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劇 不要忽視這位七年級劇場新導演
楊景翔作品《囚:》 檢視家庭暴力下的創傷心靈
楊景翔由精神分裂者的角度,檢視家庭暴力為患者帶來的身心傷害,揭露看似幸福的家庭生活底下充滿暴力及病態的行為。劇名《囚:》其實代表了整個作品的意境一個人被關在斗室裡,冒號則有延伸詮釋的意圖。
-
戲劇
流浪的藝術家 搬演生命的獨腳戲
林懷民將文化獎獎金捐出成立「流浪者計畫」,獎勵年輕藝術家到海外從事「貧窮旅行」。極體劇團(今年更名梵體劇團)的傅子豪與瘋狂劇場的王瑋廉已流浪歸來,與吳文翠、胡心怡,設定好遊戲規則,各自以「在路上」的主題,廿五分鐘的獨腳戲,分享他們的旅程。
-
親子
魔幻大師傑夫.馬克白來了
傑夫.馬克白是當代有名的魔術改良者,擁有數十年魔術表演經驗,他的戲法技能主要以紙牌、硬幣和其他小東西的操作。他的表演融合了現代與傳統,並加入了日本歌舞劇形式的劇碼,並將面具、神話、戲曲和幻覺融合並反映於他的魔術中。
-
CD導薦Music
爵士大師的夢幻逸品出土記
許多爵士樂書籍都提到在五○年代後期,柯川與鋼琴家賽隆尼斯.孟克的合作,讓柯川在音樂上獲得可觀的進步,孟克在和聲、即興乃至於創作態度上都像個導師一般對柯川啟迪極多,以往最讓爵士樂迷扼腕的是,這一段時間裡留下的錄音極其稀少,這一次的《卡內基現場》,正好填補了這一段歷史的空缺。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移設台灣 已有卅六年歷史,全球劇場藝術領域中、規模最大並且最具權威性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外圍組織OISTAT(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Scnographes, Techniciens et Architectes de Thtre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簡稱OISTAT),十一月十八日在眾人的見證下完成簽約儀式,將總部移設台灣,成為第一個總部設立在台灣的國際組織。 OISTAT一九六八年成立於捷克布拉格,目前有卅二個會員國,個人會員與組織會員約兩萬名,分布於四十八個國家。台灣自一九九七年加入成為正式會員,便積極參與OISTAT國際活動,然而過程中卻頻遭到中共外交干預,要求主辦單位更改台灣名稱為Taiwan(China)。 二○○三年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台灣國家館獲得特殊銀牌獎,是近四十年來亞洲國家獲得的最高榮譽;二○○五年在OISTAT總會支持之下,我國劇場設計師張維文順利參選執行委員,並獲選為現任OISTAT副會長;在文建會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OISTAT總部設立台灣為期十年。 自二○○四年十月在宜蘭舉辦的OISTAT劇場建築暨理事會年會後,即展開OISTAT總部移設台灣的協商及籌備。在資深劇場設計師林克華、張維文、王孟超、王世信、前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張翼宇,與OISTAT總會會長Michael Ramsaur(美國)、執行委員Leon Brauner(美國)、Martin Godfrey(英國)、Peter McKinnon(加拿大)等人的攜手合作之下,在阿姆斯特丹、多倫多、台北、布拉格等地共舉行五次協調會議,並於六月在OISTAT發源地布拉格簽署備忘錄,奠定了文建會與OISTAT雙方合作的基礎。 OISTAT為我國少數以台灣名義加入、第一個將總部移設台灣、及第一個在台灣登記立案的國際非營利組織。藉由OISTAT總部的運作,台灣將成為國際劇場全球網絡中心,勢必將大幅提昇台灣的劇場專業發展。在未來十年中,OISTAT將經歷三次PQ劇場藝術節(PQ Scenofest),三次國際劇場建築競賽(Architecture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的現代啟示錄
