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時代異端 舞蹈天才
瑪莎.葛蘭姆 永遠的傳奇繆思
這名出身美國小鎮,身高一米六,二十二歲才開始習舞的女子,在九十七年的生命中,致力創作七十載,留下的一百八十一支舞作,取材從希臘神話、美國拓荒時代故事到聖經故事,時而縱情狂野、時而溫馨雀躍,或將人類的貪婪、忌妒描繪得淋漓盡致。曾有人批評葛蘭姆的性格沉默主觀、寡言難搞,她在自傳《血的回憶》說:「一個被視為異端的人,往往不論做什麼都被誤解,她總是逆著多數人的風向前進。我就是個異端,我的行事與一般人不同。」
-
音樂
卡拉揚盛讚:「來自天堂的聲音」
曾獲指揮大師卡拉揚親口讚賞為「來自天堂的聲音」,韓籍女高音周淑美是繼台籍女高音朱苔麗外,第二張驚豔國際樂壇的亞洲面孔。《魔笛》的夜后、《後宮誘逃》的康斯坦絲、《納克索斯島的阿莉安德奈》的彩賓奈塔、《霍夫曼的故事》的奧琳匹亞等,都是周淑美的拿手角色。為韓國歷史大戲《明成皇后》演唱主題曲,更讓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級人物。
-
音樂 彈琴像結婚,指揮像交女友
「彈」、「指」兼修的指揮大師瓦薩里
對樂迷而言,瓦薩里代表了二十世紀大師的傳承,他演奏時洋溢十足的浪漫性格和詩意,一向為樂界所津津樂道。鋼琴家出身的他巧妙比喻,指揮像交女朋友,短時間就可以練成,彈琴卻是要與一首曲子「結婚」,必須真正喜歡才行。「音樂是什麼?不在音樂的表面,而是隱藏在音符背後的東西!」
-
音樂
從音樂神童到鋼琴大師
十二歲就驚豔世人,後因卡拉揚欽點,使之成為樂壇當紅炸子雞的青年鋼琴家紀辛,被當今樂壇譽為莫札特以降、最驚人的天才。他沒有參加大賽、得過大獎,教育程度只相當於國中,憑藉著在家自學,琴藝卻有超齡的成熟與驚人功力。此次訪台,紀辛將演出擅長的蕭邦四首詼諧曲和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展現他的大師丰采。
-
音樂 NSO與無獨有偶攜手 美國偶戲大師巴特.洛克波頓執導
四十個戲偶 新詮斯特拉溫斯基《火鳥》
今年兒童節,NSO大手筆地投入三百萬製作兒童音樂會,力邀美國偶戲大師巴特.洛克波頓(Bart P. Roccoberton)來台執導,無獨有偶劇團演出,以磅礡的管絃樂團加上三、四十隻大型戲偶,重新詮釋原為芭蕾舞劇的《火鳥》。
-
音樂 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春季音樂會
邱君強、謝宛臻夫妻檔共譜《田園》
旅歐青年指揮家邱君強,近年來表現備受矚目,他曾參與多部歌劇製作,與國際知名導演彼得.胥坦、羅伯.威爾森共事。三月底他將與雙簧管獨奏家的妻子謝宛臻,連袂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演出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
戲劇 改編自懷爾德劇作Our Town 果陀劇場五度搬演
《淡水小鎮》 帶你走入如畫的回憶
今年已屆十八歲的果陀劇場,第五度演出該團經典《淡水小鎮》;該劇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懷爾德作品Our Town,將故事背景轉換到民國四十八年的淡水,以掌控舞台演出流程的「舞台監督」,帶領女主角來回跳接回顧過往一生。此次搬演邀得資深演員陶大偉擔綱舞台監督一角,女主角則由童星出身的蔡燦得擔任。導演梁志民將以印象派「秀拉式點描風格」,在舞台上呈現他心中如畫的淡水小鎮。
-
戲劇 喜劇天團 經典再現
屏風搬演《莎姆雷特》 為二十歲暖壽
《莎姆雷特》可以讓觀眾見識屏風表演班的喜劇精華戲中戲的運用與時事的嘲諷;藉由莎翁名劇《哈姆雷特》的角色情節,進行破解再建構,借用莎士比亞的台詞,影射虛構劇團(風屏劇團)中演員的內在處境。藉著這齣戲,李國修更想嘗試當悲劇碰上悲劇,是否如數學中負負得正的原理,進而轉化印證「悲悲得喜」的喜劇結果?
