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以高度對比的方式呈現出劇作中深情且令人動容的一面。(蔡以淳 攝 台南人劇團 提供)
戲劇

狂歡嘉年華之後

評台南人劇團Big Love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嘉年華式的婚禮場面,在極度高潮的情緒中進入殘酷的謀殺,不同於希臘悲劇將慘案移至後台的處理,導演將整個謀殺情境呈現在觀眾面前,意味著狂歡嘉年華之後的悲涼,終至冷靜引導出劇終前Bella與Giuliano相互交疊之關於「愛」的獨白。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嘉年華式的婚禮場面,在極度高潮的情緒中進入殘酷的謀殺,不同於希臘悲劇將慘案移至後台的處理,導演將整個謀殺情境呈現在觀眾面前,意味著狂歡嘉年華之後的悲涼,終至冷靜引導出劇終前Bella與Giuliano相互交疊之關於「愛」的獨白。

台南人劇團Big Love

4.29〜5.7  

台南人戲工場

台南人劇團雖身處劇場資源弱勢的南方,但其創作活力一直頗為旺盛,今年春季,選擇美國當代劇作家查爾斯.密(Charles L. Mee)的作品Big Love,並請到美籍導演馬龍(John Maloney)執導,展開創作上跨文化的另一段旅程。

呈現出面對婚姻及愛情關係的三種類型

Big Love的故事很簡單,五十個不甘被擺佈強迫嫁給堂兄弟的年輕女人逃往外國尋求庇護,新郎們隨後追趕而至而迫使新娘們就範。當新娘們被庇護的承諾落空後,她們決議在新婚夜謀殺各自的丈夫。所有的女人都實踐了承諾,但是其中一位卻因為和新郎墜入愛河而無法下手,因而女人們對背叛者展開了一場審判,也引導出「愛」的意義所在。

劇本創作靈感來自斷簡殘編的希臘悲劇《祈願女》,編劇在劇本中不但言明場次可以調動,甚至新娘新郎人數也可以變更等等彈性處理的原則,導演也確實掌握了這種發揮創造力和展現觀點的可能性,在劇團有限的資源下,將五十對逃婚的新娘和逼婚的新郎簡化為三對,呈現出面對婚姻及愛情關係之三種不同類型的女性與男性。劇中同時穿插了一位喜歡收集緞帶、熱愛芭比娃娃、能吟詩唱歌、最後穿上新娘白紗禮服的陰柔男性Giuliano,透過具體形象和獨白的陳述,呈現出異性戀愛情觀之外的後現代觀察。

導演高度對比的「殘酷」場景處理

此外,導演在舞台上大量而直接具有「殘酷」本質的諸多處理,例如新娘們上場不久出其不意便將大量杯盤砸得粉碎、老祖母Bella將蘋果比喻成自己兒子一個個猛砸向地、新娘們在憤怒的獨白中縱身跳起後不斷將自己往地上丟擲、新郎們在舞台前緣打起廝殺慘烈的橄欖球等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嘉年華式的婚禮場面,在極度高潮的情緒中進入殘酷的謀殺,不同於希臘悲劇將慘案移至後台的處理,導演將整個謀殺情境呈現在觀眾面前,意味著狂歡嘉年華之後的悲涼,終至冷靜引導出劇終前Bella與Giuliano相互交疊之關於「愛」的獨白。導演便是以如此高度對比的方式呈現出劇作中深情且令人動容的一面,純粹而細膩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儘管大多數演員們仍然無法完全消化大量吟誦般的台詞,然而中規中矩的表現已屬難得。

演出開場後不久,新娘之一的Lydia背部全裸進入水池的場景,在劇場中令人感受到「真實」的震撼,但並未被劇團拿來作為宣傳的工具,就這點而言,讓我們看到了台南人劇團的真誠,以及面對無孔不入的宣傳手法所帶來的純淨的正面意義。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