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廳院「世界之窗—德國系列」引進德國最當代、前衛的作品。圖為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演出《世紀運轉》。(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特別企畫Feature of NTCH/台灣國際藝術節,蓄勢待發!

藝術節完全操作手冊

啥是「藝術節」?

一大堆節目一起演出就叫「藝術節」嗎?

從策展規劃、行銷推廣、塑造品牌、尋求贊助、到推票催人氣,藝術節的操作要比單一節目來得複雜,挑戰性更高,要注意的環節也更多更廣。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藝術節?本刊綜合整理多位藝術節策展人的經驗,讓讀者更認識「藝術節」。

啥是「藝術節」?

一大堆節目一起演出就叫「藝術節」嗎?

從策展規劃、行銷推廣、塑造品牌、尋求贊助、到推票催人氣,藝術節的操作要比單一節目來得複雜,挑戰性更高,要注意的環節也更多更廣。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藝術節?本刊綜合整理多位藝術節策展人的經驗,讓讀者更認識「藝術節」。

1. 「藝術節」的定義是什麼?很多節目集結在一起演出就算是藝術節嗎?

源自宗教及民俗節慶,為「某一特定目的」聚集群眾舉行的慶典,不同於一般的常態活動,民眾自主性的參與、民眾對節慶的期待,都是形成節慶的要素,而表演活動在傳統節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藝術節則藉由「藝術」出發,不同於一般的節慶活動,結集各式「非常態性」的表演及相關藝術活動,提供民眾可於特定期間內參與。所以,藝術節本身除具慶典的意義,也應有類似慶典的目的,如今各大城市的藝術節多結合觀光旅遊發展,吸引觀光客成了重要訴求,而民間自主性的參與程度被淡化,節慶氣氛逐漸被商業導向取代,原來的文化活動被轉變為經濟活動。

2. 一個好的節目策展人如何養成?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要成為一個策展人,最基本的條件是要「多看」、「多聽」、「多讀」、「多想」和「多交友」,掌握最新表演藝術資訊及趨勢,並將資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鑑賞及發想能量,與各種創意人才相互交流,激發及尋求各種合作及創意的可能。個性上應具備的條件,可簡單歸納為「三高二低」:高抗壓—對成敗的淡然、高敏銳—對藝術的追求、高興趣—對藝術的熱情。另外決策要能達到低風險—腳踏實地評估製作成本、低主觀—聽納各方意見做出客觀決定,非一意孤行。

3. 藝術節通常是怎麼挑節目的?籌備一個藝術節需要花多久的時間?

通常一個藝術節在策劃之前,策展人都得先問自己Why、Who、What,再想How。為誰做節目?為何而做?以什麼樣的形式做?問清楚自己這些問題後,再想挑什麼節目、買什麼節目;最後才落到操作層面,如何買?有多少預算可分配?至於選節目除了主觀的藝術品味,也要客觀的評估種種風險,了解各種可能及條件後再做決定。至於買的方式則可透過國際藝術市集、藝術節或網路,與藝術經紀人或直接與表演團體接觸,進一步進行交易。以常態性的藝術節而言,至少要花三年的時間籌劃,原因之一是搶手的表演團體行程難敲定,二來是節目才能藉此逐年累積,而不只是匆促成軍、曇花一現。

4. 主題式藝術節與一般藝術節的差異為何?

通常主題式的藝術節反映的是節目策展人對藝術趨勢的歸納理解、對市場觀眾的品味觀察、以及創作形式的開發挖掘。在國內,以主題為藝術節策畫方向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如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第一屆到第三屆的「台北藝術節」、四年一度的「女節」以及現已停辦的「誠品戲劇節」。通常訂定主題的藝術節在內容上較易受局限,難以四面八方地容納各種類型節目,但一個成功的藝術節應能克服困難,在主題上盡情發揮,製作或企畫貼切主題的精采節目,當然從籌劃到演出需要較充裕的時間,規模也不宜太大,這樣的挑戰方能展現策展人的獨到眼光。

5. 除了主題式藝術節之外,藝術節還可以怎麼被組織架構呢?

