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大師傅聰揭幕 鋼琴熱力南北延燒!
擁有「樂器之王」美譽的鋼琴,一直以來都是最受人們喜愛並且普及率最高的一項樂器。就在國內的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進入倒數階段之際,緊接著的又是一場不能錯過的鋼琴盛會。從十月中旬開始到十一月底,為期七週的「二○○八台灣國際鋼琴藝術節」,共邀集德國、烏克蘭、美國、俄羅斯及海外優秀華人輪番獻藝。
-
焦點專題 Focus 俄國鋼琴女王
雅布隆絲卡雅 七十高齡琴音不輟
曾獲法國隆.提博音樂大賽、里約熱內盧大賽及維也納貝多芬大賽首獎的俄國女鋼琴家雅布隆絲卡雅,將再度造訪台灣。被譽為俄國鋼琴一代女王的她,年滿七十仍專注音樂事業,這次將在鋼琴藝術節中,與台灣鋼琴家葉孟儒同台,並演出拿手的蕭斯塔可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焦點專題 Focus 鋼琴界的神雕俠侶
羅伯.列文與莊雅斐 鶼鰈藝高情亦深
一位是二十世紀後半最驚人的音樂奇才之一,另一位從台灣到世界、以其獨到的魅力在舞台上獲得著名評論家的高度讚賞;羅伯.列文與莊雅斐這對夫妻,各有其獨特的鋼琴魅力,其搭配演出的絕佳默契,更非凡人所及。
-
演出評論 Review
政治劇:救贖與絕望
當年車臣游擊隊在莫斯科劇院發生的人質事件,基本上說明西方文化賦予了劇場的救贖使命,因而劇場在戲劇史上常常被象徵為生命的祭壇,流血也就必然是在儀式進行中替罪羔羊的意象。拉夫拉劇團重拾這一段歷史素材,除了再現這場無情與殘酷的暴力事件,導演是否也想告訴我們:當代劇場仍然是一座生命祭壇,而人類苦難想在這裡獲得救贖的盼望,卻永遠是真實的!
-
演出評論 Review
如何一掬深情感動的淚水?!
新編的《閹雞》在劇終前展現了一個戲劇情節的高潮將末,使得最後的場景潺動著感人的餘韻,而部分觀眾或許能從導演每個場景的轉換、布幕的升降與音樂的出入,感受到這樣徐緩的節奏與某種寧靜的本質。單就劇場呈現來說,已能令人滿足。
-
回想與回響 Echo
五顆星的藝術交易
《對弈》的演出並非單純的藝術活動,而是由產、官、學聯手主動出擊,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包裝出一段兼具藝術性與商業性的演出,是配合二○○九年高雄世運會周邊文化活動的一環。雖然對於台灣觀眾而言,觀戲經驗或許比不上西方人的觀戲驚豔,但這齣舞劇在國際上取得的成績,已達成其身負的宣傳任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奧
柏林愛樂積極跨界 維也納愛樂新血上路
肩負著光榮歷史傳統的德奧兩大天團,在新的樂季除了排出經典曲目維持金字招牌之外,卻也各自展開新穎的嘗試柏林愛樂在拉圖帶領下,展開與東方的對話,甚至開始拍起記錄片,讓團員抒發舞台下的異域感受;維也納愛樂雖然還是以大師指揮為主,但也不忘提攜新秀,兒童音樂會就讓新星喬丹擔綱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
三大團為梅湘慶百歲 新人新曲帶來新氣象
綜觀法國三大團法國國家管絃樂團、法國廣播交響樂團和巴黎國家樂團在○八/○九樂季開出的菜色,依然豐盛可口,除了古典現代兼具,重點都放在法國現代作曲大師梅湘的百年冥誕上,三團均開出相應曲目,尤以以詮釋梅湘音樂知名的法廣交響總監鄭明勳端出最多。此外,國家管絃樂團新總監加提上任、法廣交響首度和廿二歲本國年輕指揮家布漢吉耶合作,還有知名演員傑哈.德巴迪厄和伊莎貝.雨蓓的音樂會念詞演出,都令人十分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曲目偏好「家鄉味」 跨界交鋒活力旺
英國的各大樂團,在新樂季的菜單上,明顯透露出偏好「家鄉味」,紛紛向本土音樂家致敬,藉由演出加深英國樂派在西方古典樂壇的重量。而倫敦愛樂與皇家愛樂都改朝換代,總監換人做做看,也讓人對樂團未來充滿期待!至於向來愛玩跨界的各樂團也正摩拳擦掌,不管是邀天后歌手蒂娜.透納來嘶吼,還是演奏《哈利波特》,都會在這個樂季中,好好給它「跨」個過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
拼票房也拼面子 老指揮仍領風騷
美國眾家大樂團,不知是否對美國經濟深具危機感,○八/○九樂季節目排出的節目趨於保守,不敢標榜新創作,多以經典曲目搭重量級演出陣容,拼票房也拼面子。兩位老指揮馬捷爾與杜特華,一個將去職一個接新職,同時在這個樂季引領風騷:前者即將讓出紐愛大位,卻排出給接棒人吉伯特下馬威的節目,好顯示他的凜凜威風;後者則是鹹魚翻身,接下費城管絃,重展當年丰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NSO
德奧經典練基本功 由點而面開展新思維
國家交響樂團的新樂季,將由九月十四日的「巨人的跫音」揭開序幕。改朝換代的NSO,沒有了「發現系列」,卻是由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座指揮根特.赫比希發展出新的思維,先是以德奧經典來紮實練功,希望藉此讓樂團共同語法完美到位。另外「印象.法國」系列,則是以法國作品演出加上專題講座,由點而面地讓樂迷更接近音樂中的法國風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
跨界搬演歌仔戲 精雕細演室內樂
國臺交新樂季已經由八月廿四日、陳樹熙指揮胡德夫演奏演唱的「原住民新韻」揭開序幕。攤開國臺交下半年的菜單,除了有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的跨界製作《蝶谷殘夢》讓人驚艷外,國際音樂節的室內樂與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麥爾領軍的音樂會,也令人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
