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劇 以魯迅《故事新編》的〈奔月〉為靈感來源
《英雄密碼》 顛覆后羿與嫦娥
符宏征解讀后羿與嫦娥的神話,並不想落於俗套,而是去顛覆和解構:「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嫦娥在另外一個地方比較安適,想要離開,真的有那麼不可原諒嗎?」
-
親子 中國版的「哈利波特」
北京大型魔幻兒童劇《迷宮》前進台北
中國劇場先鋒派的著名導演孟京輝,以一千兩百萬打造的商業製作,《迷宮》雖是一齣兒童劇,描述一個小男孩因為貪玩而掉入神秘的地底迷宮,冒險的故事,夢幻的場面被稱為中國版的《哈利波特》。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野草天堂》
有人嫌台灣演員訓練不足,但卻有外國導演偏愛台灣演員。除了美國導演郭文泰以「河床劇團」展現台灣演員的精準度外,法國導演培松地長於激發演員的爆發力,即將在本月登場的《敲天堂之門》是他第二度與台灣演員合作。日本導演櫻井大造則長於開掘演員形形色色的庶民特性,他三度與台灣演員合作的《野草天堂─Screen Memory》,也將在本月從樂生療養院演到實驗劇場。 櫻井大造帶來日本的帳篷劇傳統──空間調度的機關佈景、敘事手法的濃郁詩意、邊緣人物的奇詭造型、結構佈局的出人意表、以及敏感的社會議題取向。去年的《台灣Faust》餘韻未已(記得適逢其盛的大陸作家尹麗川說,這齣戲讓她「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感動!」),這次創作又從樂生療養院被迫搬遷的社會事件衍發而來,可以說比多數的台灣導演對時局更為關切。每次看櫻井的作品,總被天馬行空的想像與旺盛的表達力,所深深震撼。 如果你錯過了《台灣Faust》,如果你還以為帳篷劇是粗糙的代名詞,如果你還以為搞劇場的都是自戀自閉的藝術家,那麼,《野草天堂》應該會帶來耳目一新的震撼。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
其他分類
藝壇動態
《敲星擊月》紀錄朱宗慶打擊樂團二十年成長歷程 為慶祝創團二十歲,朱宗慶打擊樂團將一路走來的擊樂經驗集結出版,由資深文化新聞工作者于國華為樂團撰著編輯《敲星擊月─擊樂明星的成長紀事》,另有影像專輯DVD《擊樂畫像─朱宗慶打擊樂團20周年精選DVD》,將一九八六年創團至今的點點滴滴,以影像方式呈現。在這張專輯中,新象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說:「朱宗慶打擊樂團是台灣文化生命力的代表。」;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則說:「如果沒有朱宗慶打擊樂團,我是不會演《薪傳》的!」念念不忘朱宗慶打擊樂團替雲門舞集《薪傳》一作配合演出的情景。(廖俊逞) 國美館「紙風車繪本館」打造全世界前所未有「情境閱讀空間」 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與紙風車劇團合作,突破過去的經驗,以裝置藝術的觀念設計、結合戲劇與故事的情境、以繪本閱讀為主題,在國美館中設計了「紙風車繪本館」,去年十二月廿四日下午二時開幕,為期一年。不但是個世界性的創舉,更是台灣推動創意產業新創意。用載滿「九輛十五噸卡車」的裝置景觀,八大主題區、約一百五十坪情境空間,打造一個讓小朋友愛上閱讀的童話王國。(田國平) 文建會「2006文化走春」 六大主題體驗文化新故鄉 文建會近年來推動社區再造、設置地方文化館、整修老建築,加上歷史古蹟建物及公共藝術空間景點,讓「地方文化」成為文化風潮。今年年節長假,文建會再度舉辦「文化行春」活動,彙整全台灣二十一縣市及北高兩直轄市,共計五百四十五個參訪點,舉辦「藝文展演」、「文化家族」、「活力社區」、「公共藝術」、「歷史建築」、「風味美食」六大主題活動,讓民眾年節返鄉也能感受人文活力,了解並體驗各地文化工作者打造的新故鄉。 「2006文化行春」活動日期從一月二十八日到二月八日。地圖及活動手冊二十萬冊可在統一超商、縣市文化局、鐵公路車站、航空站、高速公路休息站取得,或至網址查詢下載http:// spring2006.cca.gov.tw。(鄭淑瑩) 更正啟事 1. 本刊第158期p.58上方圖
-
舞蹈新訊
《冰爆好萊塢》 演出冰上電影秀
