓現場二萬多位觀眾沈浸在音樂打造的「愛之夜」裡。
-
藝視窗 News
〈杜鵑花〉作曲家黃友棣逝世 享壽百歲
【台灣】 〈杜鵑花〉作曲家黃友棣逝世 享壽百歲 知名音樂家黃友棣,於今年7月4日凌晨於圓照寺因呼吸衰竭病逝,享年百歲。黃友棣生於廣東省高要縣,二十三歲畢業於中山大學教育系,開始音樂教育生涯,三十八歲遷居香港教書,七十六歲移居台灣,定居高雄。除了愛國歌曲,黃友棣的創作都集中於藝術、民謠和宗教歌曲,全部加起來超過2000首,包括耳熟能詳的歌曲〈杜鵑花〉、〈遺忘〉、〈月光曲〉及〈當晚霞滿天〉等等。他畢生從事作曲,卻不願自封作曲家,他致力於推動「中國音樂中國化」,就像他自己所說,他尋找的是中國風格的和聲方法,他放棄所有音樂作品的版稅,任由後人傳唱,因為他最重視的就是音樂的推廣和教育。(李彥慧) 兩廳院表演藝術新天地「小森林樂台」落成 兩廳院為台灣重要藝文展演空間,現在,在大家所熟悉的國家劇院和音樂廳之外,兩廳院特別打造了一個表演新天地──「小森林樂台」。這個新場域是由國內視覺藝術建築師呂理煌規劃與設計,融合視覺感官和戶外開放式的表演場域。「小森林樂台」位於國家劇院前方、台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五號出口,未來將匯集許多表演藝術家和街頭藝人,一同在這個表演平台上發光發熱,也讓更多來到兩廳院或中正紀念堂園區的民眾,可以悠遊在小森林中的樂音和即興演出空間。「小森林樂台」於7月27日揭幕啟用,由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建築繁殖場」領航者呂理煌及多位表演藝術家共同剪綵,同時還有非洲鼓團體「音樂繁殖場」、爵士小號演奏家魏廣晧和樂團精采的演出。(韋惟珊) 「表演藝術團隊創作科技跨界作品補助作業」即日起接受申請 文建會為建立跨界創新製作之標竿,特訂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表演藝術團隊創作科技跨界作品補助作業要點」,補助在國內製作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馬戲世界的香格里拉—加拿大蒙特婁La TOHU
從垃圾掩埋場變身為世界新馬戲的創發中心,位於加拿大東岸蒙特婁市的西北地區,由加拿大國家馬戲藝術協會、國家馬戲學校、太陽馬戲團共同創立的La TOHU,自二○○四年六月開幕迄今,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馬戲藝術訓練、創意發展、製作及表演中心。它不僅以匪夷所思的專業設施聞名於世,也因太陽馬戲團無遠弗屆的影響及推波助瀾,使得加拿大已經與「新馬戲」畫上等號,La TOHU也成為馬戲世界的神秘香格里拉。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同窗慈父的藝術與愛
一位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作曲家,一位是台灣半導體業的開路先鋒。馬水龍與邱再興,這兩位孩提時代的同窗好友,在各自領域中開疆闢土,也在藝術的道路上相遇。一位出資、一位出力,兩位泰斗,誓言要將這個社會,注入一份美的氣息。 學音樂的馬水龍兩個兒子都念理工,而讀理工的邱再興一雙兒女卻走上藝術之路。兩位父親,都在人生的路途上給過對方的兒子鼓勵與建議。時逢父親節,以及兩人共創的「春秋樂集」重新啟動之際,本刊特邀兩人對談,聊聊他們對親情、成長、以及兩位泰斗為台灣共織的理想。
-
藝@書
音樂的美好與折磨
一個是名聞國際的音樂大師,一個是因為《鋼琴課》的優美文筆才受到英語世界重視的作家,《想飛的提琴手》和《鋼琴課》都是在探索音樂可以在生命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克雷默想知道「可以不走音樂路的理由」,奈茲則想知道自己「可以走音樂這條路的條件」。他們兩人都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同時,也受到音樂的折磨。
-
藝@CD
聽爵士 讓你搖頭晃腦樂一夏
對台灣觀眾來說,夏天好像特別與爵士樂關係匪淺,一來是「夏日爵士派對」總是在這時候邀來重量級爵士樂演奏家讓人親炙丰采,二來爵士的熱鬧氛圍,也似乎特別能與夏天的消暑需求搭配,所以CD也要來聽爵士囉!