藝術節除了以主題為類別,還可依照地區特色:例如兩廳院的「世界之窗」每年均選定介紹一個國家的表演藝術;法國的「歐宏桔歌劇節」(Choregies d'Orange)以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戶外劇場,演出露天歌劇聞名;台灣的「國際偶戲節」選擇在雲林縣舉辦,也取其地方廟宇數量、農戶人口及布袋戲團數量等居全國之冠為特色。以藝術形式分類: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以爵士樂為主軸,新舞臺的「新舞風」、「新傳統」分別以舞蹈、傳統戲曲為區隔。依觀眾族群分向企劃的:如兩廳院的「新點子劇展」訴求的就是愛嚐鮮的年輕族群、「戶外廣場藝術節」擁抱的是一般大眾人口;新舞臺的「新童樂」則是以親子節目為賣點。

6. 藝術節在挑選完節目,怎麼進行包裝和行銷?

策展和行銷是藝術節工作的兩大塊。談到包裝行銷就牽涉到複雜的銷售策略擬定、執行,公關議題操作和行銷預算多寡等課題,比方說如何找出藝術節最強而有力的訴求,突顯其特色,並將之具體化在文宣包裝上?藝術節的目標族群是誰,該透過何種通路、何種語彙、何種行銷工具與之進行接觸溝通,並使之產生消費意願?節目如何配套包裝,在不影響收益的考量下,靈活運用套票優惠,讓觀眾同時選擇多項節目觀賞?而除了一般可掌握的藝文消費人口,又如何藉由講座等推廣活動上,開發潛在觀眾及大宗團體直銷?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整體的行銷活動必須架構在一個主軸之下,即是藝術節的品牌。

7. 藝術節如何才能打響品牌和知名度?

藝術節的特色需要被塑造,藝術節的品牌則更需要長期累積。藝術節的舉辦一定要常態性地,定時、定點去累積經營,長期持續的藝術節才能樹立風格,形成品牌,建立形象,並且在一定範疇內重複及強調藝術節專有的節目特色,建立觀眾的信心及預期心理。初期在建立品牌時會借用國際名牌、主流美學拉抬知名度,之後則要有藝術節自我的品牌形成,也就是品牌的個性,且其必須要帶有「不可取代性」。例如明年即將登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開幕節目是羅伯.威爾森和魏海敏合作的《歐蘭朵》,堪稱跨國、跨領域、跨文化的合作,組合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其「不可取代性」。

  1. 一個好的藝術節品牌除了吸引更多觀眾觀賞演出之外,還有什麼邊際效益?

國外很多藝術節都在偏僻的小城鎮舉辦,像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亞維儂、愛丁堡藝術節,都是小到用腳就走得完的地方,但因為藝術節的品牌口碑,讓這些地方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每逢夏季藝術節舉辦之時,吸引很多法國當地人與外來的觀光人口,帶動了文化創意產業,這就是文化創意帶動了觀光,也是藝術節的附加價值。此外,由於藝術節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集結眾多人潮,深具話題性且曝光效果極佳,也吸引許多企業投入藝術的合作。縱觀國際,如愛丁堡藝術節、薩爾茲堡音樂節、亞洲的香港藝術節,都長期獲得固定國際知財團、品牌企業的支援。國內,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這兩年連續獲得賓士汽車的贊助,台新金控也曾是兩廳院「戶外廣場藝術節」的主要贊助單位。

  1. 怎麼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藝術節?

不同的藝術節會設定不同的目標值,不同的評估標準,有的以票房營收為依據,有的則以藝術推廣為考量,有的以策展創意為主軸。例如:兩廳院「戶外廣場藝術節」強調與民同樂,不僅許多演出都是低票價,不少演出更是免費欣賞。今年的「台北藝術節」則同時兼具藝術推廣、票房營收與展現策展能力的多重「壓力」,因此在節目上有羅伯.威爾森等世界級導演的作品,但票價卻很「親民」,藝術總監更喊出從行政到節目都要做到「Bravo」。兩廳院前年「世界之窗—德國系列」引進德國最當代、前衛的作品,但票房成績亮眼,算是叫好又叫座的成功藝術節。總之以觀眾角度來看,有獨特風格,演出維持一定水準,創作新鮮度值得被期待,就是一個成功的藝術節。

  1. 未來一年,台灣有什麼藝術節可以看?

兩廳院明年二月將開辦第一屆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以「未來之眼」為題,強調數位與藝術結合,最前鋒的劇場作品。台北市在暑假期間將舉辦「第十一屆台北藝術節」,延續去年引進國外戲劇大師的方向,今年勢必也值得期待,而周邊的「台北藝穗節」將會同時起跑。小劇場方面,老字號的「皇冠藝術節」依舊屹立;兩廳院明年底的實驗劇展,計畫以「湯顯祖」為題,邀請團隊分別從或傳統或現代不同角度切入,話題性十足。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