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冰上演出團體「冰上假期」(Holiday on Ice),旗下網羅了奧林匹克金牌、世界花式溜冰錦標賽多名優勝好手,把膾炙人口的好萊塢名片《齊瓦哥醫生》、《鐵達尼號》、《紅磨坊》,串聯成一幕幕豪華炫目的冰上歌舞劇《HOLLYWOOD冰爆好萊塢》,將年初的台北小巨蛋打造成一座穿越時光隧道的奇幻冰宮,創造繼《雪狼湖》後的另一波娛樂震撼。 「冰上假期」曾被英國《時代》雜誌譽為:「多類型的表演呈現,演出迴盪於幽默與壯麗之間。」至今巡演超過八十個國家,締造全球三億觀眾欣賞的金氏紀錄。其創團六十年慶作品《HOLLYWOOD冰爆好萊塢》,以好萊塢製片發祥地為題材,一開場便是噱頭十足的美女雲集爆破場面。一連串喜劇片的逗趣試鏡場景,以及紅極一時的鐵達尼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接著登場,帶出優雅流暢的慢動作滑冰舞蹈。(鄭淑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思樂冰與紅白機》
冬天濕冷,劇場卻勁歌漫舞得火熱!百老匯《歌劇魅影》和《吉屋出租》大軍壓境,後者還挾莫文蔚及電影同步上映的聲勢,剛領到的紅包不失血也難。 如果不是看過三種不同語言版本的《歌劇魅影》,我可能不免還是會去湊個熱鬧,畢竟它的導演、舞台、音樂都是歌舞劇類型的顛峰之作。但比起跨國企業的名牌精品,我還是傾心國人的創意手工。這個月我最好奇的,除了上回已推薦過的《K24》台北巡演場之外,就是一幫新生代的創團作《思樂冰與紅白機》。這群人有台北藝大的學院訓練,也有小劇場的野戰經驗,他們用自己的觀點呈現台灣過去二十多年來的社會變遷(別以為LKK才有歷史觀!)出以快閃短劇的串連形式,似乎鮮刮有趣。想了解e世代對世界的看法與情感模式,應該不是讓我們這些過氣兒童代言,而是看看他們自己的劇場。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
舞蹈新訊
踢踏小舞者,神氣演出《騎士傳說》
充滿活力朝氣的踢踏舞,已成了愛爾蘭引以為傲的藝術象徵。當地的踢踏舞學校歷史悠久,曾經培育多屆世界踢踏舞冠軍,學員們從小接受嚴格且多元的訓練,小小年紀便展現紮實深厚的技巧經驗。來台跨年演出的兒童踢踏舞劇《騎士傳說》,便網羅了二十多名八至十五歲的舞者學員,個個皆是全國大賽出類拔萃的優勝者,化身成傳說中的騎士、王子及公主,展開一場冒險刺激的神話故事。 《騎士傳說》是由Lord of the Dance舞團首席舞者戴爾.諾藍(Daire Nolan)擔任編舞,他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不可思議的「快腿」演出,獲得全球觀眾讚嘆。在他的巧思編排下,愛爾蘭的迷人舞步與神話傳說結合為一,純淨遠揚的歌聲下,身穿華麗精緻服裝的小舞者們,演出快慢有致、整齊劃一的迷人舞步,散發天真自信的光彩,引領觀眾進入熱鬧歡樂的兒童舞蹈世界。(鄭淑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歌劇魅影》
「我看了《歌劇魅影》!」九○年代初,出國看表演風氣初起之時,這句話就像去京城面聖一樣得意。十五年過去,《歌劇魅影》應該退燒了嗎?非也,而是問句改為「你看過幾次《歌劇魅影》?」可憐普世蒼生,不知向韋伯的「真正好公司」(Really Useful)納了多少貢!《歌劇魅影》終於造訪台灣,原不必我錦上添花。但是我仍盼望花了一個月便當錢買票的觀眾,能多掌握一點細節,讓銀子價值比高一點。 我因公之便,看過幾次《魅影》,也參觀過後台,和那些看過數十次的狂熱分子不能比,但也多少有些心得。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反對魅影現象者大有人在,但儘管如此,觀眾還是對其瑰麗的音樂、華麗的舞台讚服不已。才華加上用心,嚴謹的製作搭配善於經營,真是撈錢有理,讓人沒脾氣。可是我認為光是這兩個要素不足以傾倒眾生。這部作品不但是韋伯個人的生命寫照,其下功夫之深、用情之真,也掏出人們深藏心中的一些潛在意識。是這些隱而不宣的音樂精靈,不知不覺扣住觀眾的心弦,使人束手就擒。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承蒙表演藝術雜誌和前輩邱瑗之邀,和她合撰一本魅影專刊,將於演出前發行,得以讓我把這些年來的「魅影聯想」和盤托出。希望它能幫觀眾好好「抓鬼」。推薦這部劇,也推薦這本書。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吉屋出租》
