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仍然要繼續
不說大家可能不相信,事實上,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百老匯只停步一天半,在當時的市長朱利安尼一聲令下,各劇院立即在九月十三日便重新開張,務必讓百老匯劇場生生不息地搏動下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的十件大事
今日縱橫全球的音樂劇,竟是源於一把無名火?紐約會成為戲劇之都,跟地鐵通車有莫大關係?十件歷史大事,讓讀者迅速一窺百老匯音樂劇百多年的流變發展,讓你知道,音樂劇如何變成今朝今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六位你不能不知道的音樂劇巨頭
如果看戲像上餐廳,那麼這六位大廚的手藝能增加您的食慾,拓展您的品味。他們像是最佳的音樂劇領路人,在這條萬花嬉春的歌舞道路上,有導演們的陪伴,你將不再迷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作曲家到音樂劇之王
誰是百老匯之王,從台灣音樂劇CD、DVD銷售排行榜上看來,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鐵定是台灣人心目中的天王。但這兩年,洛依‧韋伯的作品漸漸從百老匯下檔,新作未出,這位才氣洋溢但舉止行徑往往令導演、演員又跺腳又扼腕的霸氣天王還有機會風雲再起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等待下一輪的 洛伊‧韋伯王國盛世
普林斯掌舵造就《歌劇魅影》旋風 洛伊韋伯在劇壇有今日的地位,其實最該感謝兩位導演――百老匯傳奇天王哈洛德普林斯和出身莎劇的崔佛南恩(Trevor Nunn)。 當《萬世巨星》在倫敦與百老匯首演時,幾乎無「舞台美學」可言,全劇被堆砌成今古交錯的大型演唱會, 到了約十年後,《艾薇塔》的唱片大賣,洛伊韋伯及搭檔提姆‧萊斯(Tim Rice)決定將之搬上舞台,邀請普林斯為其掌舵,這才終於將洛伊韋伯的作品從譁眾取寵的熱門歌友會提升成有風格、有品味的「百老匯等級」作品。 兩人在約八年後再度合作,《歌劇魅影》在普林斯的統御下,以出色的場面調度和環境劇場的氛圍,遮掩了戲劇文學上的不足之處,使之一躍成為全球最賣錢的音樂劇,連今年(2004)美國共和黨為拉攏選票,黨中央還下令到百老匯「包場」,要讓恪守清教徒傳統美德的保守派黨員與家人共享極盡聲色之娛的《歌劇魅影》。 可惜在九○年代尾,改編自兒童文學的《微風輕哨》Whistle Down the Wind在美試演,普林斯與洛伊韋伯因歧見而分手,陣前換將的《微風》一劇並不成功,反而是下檔後重新製作的英國巡迴版較予人溫暖清新的感覺。 崔佛‧南恩出手,推疊《貓》劇奇觀 除了普林斯,洛伊韋伯另一位長期合作的對象則是出身皇家莎劇團的崔佛‧南恩。 或許與南恩長年在莎劇團體中的訓練有關,很多時候由他執導的音樂劇會因過分膠著於戲文,或陶醉於由舞蹈、佈景等堆砌起的視覺奇觀,而喪失焦點。近年由他執導的經典名劇如《窈窕淑女》、《奧克拉荷馬之戀》、《南太平洋》等,都有類似問題。然而他延襲自普林斯「電影剪接」式的場面調度手法,卻深深擄獲人心,特別是大量使用旋轉舞台、升降平台的效果,很得一般觀眾喜愛。 南恩與洛伊韋伯近年的作品,往往淪為大而無當的繡花枕頭,然而他們在八○年代全盛時期的合作,倒頗具看頭,尤其是《貓》劇――在兩人原先的構想裡,《貓》劇就像一場巨型的馬戲秀、賀歲秀(pantomime),沒有劇情,沒有主題,就只有滿台亂跑的貓,南恩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聽過,很熟悉,但它從那裡來…….