傳統 深厚而穩固的根基 最強烈獨特的歷史情懷及民族品牌 創新 多變與跨界的思維 最靈活時尚的包裝定位及創作趨勢 表演藝術的「新文藝復興」運動 走出舊框框 迎向新舞台 褪去了古味 換上了新妝 老祖宗的壓箱寶書法、南管、扯鈴、歌仔戲 在藝術家巧思下搖身一變成為當代流行 雲門《狂草》融合書法與肢體的東方美學 站穩全球化國際市場 王心心「南管音樂舞劇」跨越劇種與國界 打造現代典雅新定位 舞鈴劇場顛覆扯鈴雜技注入舞蹈劇場元素 開創表演藝術新形式 明華園日團轉攻小劇場培養第三代生力軍 成功吸納年輕新觀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南管化身時尚
王心心 要做南管音樂舞劇的品牌領導
「誰說南管不能跟『現代』畫上等號,這次的『王心心作場』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王心心說,南管在古代是時尚,在現代也可以是時尚,多方面的跨界嘗試,還有定位清楚的票房策略,是讓南管歷經千年依然如新的活命丹。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求證》Proof 基頓.克萊曼
綠光劇團取材的的《求證》Proof頂著普立茲戲劇獎及百老匯東尼獎「最佳戲劇」雙重得主的光環,前半年的上海及香港才剛剛搬演過。乍看下是姊妹與父女的親情故事,一如所有美國名劇與電影最關心的家庭價值問題。但情節藉著一個數學家的生與死,實則在探討理性(數學)與人生(複雜、無常、感情用事)的對比,形式雖陳猶新。幾位中生代實力演員擔綱,有直追當年《Art》的氣勢。 我還不想錯過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絃樂團的現場演出。這位「激動」先生組合維瓦第與皮亞佐拉兩套〈四季〉的《八季》計畫曾經真正讓我「激動」(華納有發CD),這次他居然端出四位作曲家的〈四季〉,喔買尬!聽他將所有古典作曲家當成最前衛的當代音樂來演奏,讓我如沐那些開創性劇場大師的風範。「魔鬼小提琴」的炫技聲名是給那位當年的神童的,對我來說,聆聽一位成熟藝術家獨到的精采詮釋才是畢生難遇的深刻經驗。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
舞蹈新訊 體育學院舞團與國台交合作
《創世紀—沒有文字的故事》展現多元舞風
台灣體育學院舞團二○○五年度巡迴公演《創世紀沒有文字的故事》,與同樣根源台中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再次攜手合作,以蕭斯塔可維奇、比才等動人樂曲,發展出七支風格截然不同的舞作。巡演活動十月底從台中出發,於十一月初起巡迴台北、中壢、彰化、高雄等地。 此次演出由該系教師黃建彪、黃鈞偉、鄧桂複領軍、分別負責編舞、音樂創作以及擔綱演出,樂團部分則由張佳韻擔任指揮。七支舞碼風格皆異,除了《月神》、《風動.群起》以及《沒有文字的故事》等新編舞作外,《曙光之前》、《摯愛一生》的音樂分別選自蕭斯塔可維奇絃樂四重奏第八號及比才著名歌劇卡門;《雪映.殘紅》及《洋娃娃的獨白》則選自本土流行歌曲〈龍的傳人〉、〈情人的眼淚〉、〈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充分展現多元精采的創作風貌。(鄭淑瑩)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白先勇青春版崑劇《牡丹亭》
正當辦公室同事瘋狂地搶購《歌劇魅影》,我卻早早留意到一齣去年因公繁忙而失之交臂的《牡丹亭》。儘管看了不少現代舞台劇,對傳統崑曲仍屬陌生的我,只能算是初窺堂奧,有太多崑曲裡抽象表意的唸、唱、作、打,需要時間好好地仔細琢磨和體會。「看戲」要看的,是「戲」本身的骨肉和演員角色所流露出的韻味。從這一點看來,以簡馭繁的東方崑曲雖不似西方百老匯的音樂歌舞劇,以動輒百人的浩大陣仗,配合華麗多變的舞台佈置與高科技聲光特效,而是講究演員本身的身段與唱腔,在簡樸的空間裡,將中國抒情詩的意境自然呈現在舞台上。 白先勇青春版的《牡丹亭》全本,從二○○四年台北出發,風靡海峽兩岸,如今再度落腳回台北,三天連台九個小時的大戲,劇情高潮迭起,結構峰迴入轉,光是閱讀文本,就足以令人拍案叫絕、驚奇連連,我怎能輕易地再次錯過! 文字|杜信通 兩廳院之友一員,現就職外貿公司
