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歐洲人文筆記 歐洲人文筆記

海納‧穆勒這個人

唯一不變的是他那招牌面具:黑套裝,黑框眼鏡,雪茄,威士忌。他就是那樣一個誰看一眼都不會忘記的傢伙。

唯一不變的是他那招牌面具:黑套裝,黑框眼鏡,雪茄,威士忌。他就是那樣一個誰看一眼都不會忘記的傢伙。

如果說一九九○年代的我深深被德國劇場吸引,那我說的便是海納‧穆勒。柏林圍牆還未倒下時,他是少數可以出入西德並且常常上媒體的東德知識分子,總是黑色套裝,夾著雪茄,威士忌杯從不離手,他說話慢條斯理,他的話語總是充滿現實的嘲諷,語不驚人死不休。那時我便覺得,他比任何西德人更像德國人。

布萊希特之後最懂戲劇的人

那些年我仍在做戲劇,凡是他提到一切有關戲劇或人生,甚至政治的言談,對我都能形成興味,他是能激發我靈感的人,他是布萊希特之後最懂戲劇的人,是少數具有德國氣質的人,男人,長臉,嚴格說,長相有點醜,但是他吐出雪茄後,會緩緩道出讓你驚訝無比的警句。他可以從外在和形式看出端倪,並且說出端倪,事實上,他從來不重視形式,他從來不想以形式吸引觀眾的注意。他只重視內容。他是前衛的,但不是形式上的前衛,是思想上的前衛。

海納‧穆勒這個人具有多面性,跟他工作的演員都崇尚他那樣開放及自由的工作態度,但現實生活中的他卻不是很多人可以暸解:冷靜,溫暖,幽默,嘲弄,明智,刻薄。這些自相矛盾的特質全都符合他,但卻不全然都是他,唯一不變的是他那招牌面具:黑套裝,黑框眼鏡,雪茄,威士忌。他就是那樣一個誰看一眼都不會忘記的傢伙。

他是那種外表很酷,但是在看完因反抗納粹而死的年輕人傳記時會不停擦眼淚,而事後又不好意思的人。其實,他是悲傷的,因為他對未來完全不抱希望,他從來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比疏離劇場的布萊希特更疏離,他在現實中看到許多過去的線索,他的作品只處理過去和現在,他不碰未來,沒有未來,只有現在,只有發現過去的現在。他的作品充滿啟示錄的味道,具有現代劇場少有的遠見。

自由早已被埋葬在圍牆的石頭之下

他的主題常圍繞在人與體制的對抗,沒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的對社會主義還有一絲期待,應該沒有,他說過,人基本上是被二種東西統治和控制,一是國家,一是意識形態。他從來不認為柏林圍牆的倒塌帶來自由,相反地,他認為自由早已被埋葬在圍牆的石頭之下,他是無政府的,甚至反對國家,但是他卻經歷二個完全不同的國度,他在二種政治體制中都只看到絕望,所以他說,他的雪茄愈來愈粗,點的威士忌也愈來愈貴,那是他抒發及嘲弄生活的必要之道。

海納‧穆勒一九二九年生於東德的一個公務員家庭,父母都是社會主義的服膺者,大戰期間,海納‧穆勒曾短期遭美軍俘虜隨後釋放,一九四七年,他加入國家社會主義黨,並且在圖書館當管理員。他後來參加寫作班,五○年起在東德的週日報擔任文學評論和記者的工作,幾年後,開始在柏林劇團擔任研究員和助理,從此開始編劇,並在東西德二地導戲。

海納‧穆勒一生活得相當特別,他在冷戰東西德分裂時期,便有各種機會以東德人的身分到國外講學,如美國和法國等地,七○年代起,經常受西德劇院的邀請,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九七八年在慕尼黑導的《日爾曼人死於柏林》,及一九七九年在埃森所編導的《哈姆雷特機器》,該作品意在否認所有歷史的存在方式,被喻為解構劇場的代表作之一。

東德精神的象徵人物

兩德統一後,海納‧穆勒被視為東德精神的象徵人物,各文學戲劇獎也紛紛頒給他,九三年,華格納自建的拜魯特劇院請他去導演他個人執導的第一齣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該作品被譽為華格納歌劇院成立以來最傑出的作品,而同年卻也爆出海納‧穆勒曾參與前東德國家安全部的非正式雇員工作,使許多人不敢置信。海納自承那些年的確與東德秘警長期「保持來往」,但不承認自己做了任何有損別人權益的事。

明白前東德秘警無孔不入的監控系統和東德文化的人都會原諒海納‧穆勒,但也有一些保守的衛道人士不是如此,那兩年對他而言是苦不堪言的兩年,幾乎已失去保持緘默的權利,兩年後他死於癌症,那年是一九九五年。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陳玉慧
從小寫抒情散文及小說,後來編劇和導演。
報導獨家國際新聞,在德國媒體評論。
生於台灣,住在歐洲,去了全世界......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