-
戲劇 美國音樂劇教父史蒂芬.桑坦的童話變奏曲
七年級導演林家億 原汁呈現《拜訪森林》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五年級的導演林家億,砸下數百萬,購買百老匯的演出版權,打造全版英文音樂劇、美國音樂劇教父史蒂芬.桑坦的名作《拜訪森林》。林家億認為該劇運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用現實社會的態度去檢視看待童話裡原本綺麗的世界,讓大家在捧腹大笑之後也能去反思許多問題。
-
戲曲 七字調的東方魅影再現,鍾耀光作曲、萬芳跨界演出
《梨園天神—桂郎君》敷演若即若離人神戀
唐美雲歌仔戲團八年前的創團作《梨園天神》,取材自勒胡小說《歌劇魅影》,讓魅影首度開口唱七字調。今年該戲全新翻製,以《梨園天神桂郎君》之名重登舞台,雖然架構不離原劇,但編劇施如芳在構思時,卻是從屈原〈九歌〉中那種纏綿的神人之戀切入,她認為「那種若即若離的美感和神人關係,才是屬於東方的。」
-
藝壇動態 日本劇場大師訪台 談全球化危機
鈴木忠志:從動物性能量尋找文化差異
日本當代戲場大師鈴木忠志應邀訪台,在台北藝術大學發表了「在全球化時代當中,文化是什麼?」專題演講,對於劇場的式微象徵的文化衰弱感到憂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玩藝好所在——藝文消費新去處
國家音樂廳「閔的古典音樂世界」 五坪大的店面,九千張CD 古典樂達人「小閔」 解決樂友疑難雜症 讓你打通古典音樂任督二脈 世界知名百年老牌「貝克父子提琴店」 即日起進駐國家音樂廳 古琴、新琴、販售、鑑定通通搞定 提供與世界同步的服務品質速度 結合美食、美瓷、藝文、表演 城市舞台藝文沙龍「Franz Friends」延續「艾迪亞」精神 時尚空間 創意料理 開放舞台 重溫四五年級舊夢 讓新生代造夢圓夢 誠品信義旗鑑店表演藝術書區 期刊、書籍、樂譜、影音應有盡有 倚櫃閱覽 徜徉書香樂聲 猶如走進一座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 年節長假 悠閒週末 不妨走走這些台北特色藝文消費去處 充實你的藝術心靈 點綴生活豐富色彩
-
舞蹈新訊
點子鞋踏入第三屆 新生代編舞亮麗上菜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點子鞋Dance Shoe」演出邁入第三屆,今年依舊以鼓勵新生代創作為目的,邀請六名成長於南部的六、七年級編舞者一展身手,為芭蕾創作注入更多新方向。甫從英國倫敦當代藝術舞蹈學院取得碩士學位的董桂汝,作品《地底下的故事》以現代芭蕾描述失去陽光的內心孤獨;現任「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藝術總監羅文瑾的《放.心》訴說人生悲歡離合,透過舞蹈撫平傷痛。 曾獲二○○二年「舞躍大地舞蹈比賽」優選的鄭梅筠,作品《殤》描繪人與人心靈之間的遙遠距離;蔡博丞的《回憶錄》記錄著稍縱即逝的生活片段,學著珍惜所有。同樣是台北藝術大學應屆畢業生的陳柏文、張藍勻,以新世代眼光出發,分別創作探討男女關係的《♂♀》,以及從小孩視線高度看世界的《娃娃國》。(鄭淑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吉屋出租》RENT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La Bohme是歌王帕華洛帝的拿手戲,他那陽光般的聲音唱活了窮詩人魯道夫。戲中,一群巴黎的藝術家,窮得只能靠燒手稿和作品取暖。戲外,歌王帕華洛帝來台灣,歌喉小開,屁股沒坐熱就捲走六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千零四十餘萬元)。什麼是藝術家?有的富到麻木不仁,有得窮到脫褲。理想和麵包之間,永遠是日以繼夜的拉距。 兩個《吉屋出租》原創者亞隆森和拉森,大概在紐約窮怕了,靈機一動,把切身經驗寫成《波希米亞人》現代搖滾版。可見,《波希米亞人》和《吉屋出租》並非故事取向,而是呈現藝術工作者共通的情境。沒想到本劇從外百老匯攻進百老匯,還搶灘世界,從非主流成了主流。這次台灣演出,甚至請出天后莫文蔚。看這些劇,我腦中兩種思緒經常開戰,就像看張學友在《雪狼湖》中飾演窮園丁一樣。 劇場是矛盾的,藝術也是矛盾的,價值連城和一文不值,只是一體兩面。《吉屋出租》好歹有個正牌的非主流出身,它寫實的部分,大部分算相當誠懇,而細節設計和整體製作品質也很紮實,相信所有搞藝術的,或是有藝術骨子的,都能從這部劇的戲裡、戲外讀到一些訊息,而心有戚戚焉。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蕾昂絲卡雅鋼琴獨奏會