音樂劇是一種非常豐富的表演型態,因為它融合了音樂、舞蹈、戲劇、舞台設計、燈光效果等等,所以不論觀眾的背景為何,都能在劇中找到吸引自己的地方。而對我來說,最不可或缺的莫過於是音樂了!先不論大家耳熟能詳的《貓》或是《歌劇魅影》,就當我第一次聽到《鐘樓怪人」裡詩人開頭唱第一句時,那音樂、歌聲就緊緊扣住我的心,即便我聽不懂法文,也帶給我極大的滿足和享受。 當然音樂劇也提供了我們想像的空間,如同電影一般,在音樂巧妙地安排下,我們可以盡情化身為劇中的主角,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一同高歌如戀愛般的溫暖甜蜜,或如心碎般的瘋狂怒吼。而《吉屋出租》,或許對大部分的人甚至我來說都不是那麼地熟悉,不過那又何妨?不妨就讓我們一起體驗它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動吧! 文字|陳翊安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現北市教育大學)小提琴碩士。目前擔任財團法人世紀音樂基金會行政助理
-
特別企畫 Feature
閱讀莫札特——10本相關書籍
1.《我親愛的莫札特(畫傳)》Mozart:Die Bilderbiographie 斯特凡.西格爾特/著 楊建明、王金玲/譯 先覺出版 作者斯特凡.西格爾特(Stefan Siegert)是一位古典音樂自由作家及鋼筆畫家。書中搜羅莫札特的書簡及珍貴史料,透過一百七十多幅逗趣的鋼筆漫畫,以及栩栩如生的文筆,引領讀者深入了解莫札特的個性及經歷,認識這位天才的真實面貌。 2.《你不可不知道的莫札特:100首經典創作及其故事》 許麗雯/編著 高談文化音樂館 去年年底出爐的莫札特新書,挑出了涵括交響曲、管絃樂曲、協奏曲、室內樂、獨奏曲、歌劇、宗教樂曲等一百首莫札特的經典創作,一一詳述每項作品背後的創作背景及理念、相關音樂知識及軼事,並推薦讀者值得聆賞的CD錄音版本。 3.《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 伊里亞斯/著 呂愛華/譯 聯經出版 這是一本社會大師與音樂大師的對話錄。作者伊里亞斯(Norbert Elias)是位社會學家,曾在英國、德國、荷蘭等地講學。他貫穿古典音樂與當代社會學,大膽剖析音樂神童的天才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經由音樂家的個人心理及社會脈絡所促成。 4.《莫札特的禮讚》Mozartiana:two centuries of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about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裡的莫札特之音——10部相關電影
1.《刺激一九九五》Shawshank Redmption 男主角提姆.羅賓斯在獄中,漸漸用自己的專業取得典獄長的信任,躲在擴音室裡,放自已愛聽的唱片;他寧可冒著被關禁閉的風險,也要用廣播放給全監獄的人分享的,是莫札特歌劇《費加洛的婚禮》,第三幕伯爵夫人叫蘇珊娜寫信時的二重唱:〈今夜微風輕吹,我倆約會松樹林〉。優美的音符對比監獄的苦痛,令人動容。 2.《淹死老公》Drowning by Numbers 彼得.格林納威在這部詭譎的電影中,描述阿媽、媽媽、女兒三代,分別在不同情境與方式下淹死老公的故事,格林納威的御用配樂邁克.尼曼,改編了莫札特的降E大調為小提琴與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K364)貫穿全片,巴洛克繁複的音樂,轉換成極簡的重複,特耐聽。 3.《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莫札特的A大調豎笛協奏曲(K622)一放出來,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梅莉.史翠普和勞勃.瑞福站在咖啡園裡,遠眺非洲草原、和吉力馬札羅山的畫面,這段音樂第一次出現於男主角送給女主角的留聲機中傳出來的,每當梅莉.史翠普想念勞勃瑞福時,就會播放這首協奏曲。 4.《偷情》Closer 《偷情》的劇情描述兩對相戀的情侶,在命運的安排下巧遇,演出一場擦槍走火的出軌戀情。四人交錯複雜的關係,讓原本穩定的感情,蒙上一層陰影。和莫札特《女人皆如此》裡,未婚妻琵琶別抱的劇情有些類似,裘德.洛與茱莉亞.羅伯茲前往歌劇院聽歌劇時,因為遲到,來不及聽到全劇,所以一進到劇院,背景裡已經在唱這首《女人皆如此》中〈微風輕送 Soave sia il vento〉的三重唱。 5.《激情》Passion Passion也中譯成《受難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光莫札特——10個相關旅遊景點