-
藝術節新訊 詩人發聲 關注族群問題
「台北詩歌節」重返「家園與世界」
如果要用一種文體來詮釋、傳頌台北,台北市長馬英九說,詩歌乃是不二之選。邁入第五個年頭的「台北詩歌節」,每年秋季將台北城妝點得詩意盎然,今年更將視野望向國際,標舉「家園與世界」為主題,鎖定在當前眾所關切的重要問題:族群的分裂與融合。 《台北詩歌節》主要邀請來自土耳其、以色列、巴基斯坦與伊拉克等中東地區的代表性詩人,與台灣詩人深入交流。總策劃鴻鴻表示,不被「恐怖主義」污名化的中東,從古蘭聖訓到奧瑪珈音,從魯米到紀伯崙,實有豐富多元的文學傳統,而他們優秀的當代詩歌創作,亦鮮明地反映了文化厚度與切身現實,足讓國內詩人以全新的眼光分享。「在世界的這些角落,詩人並未沉默無聲,這些詩人作為族群問題的切身見證,處處可以給我們借鑑」。 除了國際詩人來台交流,今年詩歌節同樣藉由動態展演、靜態座談以及影展等諸種形式,展現詩歌百花齊放的多元面向。開演演出以「門或天空」為名,邀集唐美雲、莊皓芳、馮翊綱、楊乃璇與聲動劇場等表演者,表現國內外十六名詩人的詩作。「番紅花影展」播放來自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地區的影片。而每年最受歡迎的「送詩人到校園」活動,則有白齡、可樂王、須文蔚、林煥彰、向陽與羅智成共襄盛舉。(廖俊逞)
-
舞蹈新訊 雲門舞集2「波波」系列再出擊
波波夢中入海 與水族歡樂嬉遊
為了紀念安徒生誕辰二百週年,雲門舞集2特別於秋季公演推出全新舞劇「波波歷險記人魚的願望」。不同於前二次探險之旅,這次波波要帶領大家到海底探險,在海底世界,他認識了小人魚公主,還成為好朋友。波波希望透過海底世界和朋友發生的故事,告訴大小朋友們親情的可貴。由藝術總監羅曼菲領軍的雲門舞集2,以專業的舞蹈、豐富的故事題材,讓「波波」系列親子舞劇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擁有超過四萬以上的觀賞人次。「波波歷險記人魚的願望」由駐團編舞家布拉瑞揚第二次為兒童舞劇編舞,九歌兒童劇團朱曙明團長也二度擔任編劇顧問。全劇以波波的生日願望揭開序幕,夢境中,波波經歷一場如夢似真的海底遊歷。為慶祝人魚公主生日,由小丑魚、熱帶魚、大嘴魚帶來一場Party歡樂舞,優美的蚌殼獻禮舞、趣味橫生的蝦兵操練舞,和小人魚長腳舞,隨著劇情的轉折,凶猛的鯊魚舞穿插其中,和令人膽顫心驚的深海洄流舞等,全劇融合了現代舞與芭蕾舞等舞蹈元素,而從未曝光的波爸和波媽將首度現身於劇中。服裝是這次波波的重頭戲與挑戰,舞者化身成各種海底生物翩然起舞,扮演起鯊魚、蝦子、小丑魚、蚌殼、燈籠魚,人魚公主等等,造型寫實華麗,又要不妨礙跳舞,不但是一大挑戰,也讓整個作品增色不少。(田國平)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柏林愛樂 《大河之舞》 《蔣先生,你幹什麼》
這個月最讓人引頸期待的音樂會,莫過於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終於來台演出了。這趟的台灣之行聽說波折不斷,好不容易來台灣表演,只要是音樂迷絕對不能錯過這次的表演喔!不過由於反應熱烈,儘管票價高得驚人,票早銷售一空。而且這次來台表演的曲目,柏林愛樂將為台灣樂迷獻上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氣勢磅礡,值得一再回味。 《大河之舞》是愛爾蘭著名的踢踏舞表演。如果之前沒看過此類的表演的話,建議你一定要看喔!由一齣混合舞蹈、音樂與歌唱的創新舞劇,以愛爾蘭傳統為背景,結合優秀表演者,將愛爾蘭舞蹈與音樂推入現代,打破年齡與文化疆界,馳騁觀眾想像力,此外更獲得多種獎項,讓人想一看再看。 如果生活壓力太大或心情鬱悶,推薦各位可以去看看相聲瓦舍,繼之前的爆笑相聲後,這次又給大家帶來什麼新笑點,看過之後絕對讓你忘懷所有不愉快的事情。 文字|何品毅 兩廳院之友一員,現任職於金融業,平均每月看1~2場演出。
-
音樂新訊
展現本地作曲家的擊樂功力
