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舊剪新裁 焦點2004
Re-creation舊剪新裁
我喜新且戀舊,因為衣櫃裡過季的款式隨時會成為設計師翻新的素材。 舊剪新裁是一種姿態,是詩人般自我詰問的內在奇觀。 在時間與空間交織下,我們重溫感動也見證創作者的成長。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總編輯的話
最後一筆「2004表演預知紀事」的節目活動資訊傳進來,這是編輯們蒐羅來,還未經整理的第一百三十二筆。編輯會議上大家七嘴八舌,戲劇編輯傅裕惠還是不放心:「不確定性很高,越是下半年的節目變卦的可能性越高。」 是的,不確定性很高,但這也反映了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特質。檔期搶不到,劇本出不來,卡司不配合、製作經費短缺,或者,突然爆發中年憂鬱症的導演、編舞家、設計家或作曲家;若再碰上無預警的全球流感、臨門暴雨、狂颱嘶吼、景氣起落,外交牽累,任何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環節沒有好生調養好,不來了,這個月不來,下個月也不來了! 國外節目也一樣。整個亞洲市場經濟逐漸復甦,追求生活品味與探索美學視野成為各城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驅動力,新興的劇院如雨後春筍矗立,有本事蓋劇院的,還得有本事安排節目,巨星待價而沽,價碼高低、市場大小、還有城市地理位置的優劣,都會影響巨星機票上的目的地;有時候距離決定了成本,就算過境了也不登台,一樣白搭。但有時候,觀眾素質與劇場專業勝過價碼因素,識不識貨就很重要了。 國內外表演節目的確定性高不高,事實上,不也正是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的一種指標嗎? 這是《表演藝術》雜誌連續第二年嘗試在春天的一開始,大舉地毯式地蒐集今年一整年的表演活動,同時更進一步地透過訪問──或說是「逼問」──以瞭解每一個演出的粗胚構想及製作進度。表演本來就不是靠靈光乍現就能搞出來的一行,而是許多上、中、下游環節高度執行力的銜接與展現。因此,我們也希望往後每年透過這樣的編輯企畫,拉長國內表演活動製作期,也讓表演在初春的一開始,就如四時節氣一樣在生活時序裡被安排、被舉行、被期待。 一百多筆預知表演紀事資訊裡,為了讓讀者們能更迅速掌握全年精華,我們絞盡腦汁設計出「嚴選」、「百匯」、「古意」、「嘗鮮」「複合風」、「舊剪新裁」六類體裁、性格各有生趣的區隔。讀者們在安排演出時,可以單點,當然更可以全選。 趁熱上桌,早早劃位,演出就要上場囉!
-
嚴選 焦點2004
Focus嚴選
我不相信名牌,但我重視質感。 嚴選是一種態度,是不妥協的品味。 2004年重量級表演節目精采直擊,別忘提前在備忘錄上誌記。
-
百匯 焦點2004
Festival百匯
我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但更期待眾聲喧嘩的熱絡分享。 百匯是一種氣氛,是酒神嘉年華式的狂喜歡愉。 百花齊綻的表演慶典就要展開,請預留趕赴一場又一場盛宴的享樂時光。
-
古意 焦點2004
Echoes古意
我敲打鍵盤寫文章,不過還是握筆書寫讓我有靈感。 古意是一種氣味,是餘音繚繞,迤邐綿延的斑駁鄉愁。 穿越時光甬道,請和我們趕赴一個時代的華麗與蒼涼。
-
嚐鮮 焦點2004
Offbeat嚐鮮
我喜歡發現生命的未知,它指引我走向想望的他方。 嚐鮮是一種精神,是青春、革命和愛情的赤子之心。 無限可能的表演探索之旅,拋開成見,我們可以更自在地飛翔。
-
複合風 焦點2004
Fusion複合風
我信仰純粹的極簡主義,同時享受異媒材恣意拼貼的瘋狂。 複合風是一種趨勢,是多元藝術的Mix Match。 盡情體驗跨領域淋漓演繹,讓表演藝術的花朵開到荼靡。
-
嚴選
征服維也納的亞洲巨人
二○○二年世界樂壇玩起大搬風,多位知名指揮紛紛轉移陣地,其中最具話題性的,當屬小澤征爾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分道揚鑣,轉赴奧地利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這位在台上有如巨人的亞裔指揮家,在睽違十年後,將再度出現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
-
嚴選
打造湯顯祖的「青春夢」
青春版《牡丹亭》以「縮短案頭本和場上本的距離」為原則,從原著五十折中精選出二十七折,演成三天連台大戲。白先勇不但提出了雙遊園、雙尋夢的對稱結構,而且,還將三本戲分出夢中情、人鬼戀與夫婦愛三個層次。
-
嚴選
尋覓多年,終得夢中伊人
在白先勇眼裡,沈豐英、俞玖林是兩塊可遇不可求的「璞玉」,「沈豐英一雙水靈靈的眼睛,迷迷濛濛地,很有戲」,而俞玖林又剛好有柳夢梅那種「可以把女孩子迷得死去又活來的那點癡、憨的味道」。
-
嚴選
跨越濁水溪,走進後山裡
繼與戲劇界合作歌劇製作之後,三月NSO將與雲門舞集共舞《竹夢》,這讓NSO的觸角除了戲劇界以外,更往舞蹈界延伸。與他界合作,不但是NSO的練功之道,也為表演藝術界增添了一位實在的同伴,更讓國人漸漸感到:這是我們的樂團!
