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領略大和風土民情 盡在「日本歌謠之夜」
《日本歌謠之夜》兩場節目,第一場以歷史為縱軸,將日本從江戶時期、明治、大正、昭和到日治時期的歌謠篩選出來,展現各時代懷舊之美。第二場「歌謠日本.環島之旅」則以地理為出發點,從關東、東北、本州、關西、北海道、九州、四國、南島,介紹日本各地因氣候、地理醞釀出截然不同的歌謠曲風。歌曲的旋律及歌詞除了舒暢悅耳外,其背後的價值與故事,更像無形的寶藏一般,留待後人細細品味。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煥然新貌 要讓民眾與藝術更親近
兩廳院的屋瓦工程歷經二十一個月,終於全面更新;而同時位於音樂廳外生活廣場上、由建築師呂理煌主導設計的公共藝術「三重奏」也已竣工。兩廳院以更新穎美好的面貌,邀全民輕鬆共享文化的樂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內篇之一
誰,能為藝術找一個家?
從雲門排練場發生大火,到最終在台北縣政府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通過撥地讓雲門落腳淡水,整件事看似喜劇落幕,其實更揭露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的困難處境。在「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趨勢下,公部門漸次制訂法規、媒合團隊進駐閒置老舊空間、進而活化在地文化氛圍,但產權的不確定、政策的未必長遠,都讓進駐團隊的發展,仍埋下不安定的種子。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內篇之二
大隱於市的藝術聚落
台北市文化局「藝響空間網」計畫,是最早啟動媒合表演團體短期進駐公有閒置空間的政策,從二○○七年初開始的「圓場O Space」,到今年擴大辦理,讓蘭亭崑劇團、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鬼娃株式會社等團隊陸續找到家。在公部門的補助與團隊自行投資的改造下,營造了這些大隱於市的藝術聚落,這些藝術團隊的進駐,對環境帶來怎樣的改變?而在進駐的過程中,團隊又曾面對怎樣的難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內篇之三
多元開放的藝術展演場
除了租用公部門閒置空間作為棲身的家,藝術團隊也接受公部門委託,將公共空間經營成一個延伸劇場創意,實踐文化生活,兼具經營與社會功能的有機場域。台北市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紅樓劇場與牯嶺街小劇場,在團隊的經營下,分別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景。而東台灣的台東鐵道藝術村,更已形成一個融合觀光與藝術的創意空間。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篇之香港
藝術村中,誰才是核心靈魂?
香港的公有空間釋出給藝術家使用,最早其實是從藝術家主動爭取來的「牛棚藝術村」開始,另外還有由舊廠廈改建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以及近年來推動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畫」。從種種磨合過程來看,空間使用的定位爭議,也往往使藝術村的未來顯得模糊不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篇之法國(一)
一個影響全世界的廢廠房
到「彈藥庫園區」看陽光劇團的戲,是一個美好的劇場朝聖之旅;但這個劇場的聖殿,卻是四十年前一群年輕人以肉身抗爭,才得到軍方的一紙租約,在此深耕表演藝術迄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篇之法國(二)
一個劇團打響一座城市
如果讀者們讀過本刊七月號(199期)的文章〈大人偶粉絲追星記〉,相信會對文中提及的南特市超大人偶所引起的人潮洶湧印象深刻。而造成南特市如此揚名的,正是國際知名的街頭劇團「豪華皇家劇團」,因為二十年前南特市長的慧眼邀請,該團進駐南特,也打造了該市動人的藝術風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篇之英國
激盪舞蹈創意的自由空間
於今年「新舞風」首度訪台演出的隨機現代舞團,是英國知名舞蹈劇院「沙德勒之井劇院」的第一個駐院舞團,兩者間的合作模式相當多元,權利義務關係也很自由,對舞團來說,「沙德勒之井是每天都有不同舞蹈形式發生、創作與演出的場地,駐團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在這個充滿刺激與活力的環境中激發更多的創作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篇之美國
藝術與社區共創雙贏
紐約有不少地區都是讓藝術家帶旺的,SOHO蘇荷藝術圈就是顯例。但也因此房地產價格高漲,當初進駐的窮藝術家只好另遷他地。少有兩全其美的是「四街藝術區」,這是以知名的辣媽媽(LA MAMA)實驗劇場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當初也是劇團進駐破舊空樓,後來再向政府租房,接著大小藝文團體循例進駐,也改變了東村的風貌。過了四十年,才成立了「四街藝術區」,集眾人之力爭取自身權益,以一塊錢向政府買下自己的「家」。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歌劇,不用出大門!