解開九首音樂劇名曲的身世之謎
麥當勞的招牌廣告歌來自布萊希特的《三便士歌劇》?英國利物浦足球隊的隊歌You Never Walk Alone出身經典名劇《天上人間》?好吧,原來我們離百老匯音樂劇真的不遠,這些歌,就在你身邊。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二○○四年東尼獎頒獎典禮彩排現場
一個東尼獎死忠迷的現場目擊
每年東尼獎當天上午的頒獎典禮彩排,都開放熱情戲迷免費入場參觀。在此除了可以看到與電視轉播無差的現場表演,還可以看到電視轉播看不到的加料演出。今年的彩排空檔,就可以看到主持人休‧傑克曼穿著汗衫上台高歌,還有精采的早期百老匯劇作的電視廣告,看得戲迷們大呼過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第五十八屆東尼獎
刺客大贏家 可愛大街抱走最佳音樂劇
今年上演了極多新話劇,成績卻普遍不佳,反倒是推出新版的幾部舊作還算讓人耳目一新,最具氣勢的《亨利四世》將原本上、下兩集的結構,重新剪裁成四小時的史詩,舞台上還鋪排出難得一見的大型戰爭場面,只見旌旗遮天,殺聲如雷,極具震撼力。 音樂劇方面,新作品《綠野星蹤》(The Boy from OZ,台灣譯《奧茲來的男孩》),脫胎自澳洲真人真事,男主角「彼德‧艾倫」由近年聲勢節節高漲的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領銜主演,老資格的劇迷將其明星丰采與四、五○年代的瑪莉‧馬汀、伊索‧摩曼等相提並論,每夜散戲時後台出口更被熱情的觀眾擠得水泄不通。今年東尼獎有幸再度請他來重拾主持棒(他也是去年的主持人),阿休哥獲獎的消息則根本不必等候打開信封,便早成定論了! 其他還包括之前得獎呼聲最高的《罪惡壞女巫》――恰巧也以《綠野仙蹤》為引子,不過演的是奧茲國幻想世界的故事,好心白女巫與壞心綠女巫之間纏鬥經年的恩怨情仇、成長點滴。自外百老匯移師入主的《可愛大街》(Ave. Q,台灣直譯《Q大道》)小兵立大功,意外奪下最佳音樂劇大獎;全劇假「可愛」之名,切入二十一世紀新生代主人翁的社會問題,讓真人與布偶在台上演出這場「成人秀」,刻畫劇中主角如何學習從《芝麻街》的世代成長蛻變以為社會中堅分子。再加上舊戲新演的《大城小調》Wonderful Town、《屋頂上的提琴手》、《大河-頑童歷險記》Big River,以及震驚四海的《刺客》Assassins等。 從歷史走出來的《刺客》 《大城小調》為伯恩斯坦的舊作,故事描述一對來自俄亥俄鄉下的姐妹花來紐約尋夢,歷經重重挫折,最後總算有了立足之地的故事;《提琴手》則因導演拿捏失準,藝術成就極差。 值得一提的《大河》改編自馬克吐溫經典小說(演的是哈克的故事),由聾啞劇團與百老匯演員攜手聯演,全劇把手語當成場面調度的一部分,每句台詞和歌詞,在台上都有兩種語言同時演繹,在第二幕的最高潮,全體演員現身舞台深處,由哈克領頭齊唱主題曲,唱到激動處,突然弦聲俱寂,只見台上演員仍用手語專心一致地「唱」著,場中卻四下寂然,真真劇力萬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新星
得東尼獎卻不一定紅。在潮起潮落的百老匯大道上是習以為常的定律。即將在華裔歌手楊呈偉的音樂會中,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指揮的傑森‧羅伯‧布朗,似乎就是這樣的例子。出道十年以來,曾獲兩次東尼獎提名、一次「最佳詞曲」的桂冠,旅美音樂劇專家陳煒智告訴你,關於這位得了獎還挨餓的東尼獎得主的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瞄準下半年國內自製音樂劇
本土音樂劇,製作也瘋狂
對於喜愛音樂劇的觀眾來說,下半年簡直像是到了天堂一般!因為不但有國外的百老匯音樂劇上檔,還有許多國內劇團所策劃的音樂劇蓄勢待發。看來,樂迷們可得開始省吃儉用,存點錢買票好過過戲癮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熱浪,滾滾來襲
對於百老匯迷而言,今年將會有個不甘寂寞的夏天!先是好整以暇地等候音樂劇《貓》CATS來台駐唱一個月,然後滿懷期待華裔百老匯明星楊呈偉帶來的音樂劇精選歌曲;到了入秋九月,還有眾多百老匯歌手獻唱,將一網打盡百老匯最知名的音樂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媽媽咪呀,原來戲是這麼回事!
ABBA合唱團的名稱來自於四個團員的名字,而這齣來自於ABBA金曲的音樂劇Mamma Mia,則是由四個M與三個A所組成,還有一個倒過來的驚嘆號。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夢想的聲音
應兩廳院之邀,百老匯音樂劇歌手楊呈偉將於七月十日至十一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兩廳院音樂劇精選─楊呈偉的百老匯奇緣」演唱會。一個人令人期待,充滿夢想的聲音,即將於夏日再次回到台灣。
-
藝號人物 People
我的歌聲,來自台灣的血統
楊呈偉在大學時代就參與各種表演活動,十分活躍,深刻了解東西文化的異定。他說,亞裔美國人最大的認同矛盾是「不中不西」,最共通的文化經驗是「東西交 會」。因此,他的作品展現一種奇妙的文化結合。二○○一年年初他在美國自製《鋪軌》音樂劇。後來,他的《鋪軌》原聲帶在台灣發行,創下舞台劇音樂的銷售紀 錄。緊接著,他製作《囍宴》,從編劇、排練到選曲,完全親自操刀,從劇評到銷售,都有傑出表現。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與鐵獅玉玲瓏的一場驚異派對