-
嚴選
不是佛朗明哥,一樣熱力四射
杜亞托先在異地苦讀發跡,再紅回自己家鄉。而他的作品風格,也十足反映了他的血緣與經歷:西班牙文化的狂放與熱情、瑞典庫柏格舞團編舞家馬茲‧艾克的對比與張力,以及荷蘭舞蹈劇場編舞家季利安的流動與優雅。
-
百匯
從文本找回劇場的力量
二○○四國際劇場藝術節標榜劇場演出與經典劇作對話,邀請來自波蘭、日本、加拿大與台灣本地的五個劇團,分別展開一對一的「肉搏戰」。
-
百匯 劇作家特寫
日本卡夫卡─安部公房的荒謬之筆
把人變成蟲子、棒子或是人變非人,甚至是男人一頭鑽進箱子裡逃避現實的詭異情境,在安部公房的作品裡相當普遍;因此,日本文學界常以「日本卡夫卡」來形容安部公房。
-
百匯
另類拚台,八位角兒展創新
在以十五分鐘為限的每個橋段裡,台上就一個人演,他(她)要一人分飾多角,亦生亦旦,即老即少,能文能武,傳統戲曲向來講究行當的專攻,這種新型獨腳戲的表演方式簡直在挑戰演員的極限。
-
百匯
蘊發劇場生機的地下室
對小劇場觀眾而言,皇冠小劇場是一本持續在書寫的歷史。知名的團體,不時會回來獻藝。你也會不時遭遇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創作者,在任何人意想不到的時刻,迸發出驚人的創意。這個地下室,仍然發酵著奇異的土壤,仍然不斷以「發生」在改變著城市的空氣。
-
百匯
標舉跨界,歡慶二十週年
皇冠藝術節前身為「皇冠迷你藝術節」,在皇冠雜誌四十週年時擴大舉行,轉型為「皇冠藝術節」。十年後的今天,鎖定「跨界合作」模式為主的策展方向,每月以不同主題呈現,演出自四月至七月分別舉行。 四月皇冠藝文中心會與「女人組劇團」合作,從女性議題、女性導演出發,將發表「二○○四年十全十、美女節聯演計畫」之八項製作。(參見嚐鮮篇) 五月則有舞蹈空間舞團運用機械裝置與舞蹈即興所呈現的《域之二》,除由藝術指導楊銘隆主導整體結構外,並將由所有舞者共同參與主題的創作與發展;而近年在偶劇及劇場藝術上表現傑出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也將針對皇冠小劇場的型態,利用充滿創意及使用環保材質的各類偶,製作以中、高年級兒童為對象的作品。 六月起,皇冠劇廣場密獵者劇團的三位主要導演鴻鴻、陸愛玲及傅裕惠,將各自發表一段半小時的獨幕劇,搭配下一週以結構即興為主的古名伸舞蹈團與比利時音樂家彼得‧蔡司(Pieter Thys)的現場即興音樂演出《新地界爭霸》。之後還有新生代頗具膽識與創意的「外表坊劇團」導演李建常,以與皇冠出版社相關的「書籍」來創作。 七月則由「水母漂集團」導演陳俊明,與舞蹈空間舞團的年輕團員陳冠霖,合作《訊息消失》。二○○四年九~十月則有兩檔六場的「小亞細亞網絡──創作大匯」。邁入第七年的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這次將結合來自新加坡、漢城、東京、京都、北京、香港及台北的藝術家,分為舞蹈類及綜合類兩組,於今年共同參與為期四週的「創作與創意會議」(Creators Meeting)。 (本刊編輯 傅裕惠)
-
百匯
今年夏天,再度來搖擺!
去年這一系列「夏日爵士Party」共四場的音樂會,無疑為兩廳院的節目多樣化更添上一筆漂亮的紀錄。延續去年的熱情,二○○四年的夏天可以預期的更是魅力無法檔的卡司:奇克.科瑞亞、卡珊德拉.威爾森、托茲與喬‧洛法諾。
-
古意
巧描君臣間的「戀人」情致
《李》劇是一部從「小」處著眼的抒情小品,氛圍淡雅而空靈,唐太宗和魏徵的心靈深處,一個是欲迎還拒、欲拒還迎,一個是欲去還留、欲留還去,君臣兩人對彼此的欣賞愛慕「竟如此相似於男女戀愛相交」。
-
古意
曲折多年,終見老舍經典
新的《茶館》在導演林兆華手中,有了充滿現代感的門面,還有以不同時代的音響效果來取代傳統「數來寶」的背景鋪敘;而曾經因為文革禁忌以致不見天日的人物素材,則在新版中得以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