1.莫札特出生地 走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最熱鬧的糧食路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位於九號的「哈格瑙爾屋」,這是音樂神童誕生之處,現已改成收費博物館。一樓展示莫札特少年時期使用的樂器、樂譜,以及歌劇舞台圖;二樓展示家譜及歌劇《魔笛》相關資料,三樓莫札特出生的房間內,則展示家人肖像及親筆樂譜、書信,是樂迷必拜訪之處。 2.莫札特紀念品店 位於莫札特出生小屋右前方的「Mozart Land」,是一間兩層樓的莫札特紀念專賣店,各式各樣的產品包括:T恤、手錶、文具、餐具、球具、巧克力、CD等,上頭皆印有莫札特的可愛肖像。一上樓,二樓窗戶正對著莫札特出生小屋,窗邊還擺著大型莫札特娃娃。紀念品店網址:http://www.mozartland.com 3.薩爾茲堡大主教官邸 莫札特曾經擔任過薩爾茲堡大主教的管絃樂師,多首室內樂作品,都是為了在主教宅邸或會議室演出而寫。大主教教堂融合巴洛克與羅馬建築風格式,綠頂灰牆的教堂正門,有成排的大型雕塑,牆面上滿佈華麗浮雕,至今仍是薩爾茲堡重要的音樂表演場地。 4.莫札特廣場及紀念碑 位於薩爾茲堡大主教教堂旁的莫札特廣場,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建立。廣場中心佇立著一八四二年完成的四層莫札特紀念碑,底座用羅馬式的彩石鑲嵌而成,第二層刻著MOZART字樣,第三層刻有老鷹及人像,最上層則是莫札特的全身銅像。 5.莫札特故居 莫札特十七歲時,舉家搬遷位於薩爾茲堡鹽河對岸,現址莫札特廣場八號的新家,他在此創作了一百五十多部作品。一樓是莫札特家族命名為「舞蹈大師廳」的家族演奏廳,並展示一七八○年名畫《鋼琴旁的莫札特一家》,畫中莫札特姊弟正在演奏鋼琴,父親一旁側耳傾聽,在鋼琴上方則有莫札特逝世母親的浮雕。 6.</strong
-
電影導薦Movie
平靜人生下的洶湧愛情
什麼樣的愛情,會讓人銘念一生?什麼樣的愛情,會掀起生命底層的滔天巨浪?李安的《斷背山》、金基德的《情弓》,要讓人「問人間情是何物」,是否只能「直教人生死相許」?
-
其他分類
表演藝術圖書館 影片欣賞╱專題講座
免費入場辦法: ◎週五場次不需預約 ; 放映前半小時依序入場,額滿為止。 ◎週六、日場次需預約 ; 每週一開始預約當週六、日場次。預約時間 : 週一至周五 ( 國定假日除外 ) 上午 9:00〜12:00。預約電話:(02) 3393-9798。至放映前十分鐘未出席之預約者,席位將提供現場未預約之觀眾使用。 ◎除註明【兒童節目】外,觀眾需年滿七歲。團體(限30-50人)請先電洽(02)3393-9798 另安排場次。影片放映二十分鐘後,請勿入場。 ◎影片放映地點:表演藝術圖書館視聽中心原址(位於國家戲劇院地面層) 影片欣賞 【音樂劇】 歌劇魅影 Phantom of the Opera 1/14、15 2:00〜4:00 1/13-15 5:30〜7:30 電影版的洛伊.韋伯音樂劇,敘述十九世紀巴黎歌劇院的鬼魅和女高音克莉絲汀的愛情故事。音樂部分添加了一段電影配樂和一首片尾曲,經過修飾的劇情,增添了原著小說不足的唯美與浪漫。Joel Schumacher導演、Gerard Butler與 Emmy Rossum主演。(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拜訪森林 Into the Woods 1/21、22 2:00〜4:30 1/20〜22 5:00〜7:30 獲一九八八年東尼獎音樂劇類的最佳音樂、原著和女主角獎,根據 James Lapine 原著,內容串連格林童話〈傑克與魔豆〉、〈灰姑娘〉、〈長髮公主〉、〈小紅帽與大野狼〉,敘述被巫婆詛咒、求子心切的麵包師夫婦在森林裡和大家合力征服巨人的故事。Stephen Sondheim 作曲作詞,Bernatte Peters 主演。 (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strong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你的莫札特經驗是什麼?