台北打擊樂團為推動國人擊樂作品發表,藉由國人作品與作曲家的長期交流,提升台灣擊樂藝術,本月再度推出「純粹擊樂II」,集合國人新作全球首演。延續二○○三年首場「純粹擊樂」的精神,本場音樂會將發表台灣國寶級作曲家賴德和的《甲申隆冬》、近年創作力豐富的三位女性作曲家呂文慈《樹倒狐猻散》、王思雅《非同質II》、蔡淩蕙《琴想》,以及作曲世家李泰祥、李奕青父子檔的打擊樂創作新作品《擊樂四重奏》。台北打擊樂團表示,樂曲寫作編制有擊樂四至七重奏等大型室內樂的演出類型,其中,完成灌錄國人擊樂作品CD的出版,將是台灣擊樂創作任務之一。(廖俊逞)
-
藝術節新訊
表演藝術 下鄉陪大夥過冬
今年冬天的台灣很「藝術」!北自基隆、南到屏東,甚至遠至金門、澎湖離島,走出家門到各地的文化中心或戶外廣場,就能欣賞免費的表演藝術演出。由行政院文建會所舉辦的「2005表演藝術巡演」,以「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為號召,多達三十四個藝術團隊參與演出,類別涵蓋現代戲劇、舞蹈、傳統戲曲,音樂,預計走遍二十五個縣市,創造八十場的演出紀錄,邀請全民共鄉藝術饗宴。 文建會目前正執行「新十大建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積極催生建置北部的板橋大台北新劇院、中部的大都會歌劇院,以及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這回的年底表演藝術巡迴活動,正是硬體設施完成前的宣傳推廣。記者會上,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表示:「藝術不只要有硬體建築,還要有觀眾的積極參與。」擔任主持人的羅北安也開心分享歷年下鄉的經驗:「走入鄉鎮等於是在播種,讓更多孩子認識表演藝術。」 「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活動十月底在台北縣政府縣民廣場開幕起跑,由傳統戲曲及音樂節目打頭陣,演出團隊包括台北曲藝團、小西園、廖文和布袋戲、秀琴歌仔戲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采風樂團等;十一月再加入舞蹈及戲劇類演出,陣容包括金枝演社、紙風車、屏風劇團、舞鈴劇場、台北民族舞團、風之舞形舞團等。詳細場次節目單可至各地7-11便利商店及文化中心索取。(鄭淑瑩)
-
音樂新訊
戰勝病魔 NSO前首席朱貴珠復出
因罹患癌症而暫停公開演出的國內小提琴家朱貴珠,以堅強意志力戰勝病魔之後,本月將召開復出樂壇的首場獨奏會。去年朱貴珠人生面臨重大轉折,不僅離開NSO樂團首席職務,隨即發現罹癌,讓她心情跌落谷底。如今,結束在NSO十八年的首席職位,已恢復自由之身的她,調養身體後再出發,暑假期間應邀到日本參加霧島國際音樂節,與NHK交響樂團首席、桐朋音樂學院教授、東京音樂大學以及東京藝術大學等教授一起合作音樂會,該音樂節已經有廿六年的歷史,她與好友大提琴家簡琇瑜是唯一受邀的外國人,朱貴珠坦然地笑說:「好像在國外大家比較珍惜我。」 這次獨奏會,她選擇最喜愛之作曲家舒伯特、貝多芬、布拉姆斯的作品,與聽眾分享她最珍惜的音樂生命。為展現有奏鳴曲之王稱號的貝多芬《克羅采》奏鳴曲,特邀活躍於歐洲與日本的傑出鋼琴家田部京子合作。京子曾獲慕尼黑ADR、Schnabel、蕭邦等國際大賽並,並出版二十多張唱片,在日本被認為是舒伯特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家。(廖俊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雲門舞集《狂草》
喜歡觀察作品,與其說是觀賞,我偏好觀察二字。長時間觀察一個人的作品,在作品裡面發現創作者生命的累積和思考。創作者就像我身邊的老朋友,透過作品,我們交心,分享生命。 雲門這幾季的作品主題圍繞書法。我好奇身體要如何呈現王羲之的筆法靈氣,二度空間的平面藝術轉化成為三度空間的動人心弦的舞作。錯過了前面的《行草》,這一次我不會再錯過《狂草》。 雲門舞集創作前輩們總是用嚴謹的態度、厚實的生命內涵、誠懇的真心和無極限的想像孕育每一個作品,所以,雲門的舞,不管走到哪,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用力地推薦大家雲門舞集《狂草》。 文字|程遠慧 最愛看戲看舞聽古典音樂。工作與休閒不分的白痴。現就讀於台大戲劇研究所,主修燈光設計。曾任新舞台執行舞台監督,同時遊走於各演出團體、表演場地及燈光公司之間。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柏林愛樂