似乎突然之間,歐美所有具規模的表演藝術機構,都開始了、或正在籌劃網上欣賞的服務。像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一票難求的拜魯特音樂節、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都讓樂迷可以不出家門,在家中欣賞精采演出。科技的進步可能改變了觀眾的欣賞習慣,但是否會影響進音樂廳或劇場看表演的意願?仍未可知。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模斯.康寧漢
他跨越世紀,更跨越世界
與一九六○年代極大多數的舞蹈風格正好相反,康寧漢不用舞蹈來表達情感,他的舞作是純舞蹈,不敘述故事,也不打算傳統式的感動觀眾。他自己常說「你看到什麼,他就是什麼」,他不要你在動作後尋找其他情感意義。康寧漢的舞作給人一種疏離感、不人性的,即使舞者動作快速流暢地遊走於空間,但卻不令人興奮,反而是孤寂的感覺。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模斯.康寧漢
不斷挑戰 永遠前衛
二○○一年我受邀在康寧漢舞團授課,每次授課時,Merce總是默默安靜觀看舞者們運行著身體,私下叮嚀授課的老師在教導時無須動作花俏,重要的是把基礎動作練習到純熟,以及把理念傳達明確。他給了門下子弟們很大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創作。心中無法言喻如何感激他,用他不善言語表達的眼神給了我肯定的安慰,並讓我在他的舞蹈天地裡自由地學習成長。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中國原創音樂劇《蝶》 訪港演出政治味濃
籌備十年、耗資六千萬人民幣的中國原創大型音樂劇《蝶》,八月份移師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作為對外巡迴演出的首站。《蝶》劇演出前後媒體上都不乏讚美之聲,但也因為主辦單位之故,過程顯得政治味濃厚。從此反觀香港本身的音樂劇發展,顯然需要更多商業投資以更上層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文化預算出現黑洞,大英博物館擴建受阻
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因為預算管理失誤,造成文化預算出現一億英鎊的黑洞,不僅影響到大英博物館的增建計畫,連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新館、英國國家電影館(類似電影資料館)的擴建等重要大型文化建設案都連帶受到影響。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夏天,藝術與市民同樂
「巴黎夏季藝術節」今年屆滿二十歲,為期二十六天、三十個節目、一百二十九場演出,內容琳瑯滿目包含了音樂、戲劇、舞蹈、馬戲、展覽、工作坊、行為藝術不等,而且近一半的節目都免費。包括巴塔巴斯、喬瑟夫.納許、瑪姬.瑪漢都有作品參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公園裡的「莎士比亞節」 免費的戲劇盛會
一九五四年創立的「莎士比亞節」(Shakespeare in the Park),是紐約人夏日的戲劇盛宴,珍貴之處在於全都是免費的,而且在戶外公共空間演出,人人得以參與。或許因為「莎士比亞節」的名氣太響,其他大部分的免費演出,也都主打莎劇。今年夏天,除了有玉女紅星安.海瑟威主演的《第十二夜》,還可以看到《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哈姆雷特》好個目不暇給!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歷史、戰爭、到消費文明的矛盾衝突
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節目策展總監由黎巴嫩裔、加拿大籍劇作家兼導演瓦吉.穆阿瓦德出任,其所訂定的主題為「重返敘事」。他認為,當現實與虛構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面對文化產業與政治溝通所製造,大量阻礙想像的機器,劇場如何重新找回表演的藝術、說故事的技藝,抵抗反敘述的巨大主流?藉由這個命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提出他們的疑問與關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9柏林「舞在八月」舞蹈節
濺血與搖滾,逼視非洲的吶喊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
藝視窗 News
藝文團體與文化館傳災情 文建會提供急難補助
【台灣】 藝文團體與文化館傳災情 文建會提供急難補助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許多南部的藝文團隊及地方文化館也傳出災情。針對藝文團體受災情形,文建會也公佈補助機制,受災的藝文團體及文化館舍皆可透過申請獲得經濟援助。 根據文建會普查,約有四十個團隊、近三十個地方文化館受災損失,其中春美歌劇團、秀琴歌劇團、十鼓擊樂團、台原偶戲團、天宏園掌中劇團、如真園掌中劇團等六個團隊受災較嚴重。 文建會將協同縣市文化局主動聯繫受災團體,提供後續援助。針對佈景道具資料損失、排練場淹水等問題,藝文團隊可依照「文化藝術團體急難補助作業要點」申請協助。文建會也研擬「八八水災地方文化館協助方案」及「八八水災社區專業團隊協力方案」,協助館舍進行建物修繕與設備更新;透過專業團隊協助進行社區紀錄、社區災後重建問題討論,比照「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獎助須知」標準辦理,提供台幣二十萬元以內的補助。 文建會除了號召藝文界舉行義演及擔任文化義工,所屬單位也陸續發起募款賑災。(黃于庭)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盼高手打造成台北第一 台北市政府繼台北藝術中心之後,再次以國際競圖方式,欲打造北市的新地標,七月下旬台北市廣發英雄帖,不分國界邀請各國的武林高手,大展身手設計「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預定地,坐落於捷運昆陽站與未來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之間,而今北市府邀請各方好手互相切磋武藝,設計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設計的主體空間包含室內表演主題館、戶外演出空間、展示空間和數位博物館等,期望能打造一個為流行音樂量身規劃的空間。 北市府為了招攬國內外的優秀設計團隊,提出豐厚的獎金,「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案第一階段評選出的四個佳作,均可獲得六十六萬元的獎金,入圍第二階段者可獲得一百六十五萬元的獎勵,第一名更可獲得本案的優先議約權,詳情請參閱網址:www.tpmc.com.tw。(戴國旭) 二○○九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徵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