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莫札特。 編輯廖俊逞提議說要做莫札特紀念專輯的時候,初時我皺了皺眉,這是最難做的題目,最容易被 看懂,最不容易被滿足,對老饕級的莫迷而言,認識莫札特,文字永遠比不上音樂本身;對入門的人而言,莫札特一生創作六百二十六首,我們算了算,一個常人就 算用每天抄八小時,也要花三十年才能把他所寫的譜抄完,我們要從哪一個角度來認識莫札特?難。 於是我們想:建立自己的莫札特經驗。二百五十 年以來,莫札特對人類的影響無遠弗屆:全世界暢銷排行榜的國際通童謠裡,「一閃一閃亮晶晶」應該是第一名如果沒有莫札特的話,它可能無法離開法國鄉間 的民謠身分;我知道有朋友在生產前,一再叮嚀醫生,如果可以的話,分娩時為她播《魔笛》裡的夜后之歌〈我心燃繞著怒火〉;當然,就更不用說,醫學上如何努 力證明,莫札特音樂不只使孩子不會變壞,更證明足以使孩子變聰明。 但是你認識莫札特嗎?我們反過來問,這位兩百五十年來像鄰居般存 在在世界各角落裡的長不大的音樂家,他真的靠天才過一生嗎?我們翻讀了許多關於莫札 特的書籍、書信之後,覺得他一生不快樂的時間應多過於快樂,他喝酒、說髒話,還愛對女生毛手毛腳;在金錢方面,如果活在現代,他肯定是各家銀行現金卡最搶 手的廣告代言人,然而天才與貧窮似乎是宿命裡的同卵雙胞胎,他給世人留下豐富的音樂遺產,自己卻窮得連棺材本都沒有。 關於莫札特的書多如牛 毛,除了《安魂曲》之外,這位作曲家裡的阿波羅永遠給人向上的、華麗的、優美的、光明的想像與慰撫。這本紀念專號的策畫,一方面為讀者先預告了一整年關於 莫札特的全球活動,另一方面,就像我們對潘金蓮仍有無限的想像與同情,全世界的歌劇導演都在嘗試重新詮釋莫札特歌劇裡的女人,今年國家交響樂團選擇了以兩 齣歌劇《女人皆如此》與《費加洛的婚禮》,導演賴聲川把兩齣歌劇搬到民國三○年代繁華時髦的上海,在這一期裡由賴導演詳盡說明了整個導演的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札特人生三部曲
想認識莫札特,可不是用一句「音樂神童」或看一部電影《阿瑪迪斯》,就可以了結的。他總是讓人好奇,他的一生到底是怎麼過的?他怎麼會這麼有創意?他跟女人的關係是怎樣?這裡只是個開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札特生平年表
年代 生平經歷 作品及首演 世界大事 1756 一月二十七日生於薩爾茲堡 歐洲處於啟蒙運動時代中 1762 第一次歐洲之行
-
歐洲人文筆記
我再也不要過那漫漫無止境的長夜
在歐氏的新作,中產階級生活只是假相,不只如此,易卜生很早就在劇本說過,「遲早,你必須適應那些你無能改變的東西」,如果你不能,那麼悲劇於焉誕生,這是存活的哲學,易卜生的劇本人物都清楚。 但海達.嘉布樂不要這樣的存在哲學,她以全部生命反抗。我彷彿真的在舞台上看到這麼一個女人,她說,我不要這麼活,「如果真這麼無聊,那我情願死」。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味,人生啊!
思念過去的人和事,從來沒有停止過。端詳熟睡的妻子和小孩,也一直是我愛做的事。明明是很辛苦的路途,我卻沒有氣餒過;看到贏的時候,卻有莫名的躁進。
-
狂飆繆思
無瑕的音樂
莫札特的音樂,尤其是歌劇,都在表達人類的無奈與等待救贖的希望,像他的三大歌劇《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與《女人皆如此》。莫札特完全是以他一貫的天真無邪的音符去「描繪」這些觸到人類內心(soft spot)的深刻情感。中間當然也充滿了令人讚嘆的起承轉合,然而最後莫札特總是要給人一個光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