鋼琴家伊麗莎白.蕾昂絲卡雅(Elisabeth Leonskaja),對於常與國際有接軌之音樂人士而言,不算陌生,常於歐洲音樂營擔任指導教授,但對於台灣之莘莘學子,卻顯得相當陌生。二○○五年底,兩廳院推出包含此場音樂會之套票,我隨即上線訂購此套套票。 曾聽林秋孜教授說,他三年前曾於維也納聆賞蕾昂絲卡雅的現場音樂會演出,並與蕾昂絲卡雅有一面之緣,蕾昂絲卡雅為俄國人,卻選擇以德奧樂派為主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定居,在其演奏詮釋上,不落於各派系間之兩難。本次音樂會的演出曲目,也是德奧樂派代表作曲家的經典。 藉由林秋孜教授深入淺出的介紹後,使得我更深一層認識鋼琴家蕾昂絲卡雅外,更想聽聽蕾昂絲卡雅現場演奏,並目睹大師的丰采。 文字|林雅婷 現為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織研究生,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中國文化大學西樂系。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人間條件2—她和他生命中的男人們》 《風中少林》 《迷宮》
還記得那年看完《人間條件》,馬上拉著從不進劇場、但卻是吳念真頭號粉絲的老媽去看,我呢,再看一次還是一樣感動得又哭又笑,拘謹的老媽也是隨著劇情淚眼婆娑或是撫掌大笑,吳導的故事就是有種其他人學不來的親和魅力,好吧!就是念真情!所以,怎麼可以錯過這次的《人間條件2她和他生命中的男人們》。 《風中少林》及《迷宮》都是來自對岸的演出,也都有台灣難得見到的龐大的演員編制。由中外電影中的功夫的熱潮,如今也延燒到劇場,去年優劇場《禪武不二》的劇場實現,讓我看到真正的拳拳到肉、虎虎生風、空中急停轉身出招,以肉身的極限展現出來的力與美,啊〜真的是好想唱起星爺的「少林功夫,好耶〜」!而耳聞已久的《迷宮》,雖然是兒童劇,可是在大陸卻是火到不行,當然一定要親身瞧瞧是什麼樣的魔力締造出票房神話! 文字|邱美芳 被戲劇的神奇迷到踏進劇場終不悔的藝術行政人員。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回望
《歌劇魅影》真是夠擾嚷。有一日,清晨的兩廳院廣場進來了數輛巨型卡車,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卸下金色的水晶吊燈,以及巨大工程裡每一件不能稱小的小零 件,水晶燈杵在艷陽下,讓電視媒體的攝影鏡頭在廣場上像蜜蜂般鑽進鑽出。那一個星期裡,劇院地面層的廊道間彷彿進來了一位霸道的客人,行李多如牛毛,巨如 高山,一天天在國家劇院內拼裝雕琢出另一個劇院。然後,有一天,廊道裡不再擁擠,我們聽到了悠揚的魅影。 《歌劇魅影》的製作,是一 個整體輸出,以及高度精確的整合,其實,就算把環繞音響加進去,根本沒有什麼高科技,幕後是所有流程細節整合的成果。整個製作的流程,把人為因素降到最 低,才能確保每一日都是同一個水平的演出品質。但表演這一行,活脫脫是人為因素的組成,用情感搏情感,偏偏裡面還要有高度的技術控制,做到能符合最大多數 人口味的穠纖合度。《歌劇魅影》對台灣表演藝術最大的衝擊便是複製化,在故事、音樂、演員、造型、節奏以及快速順暢的舞台變化之外,他們複製在掌握之下的 緊張情緒、扣人心弦、哀歎與讚美。 台灣表演藝術複製化的能力夠不夠?問這個問題的同時,在我心裡響起另一個問號:藝術如果複製化之後,那個 搏感情的純度還夠不夠?台灣表演藝術的複製化能力與環境也許還不夠純熟,但搏感情的純度不容置疑。一月六日我們聽到了伍國柱過世的消息,那位用作品搏生命 的青年編舞家,終於無法來得及回到殷殷等待他的舞台。我們在二月號裡重新回顧了這一年的表演藝術舞台,選出我們印象深刻的作品片段,它們說再見了,它們或 許無法複製,但因為獨一無二的純度,讓我們再回頭看一次。
-
其他分類
鞭炮聲外,咀嚼多情人間
過年多是娛樂大片,特來賺你口袋的壓歲錢,不過你也可以有另類選擇,充滿溫情的《小站》、尋訪人生感情過往的《愛情,不用尋找》,再加上充滿歷史省思的《慕尼黑》,保證你不會過完年,只覺得一場空!
-
歐洲人文筆記
那一夜,在法蘭克福
一齣有關性愛與墮落,有關漫畫卡通,有關死亡和戰爭的戲,飛利茲卡特的德文劇本對白充滿詩意,卡斯登穆勒傾向非戲劇的導演佈局可以說是對東方的崇仰,一種十七世紀在歐洲宮廷中受歡迎的洛可可風格,沒錯,這是chinoiserie,這是廿一世紀全球化運動中的新chinoiserie。
-
狂飆繆思
快樂的吹笛人
羅曼.羅蘭說過:不要問天才能夠為這個世界做什麼,只要他們願意付出,就是人類的福氣啊!他也這樣描述莫札特音樂中總是傳達著一個特別的訊息:我是愛你們的,請你們也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