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倫山中樂 吳文翠
「有一天,我們在家排戲,晚上十點了,我偶然聽到他在開瓦斯爐熱菜的聲音,過不久,他就來敲我們的門。『吃飯了!』天啊,他竟然弄了套餐,而且還一盤盤分好。」吳文翠一邊吃著不熟的雞排,有點硬的馬鈴薯,一邊搖著頭說:「太不可思議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母親在跳舞 何曉玫
身爲人母最讓何曉玫悸動的,是眞正接觸到人由出生到逐漸成長,在時間的洪流中毫不停留的驚奇,這讓她格外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於是何曉玫邀約了數十位一至五歲的小朋友參與演出,舞作就在她家老二四個月大時開始排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出新「孕」律 林向秀
懷孕六個月的林向秀跳起《鄧肯之舞》的〈母親〉,表達一位接連失去兩名愛子後對生命深沉的感受,是現代舞宗師鄧肯曲折一生的藍圖。林向秀說,「可能是自己體內孕育著一個小生命,跳這段時內心的感動特別深,跳完眼淚都掉下來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體驗「創作」奇蹟 潘世姬
「晨鳥的叫聲沁入窗内,以天眞,以質樸的美聲,一位不知誰的母親,倚著窗帷,獨對天地。」 ──潘世姬《母親》
-
柏林
劇場老店五十載,陳年檔案大公開
向爲歐陸劇場重鎭之一的「柏林劇團」,在劇場經過整修之後,於千禧年重新出發,邀請當今首席德文劇作家喬治.塔波力擔任劇團最新劇作的編導,以劇團創始人布萊希特流亡美國的故事爲題材,並融冶虛構情節與史實於一爐,名爲《布萊希特檔案》。
-
巴黎
從戲劇到芭蕾的《克拉維果》
一九九九年尾的巴黎,著名法國編舞家羅蘭.柏帝(Roland Petit)推出舞劇《克拉維果》。故事雖出於歌德原著,但卻另闢蹊徑,從費斯力畫作擷取養分,凸顯歌德原作的巨大衝突力,同時充分發揮舞蹈的抒情特質,場面劇情張力十足、舞步精彩,將文學、舞蹈與音樂緊密結合。
-
影與音的對話
鋼琴師與她的作曲家
麥克尼曼的反覆手法總是帶有一種固執意外的抒情和無視於調性終止的技法。這種作風,讓他的音樂獲得一種強烈的緊湊感。
-
世界民族樂
散歩到世界叢林
在台灣,終於第一次聽見世界的聲音。我們雖落後已久,亦不妨藉這個音樂節,扎實地調音。
-
回想與回響 Echo
用創作抵抗愛滋
相較於美國劇場界對愛滋議題的關心,台灣劇場界對相關議題的創作就顯得淡漠了許多。直接改編國外劇作的演出也許可以彌補對問題了解不足的缺憾,但是多花一些心思了解而後的眞誠創作,才是藝術家用創作抵抗愛滋的眞正意義
-
座談會
傳統與現代的鞦韆,情感交錯的試煉
由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敎協會主辦的「《鞦韆架》首演即時劇評座談會」,邀集來自劇場實務界、文化評論界、音樂界及學界等多位學者專家,針對安徽黃梅戲劇院抵台演出的新編戲《鞦韆架》,進行一場創作者與評論者之間的對話。
-
戲曲
從小戲盪到大戲, 從傳統盪到現代
若以黃梅戲劇種自身的改編與發展而論,《鞦》劇最大的遺憾在於捨棄了黃梅戲裡原始的、俚俗的、卻充滿特色與生命力的小戲色彩,造成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黃梅大戲,無論是在演出内容與形式上,均有朝向京劇、舞台劇形式靠攏的現象,以追逐所謂「現代化」的改革與創新,而原來最具特色、與其他劇種分隔之界限,竟逐漸模糊、消失了。
-
舞蹈
左派份子刻苦北征
「左」派份子的成員沒有專業舞團的資源,能在南部成軍已屬不易,她們都年輕且有熱忱、肯努力,値得鼓勵。況且此次演出才僅是第二年,假以時日希望能持續而累積出更好的成果。
-
舞蹈
踩著白沙前進的舞團
《沙漏》在舞台設計、音樂選擇及創作意念上,都有不錯的想法,但在舞蹈語彙及架構上,卻無法與這些媒材或主題訴求產生靈巧而貼切的互動或呼應,十分可惜。
-
音樂
「假聲」初體驗