-
藝@電影
影像貼身 看見藝術家的「藝識形態」
國民戲院於八月推出了「藝識形態」影展,辛苦蒐來重量級的夢幻片單,網羅了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的影像紀錄,讓我們不用出國就可以看到全世界最新的潮流。
-
藝@展覽
素人畫家洪通筆下的流轉世界
素人畫家洪通是台灣的藝壇傳奇,從未受過訓練的他五十歲才開始提筆作畫,卻展現出素樸有力又充滿奇想的創作,在一九七○年代掀起「洪通狂潮」。此刻正在台北紫藤廬展出的「生命在萬化中流轉─分享洪通,周渝私人收藏展」,難得地展出多幅洪通的大幅畫作,讓觀者得以重溫他那充滿魔力的藝術之美。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
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 湯婉君 鋼琴家 人生中對於爵士樂的需求,就如同那一大盤罪惡的提拉米蘇一般,興頭一來你會天天想吃它,有時在酷熱的氣溫包圍下你會稍微忘了它,但等到一次大魚大肉滿口油膩之時,你又會想來一口甜味以慰藉空虛的味蕾。 對我來說,爵士樂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幾乎是古典音樂的全面相反:它沒有譜,不需要每次彈一樣(最好每次都來些不同之處),節奏極度複雜,而且還可以彈錯音!憑著物極必反論,在每次練琴遇到撞牆期時,我總是一把丟開譜,將音響開到最大聲,隨著Dave Brubeck魔幻般的琴音,慢慢放鬆我的每一條神經。於是帶著這樣的癮頭,以朝聖般的心迎向一年一度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已經如定律般理所當然。 今年打頭陣的節目是由世界級爵士巨匠所領軍的「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生於古巴哈瓦那的帕奎多.德里維拉,曾八度榮獲葛來美獎、獲頒卡內基音樂廳終身成就獎、錄製了超過三十張的演奏專輯,高齡六十二的他將拉丁美洲的傳統音樂完美融合了Bossa Nova的特色節奏及咆哮樂派的自由即興,創造出精采熱鬧且多元豐富的拉丁爵士樂。 當你沈浸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之中時,你肯定會察覺自己的腳早已忍不住地動了起來,隨著生動的音樂隨意地拍打跳躍著!什麼時候可以在國家音樂廳站著聽音樂會?把握這個難逢的機會,與群眾熱舞一番吧! 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 陳品秀 舞評人,現任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文獻室主任 作為一個劇場忠實觀眾多年,不得不感慨:看表演像是一成不變的生活中,一段段小小的冒險。我沉迷於劇場,但要遇到真正好的作品並不容易,怨歎「又浪費一個晚上」的無奈反而比較多。但是,一旦讓你遇上真正好的作品,那幸福感就真有「朝聞道,夕可死焉」可比擬。就為此,今晚看完咒罵著上了捷運,明天還是興沖沖再去買下一檔的票 老實說,買《眾聲喧嘩》是衝著「全版8.5小時」去買的,連內容要演什麼都還不知道。但之前錯過了賴聲川七小時的《如夢之夢》,讓人扼腕,這次不能再錯過如此長篇。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心心南管樂坊《羽》
幾年前在偶然機會下聽到王心心南管的彈奏和吟唱,從此開始注意心心南管樂坊每一場表演和南管音樂,原來南管是這麼優美的樂器。而王心心充滿古典婉約的氣質和詠唱不僅讓人重新發現古典音樂之美,聽她唱詩歌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但這次特別興奮的是,心心南管樂坊要與法國導演漢柏斯跨國合作,重新演繹牛郎織女七夕傳說,製作成歌劇,而且場景還設在現代台北婚紗店!令人期待的不僅只是形式新穎,而是會以什麼樣現代社會的觀點來看這段古典淒美愛情,非常期待《羽》能賦予七夕傳說新生命!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真正的藝術是危險的
強烈的視覺衝擊、錯亂的感官體驗、重複的聽覺節奏、混亂的旋律樂章這似乎是後現代劇場與現代音樂,給坐在台下觀眾的一個試煉。你到底要看什麼、聽什麼,不是由台上的演員來決定或是由幕後的導演決定,卻要以你你自身直覺的官能感受去認知。這是一個新的看戲角度與音樂經驗,觀眾已不再滿足於接受,而是參與。當「跨界」已逐漸不能再代表後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傳統藝術與劇場被電視、電影等多媒體影像呈現逼向無路可出的時候,「雜交」與「混血」的表演形態逐漸成形。如今一群不從劇場出發的創作者走進劇場、邁入音樂,這些創作者的思維又是為何?他們又要如何掀起一場新的藝術革命? 在本期編輯部規劃的兩個專題「Shake it!劇場官能新體驗」與「打破框架的異響藝想」,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區塊,前者是針對美術人在劇場的新創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追尋;後者是依循著現代音樂的發展,深入淺出地為聽友剖析現代音樂的趨勢。但異曲同工的,卻都直指著當代表演藝術結構上的轉變,似乎都有著一個不安定的因子跳躍在兩者之間,引動著微妙的牽連。正如同義大利劇場導演卡士鐵路奇所說:「真正的藝術是危險的。危險來自另一世界、來自無法辨識的語言。」作為一個藝術家,冒險是內在條件。他們都面對生命的謎團,並藉著藝術創作和觀眾一起經過危險的試煉。而他們都決定要採取用不同的方式與型態,通往另一個世界。拉斐爾藝術合作社的卡士鐵路奇如此,秉持著「美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的楊.法布爾、曾來台演出的拉夫拉前衛劇團與德國作曲家郭貝爾等亦如是,都等著觀眾您親身去體會藝術的混搭雜沓,接受震撼。 「我想像鬼從早已被廢棄的城堡中飄出來,像飄飛在空中的花。當我在歐洲用這個音樂跳舞的時候,我感到有奇怪的靈魂在凝視著我在恐懼中,我見看美與突然怒放盛開的花朵。」這是本刊在一九九四年二月號中、於舞踏家大野一雄訪台前刊登,摘錄自《死海維也納華爾滋和鬼》舞作中的一段文字,同年六月他首度訪台,當時已經高齡八十八歲的他與其舞作,仍是同樣地帶給台灣觀眾無比的震撼。大野一雄,這位走過一世紀的偉大舞蹈家,在今年的六月一日與世長辭。沒有他的日本舞蹈界會有什麼樣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