鬰鬰蔥蔥的仁愛路安全島上,不相識的兩個人倒談開了起來,肢體、表情變化豐富,兩個人的笑聲穿越隆隆的汔車聲。一個劇作家與一個演員的第一次見面,讓身為主人的我們反倒成了局外人,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見了面,才知兩個人都在基隆長大,紀蔚然在市區裡的廟口夜市旁,許效舜是暖暖鄉下的雜貨店之子;紀蔚然是看電視長大的都會雅痞,在電視或電影裡學習西方大眾文化,在麻將桌上錘鍊即興多變的語言交鋒;許效舜則是在廟口的戲台腳下,在打滾的野台說書江湖賣藝空氣裡,學習鄉里俚俗成韻的語言功力;不為別的。一齣「鐵獅玉玲瓏」讓紀蔚然在乏味的電視遙控器裡找到亮眼的對象。 紀蔚然是六○年代,在西方文化浪潮下成長的一代,中產階級的頹廢與都會男人的困頓,在他多齣劇本裡一覽無遺;而許效舜有過好勇鬥狠的青澀歲月,但「把每一天玩出血與汗」的想法,奠定了他今日喜劇表演上往往出奇創新的功力,特別是在語言功力及傳統素材的豐沛運用。前者是都會式的語言暴力,後者是鄉里厘俗的快人快語,但,見面了,兩個人倒也有寬厚與謙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To fit,or to be fit──
女高音的「服」事
一位女高音居然因為「不適合」穿緊身衣,而被拒絕登上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舞台?!到底,女高音的舞台事業,是歌藝重要還是衣服重要?還是另有玄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惡龍肆虐 神殿火起
要拿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環系列」的門票,代價有多大?旅美導演楊世彭花了將近台幣十萬多元買了兩套票,華格納「指環系列」共計四齣,一輪演六天計十七個小時,加上美國內地來回機票及住宿,楊世彭不錯過世紀大製作,豪舉花下六千多美金,看得直呼過癮!
-
舞蹈
當仙女遇上千手佛飛行器……
高雄城市芭蕾大手筆 國際陣容製作芭蕾經典舞劇《仙女》 今年是十九世紀浪漫芭蕾舞劇《仙女》La Sylphide編舞家奧古斯特‧布農維爾誕生兩百年的紀念日,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與高雄市交響樂團將呈現全本浪漫芭蕾舞劇《仙女》,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完整呈現《仙女》全本,也是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繼一九九八年演出全本古典芭蕾舞劇《黑暗王國》La Bayadere之後,再次推出難得的芭蕾全劇演出。 《仙女》是布農維爾在一八三六年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編創的浪漫經典芭蕾舞劇,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為了紀念這位丹麥編舞家對芭蕾的貢獻,藝術總監張秀如邀請了國際陣容來參與此次製作,包括法籍名編舞家Jean Paul Comelin擔任製作人,旅美著名芭蕾舞星曾鐘霖與羅馬尼亞籍舞蹈家Ioana共同為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重新排練《仙女》,曾鐘霖並特別擔任劇中重要的巫婆角色演出。舞劇將由陳樹熙領導的高雄市交響樂團現場演奏,是今年台灣芭蕾一大盛事。 《仙女》是芭蕾歷史最重要的芭蕾舞劇之一,由塔格里奧尼為女兒瑪莉所創編,於一八 三二年三月十二日於巴黎皇家音樂舞蹈院(即現在的巴黎歌劇院)首演,是浪漫派芭蕾的代表舞劇。當年瑪莉在此劇中首次穿上硬鞋,也是芭蕾史上第一位穿硬鞋的女舞者,因此《仙女》又具有另一層芭蕾歷史的教育意義。一八三六年丹麥編舞家與藝術總監布農維爾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重編舞劇《仙女》,他是瑪莉最喜愛的舞伴,布農維爾所編的《仙女》一反芭蕾舞劇的大團圓、華麗終埸的慣例,反而以憂鬱悲傷的場景結束全劇,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回味。 張秀如說,《仙女》目前是國內舞團首演的舞劇,描述一段仙女、男女主角、巫婆之間的故事,劇情與現今現實生活男女戀情之多變、幸福失之交臂與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情境十分類似,而作品也因此更有戲劇張力。她希望《仙女》的演出,能讓國內的觀眾認識十九世紀的浪漫芭蕾舞劇,也更了解《仙女》對於芭蕾歷史的重要意義。 《93城市˙數據》鋪陳千年無悔的愛情信念 體相舞蹈劇場的跨文學電音歌仔戲全新力作《93城市˙數據》,主題是──「迴轉啊!愛人,自太空然後降落」。這聽起來很
-
音樂
北唱南鼓,與國際有約
七月,是蟬兒高鳴的盛夏季節,隨著暑假的來臨,表演藝術團體的交流也更加熱絡,溫度絲毫不遜於熱情的陽光!以台灣為例,七月份南北兩地即將舉辦兩項大型國際交流活動,首先展開的是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緊接著是台南的台灣國際鼓樂節,南北音樂接力,好不熱鬧!
-
親子
繽紛多彩,親子共享戲劇饗宴
今年的台北兒童藝術節特別有慶祝的氣氛,因為今年不但是兒藝節五歲生日,也是台北建城滿一百二十周年,將延續二○○一年以來的「戲劇」主軸,並加入了「文學」元素,讓小朋友們循著文學與戲劇交織而成的軌跡,探索創意與想像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