李.瑞金的聲音輕柔乾淨,可能更適合錄音,然而在國家音樂廳的大廳中,則顯得單薄而缺乏穿透力。他似乎也感受到這個大廳給他的壓力。
-
音樂
六種《淚》灑天堂的姿勢
黃心芸的《涙》一開始就展現了舞台魅力,尤其她的右手及肢體的放鬆,使得聽衆在沒有壓力的視覺上,盡情地欣賞享受她的演奏。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我們只能在劇場裡告官
台灣人記憶於歷史中的九二一大地震,不會是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所呈現的那些無論肢體或心靈上受到創傷的血肉身軀,卻是那些虛構而美麗的文字,什麼「斷垣殘壁、哀鴻遍野」,什麼「共赴國難」九二一百日後,我從災民在廣場上的告官行動,似乎看到了台灣民衆竟是這樣卑微地活著。
-
表演賦比興
王墨林,這是你的責任
王墨林: 台灣劇場界,越來越難玩了。 最近常聽到這一類的話,在觀衆席裡。不好玩。前衛的不前衛,古典的不古典,跨界的一團混亂。想感動,又哭不出來。哭了又被人家笑低級,而會哭也是因爲看到舞台上正在演,就想到自己的不知道想到哪裡去了。 敍事戲劇沒有命題。肢體表演沒有系統。觀衆到底要看什麼? 有人就想到十五年前當時並不覺得那麼偉大但是現在想起來有那麼偉大的「小劇場運動」。現在多麼貧血。沒有出路。很多人這麼說。很多十五年前被運動過的人這麼說。 台灣小劇場死了,你說。王墨林說。 可是只是因爲死了一個田啓元你就悲觀嗎?還是田啓元的死正好死在台灣小劇場的死呢?──與其死的好,不如死的巧──那麼以台灣現代劇場史的眼光,是不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都是虛幻的已經成爲襯托墨綠色的田啓元肖像的那一頁白紙? 這是你決定關掉「身體氣象館」的理由嗎?在田啓元死後五年,你能播報的台灣劇場氣象都只是小民小眼的小風小雨。沒有預吿性。比田啓元悲壯的是,身體氣象館要死,還找了你的老友,霜田誠二和那一票表演藝術者陪葬。在中正二分局的那兩個晚上,有人吃紙,有人吃泥巴,展現了胃的強大消化力──比起來,裸體很無聊。 霜田誠二。他先看雙手,手掌緊握又放鬆。重複幾次。宣吿一種無聊的等待開始。從隨身CD 和小喇叭裡放音樂。他從褲子口袋裡拿出湯匙,魔術師的表情出現在他臉上。把湯匙叉開,一根變二根。觀衆笑了。收進口袋,再掏出撲克牌,把撲克牌叉開,一張變二張。收進口袋去,再掏出手上緊握不知是什麼,突然發出警報響聲。左右手再來一次。脫衣服。握住巨根像握警報器一樣,觀衆看不出那是什麼,走向觀衆,展示那「看不見」。走回原點,換上無袖黑色汗衫和黑色運動短褲。原地跑步,上半身上下搖擺,臉上露出支撑不下去粗大的身體再勞動下去的表情。那一頭白髮。記得第一次看到他,第一次你請他來的時候,八年前,他的頭髮還是黑的。 接下來就很神奇。 他拿出一個雞蛋,對著一個玻璃杯,集中精力,然後把蛋敲進杯子的邊緣。剛好卡進一半而蛋沒有破。他再拿起另外一個蛋,同樣集中,再把蛋敲進去──兩個蛋的高度竟然一模一樣。重複。他拿起杯子,喝掉蛋白,把蛋黃吐出來,吐在蛋殼裡,用膠
-
現象視察
舊瓶.新酒.量產化
從國內近年來「舊戲重演」的現象中所透露出的訊息,其實是一種逐步制度化、商業化的跡象。換言之,目前國內具有「定目型態」的「重製公演」,是在爲其具有「商業性質」的「長期演出」作前導,目的在先行吸收、培養穩定支持的觀衆群,也方便劇團對於長遠經營的規畫。
-
專欄 Columns
新政府應推動藝術立法
藝術界最需要的不是官位,而是提供藝術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能提供些什麼幫助?在我看來不過藝術立法而已。換言之,政府所能做的,是以有利於藝術發展的法律來啓動藝術的潛力。
-
專欄 Columns
星光與鐘聲
「星光」與「鐘聲」這兩個四、五〇年代台灣著名的劇團歷經日治末期的「皇民化」運動與戰後二二八事變、白色恐怖的政治環境,以及廣播、電影、電視先後對舞台的衝擊。兩團的演員不斷的演員不斷轉換舞合,也不斷改變角色,最後終在台灣戲劇史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