傾聽名家與經典 管樂歌劇菜色新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已從八月九日開幕的「台北市音樂季」展開新的樂季演出,團長徐家駒舉出該團這個樂季的節目特色,就是器樂演出多樣,尤其是管樂,包括日內瓦金牌小號名家安東生、偶像薩克斯風名家須川展也,以及單簧管大師保羅.梅耶都相當令人期待。而固定演出歌劇的北市交,今年也推出新菜色,浦契尼《強尼.史基基》及費拉里《蘇珊娜的秘密》,都是台灣難得一演的劇碼。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國內三大國樂團新樂季
全球化中展現特色 台灣國樂充滿希望
在一片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台灣的國樂團反而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積極透過自已的音樂特色,展現這些東方樂器的現代性與全球性,從以往邊陲到幾乎沒有讓人感受到國樂的存在,一直到現在三個公立國樂團展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精神,先不論節目品質或者是藝術走向,新樂季的內容都讓人看見了這幾個國樂團振作的一面,也看見這些團體希望將國樂市場作大的企圖心。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拿著指揮棒的美麗佳人
伊瑪.夏拉 願為傳達和平理念的音樂使者
音樂對於伊瑪.夏拉的意義是「延伸」;而「指揮」之於她,不僅是一個專業,一個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感知世界的方式。她希望能夠透過音樂傳達和平、沉靜與良善的理念。同時,這個角色不受性別、政治和文化藩籬的限制,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語言,遠超越任何符號所能表達的範疇。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在世界芭蕾舞蹈大賽中光彩摘銅
朱桂賢 一顆初升的芭蕾之星
在台灣傳統思想的框架下,男孩子要以跳舞為職業近乎離經叛道,更別說成為一位專業的男芭蕾舞者了,但今年六月剛獲得世界芭蕾舞蹈比賽銅牌獎的台灣男舞者朱桂賢,卻一路堅持自己的選擇。從溜冰冠軍轉向芭蕾舞者的他,歷經蘇黎世芭蕾舞團的震撼教育,體驗了芭蕾大賽的緊張競爭,現在更在紐約努力,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國際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兩廳院樂壇新秀
梁嘉芫 撥彈豎琴迷醉之音
豎琴,幾乎是華麗與夢幻的象徵,也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的重要配件。唱著詩歌、彈奏豎琴的他,常讓奧林帕斯眾神沉醉在悅耳的曲子當中,廢寢忘食。的確,豎琴的音色輕柔迷人,演奏時視覺上的魅力更是勝過其他樂器。然而這項樂器可不是只有「好看」跟「好聽」而已,它獨特的音色和琶音等手法,讓獨奏時展現抒情的特色,合奏時營造重要的氛圍;是多功能的複音樂器,更是現代管絃樂團重要的樂器之一。無怪乎莫札特的《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受人喜歡,柴科夫斯基更在《花之圓舞曲》序奏中表現了豎琴絢爛流暢的裝飾。 本年度入選的樂壇新秀,即有位出色的豎琴演奏家梁嘉芫。梁嘉芫不僅外型出眾,優異的演奏讓她贏得無數獎項,並獲得獎學金攻讀學位。先後取得寇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學士學位及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碩士文憑。除國內外競相邀演外,二○○六年更受聘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成為該校最年輕之音樂系教師。目前榮獲美國Fulbright Award以全額獎學金至德國柏林Hanns Eisler Hochschule fr Musik與大師 Maria Graf深造研修。本次演出,梁嘉芫即將帶來拿手曲目,從熟悉的史卡拉第、聖桑到葛令卡。其中拉威爾的《前奏與快板》寫給絃樂四重奏、長笛、單簧管與豎琴的七重奏,為一首室內樂的精品。此外,在彈奏旅美作曲家許嘉毓作品,奪得二○○七年度美國國際豎琴大賽作曲指定曲首獎後,梁嘉芫將再度上演他的台灣民謠創作,以豎琴的音響彈奏本土風情,相當值得推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肢體舞動,跳出看得見的旋律
思考音樂與舞蹈的要素,更可深究兩者之間的關係。一般而言,音樂的要素為旋律、節奏、和聲及音色,音樂中旋律的元素來自音階,可以說是整個樂曲的輪廓,在時間流動的軸線上產生優美的弧線,就如同舞蹈中肢體於空間的流動,有無數線條的舞跡變化,這些動作的空間線條就像是看得見的旋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中的巴赫密碼
除了低限音樂(Minimal music,又稱極簡音樂)以外,巴赫(J. S. Bach)的作品也是編舞家們十分喜愛選用入舞的音樂,到底是何種魔力,讓編舞家們一而再地進入巴赫的複音迷宮之中翩然起舞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巴赫的器樂顛峰 輾轉的身世傳奇
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完成於巴赫的器樂創作顛峰,其藝術內涵令人屏息。而要不是靠著巴赫夫人的手抄譜,這組經典之作也不可能穿越歷史煙塵,重新讓世人聽聞迷醉。而當年約定成俗的速度表情等記號未曾留在手抄譜上,卻反而讓後世大提琴家有了無限發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