對柏林愛樂的推薦,只是錦上添花。但對有幸一票在手的樂迷,如果沒有花工夫去瞭解拉圖與柏林愛樂這個組合的特質與時代意義,那就很可能錯過了真味,白花了鈔票啦。對柏林愛樂這個「自由管弦共和國」而言,總監的選取象徵樂團立團精神,也就是「自由、創新」。由此觀之,英國小子拉圖出線,雖勁爆而非驚爆,才氣壓人,實至名歸。 拉圖不否認,他悠遊於後期浪漫和二十世紀作品,但對古典音樂不在行,也「不想湊這個熱鬧」。柏林愛樂的盤算是:它有締造巨匠的傳統,也必然要率先顛覆巨匠。拉圖之可貴,絕非他能傳承,而在他能新生。拉圖捨棄人們所習慣、近代德奧充滿力度與幅度的濃妝美學,也不藏身到仿古原典的斗室;他小心援用當年重詮馬勒的做法,在音樂邏輯、音色調制、旋律處理各方面,創造一種幾乎不具時代性的詮釋法則。拉圖走的路線,並不是通俗化、也不是實驗化,而是一種訴諸自然的「進化」。拉圖強龍硬壓地頭蛇,操帆掌舵,改變的不只是一個樂團,也是歐洲音樂中心的文化風貌,餘震甚至影響整個世界。有些樂團是來讓人當活古董鑑賞,但拉圖的柏林愛樂卻是示範一個不斷蛻變求新的現代樂團,如何以充沛的活力,維持在藝術世界的領先制高。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柔性政變
十月看完當代傳奇劇場的《等待果陀》,吳興國的表現遠比《暴風雨》裡好的太多。但青年演員盛鑑及演「垃圾」的丑角林朝緒和演暴發戶的馬寶山則令人刮 目相看。盛鑑剛「黯然」離開台灣最活躍的國光劇團一個從小坐科、在鼻青臉腫中長大的京劇演員離開京劇團,不是黯然是什麼?十五年前的吳興國不也是噙著 淚水離開。在傳統師輩眼裡,他們是叛徒。 離開之後,卻見戲曲演員海闊天空的新舞台。中國京劇名伶梅蘭芳說:「演員需要靈活運用程 式,不能被程式所困。」戲曲程式不是限制,但那個鼻青臉腫造就的紮實根基,只要靈活運用,卻讓傳統可開可闔,穿古通今,東西遊走。傳統的創新哪裡需要大破 大立,原來從梅蘭芳開始,傳統戲曲的柔性政變就不斷在每個時代裡發生推翻與被推翻。 因為即將登場的雲門舞集《狂草》、及王心心的「王心心作 場」,這一期我們製作了「傳統的現代啟示錄」,台灣這幾年在傳統的創新上走出了許多成功的案例,不管是傳統戲曲的現代化,或者結合傳統元素的現代創新,從 明華園到當代傳奇劇場,從雲門舞集到國光劇團,從漢唐樂府到霹靂布袋戲,塑造了台灣當代藝術既傳統又時尚的經典面貌。 我們用「柔性政變」來 形容這樣的轉變與創新,因為並沒有破四舊,只是不斷融入新的時代情感、時代節奏,傳統的在朝與在野可能都有喧囂或喝采,但我們看到每一個時代裡出現它的最 新,也有它被尊崇的古老。傳統不能逆時代而存,而時代面對傳統亦應謙卑。老祖宗的東西如果要「靈活運用」,就正如《等待果陀》節目單裡,年輕的盛鑑在這一 齣作品裡的體會:「唯有紮實的傳統基礎才是創新的後盾。」 西方的傳統藝術裡,最被我們熟悉的該是芭蕾吧,有趣的是,在柏林,古典芭蕾霸佔數 百年的歌劇院,今年也在歐陸頗具指標性的「八月舞蹈節」裡,出現後現代舞蹈企圖「攻城略地」的一場「柔性政變」。事實上,九月下旬法國當代舞團瑪姬.瑪漢 來台演出的《環鏡》也在柏林觀眾裡引起各式各樣擁抱與反對的意見:走路算不算舞蹈? 一再重覆算不算?《環鏡》究竟是不是一支舞蹈?新世紀以來的現代舞發展是不是遇到了瓶頸?在這些似舞非舞的作品裡究竟還有沒有新鮮事兒?我們在歐洲的作者 林冠吾,給這次藝術節的幾支重要作品如何顛覆傳統,作了詳細的描述與觀察。
-
戲曲
陳勝國《王子復仇記》 以喜劇顛覆復仇的意義
明華園慶祝創團七十七週年的重要大戲《王子復仇記》,乍聽之下彷彿要向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取經,但其實和莎劇一點也扯不上邊。編導陳勝國說,新作以喜劇型態來鋪陳,要讓大家重新思考「復仇」的真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