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台前幕後
戲弄眞假之間
同樣是刻劃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東施眼裡出西施》不只呈現表面的光怪陸離、男歡女愛,更藉由「戲中有戲,戲外也有戲」的方式,企圖在表相與内裡、真實與虛假等極端之間遊走。
-
台前幕後
虛擬神話的浪漫序曲
縱使太陽神話是虛擬的,梁志民架構起簡明的故事動線,希望藉由豐富多變的歌曲和舞蹈,營造出浪漫抒情的基調。因為,劇場不必是現實生活的寫實版本,可以有觀照,但是,應該存在一段適當的美學距離。
-
台前幕後
大家作伙組劇團
「演多了別人的戲,總會想演自己的戲。」同為演員出身的郎祖筠與趙自強不約而同地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呼朋引伴,郎祖筠找來了春暉集團總經理陳俊榮,趙自強則集合了李永豐與賴聲川,分別成立了「春禾」與「如果」劇團,來實現累積多年的舞台夢。在六月,更不約而同地展現他們第一次非凡的風采。
-
音樂
傑出的成長印記
自九七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而崛起於台灣樂壇的嚴俊傑,去年由師大附中轉往德國漢諾威深造,近期返台演出。從樂曲詮釋、技巧和音樂表現各方面,「少年俊傑」呈現了日趨成熟的成長痕跡。
-
音樂
簡樸與強勁的琴音
從第一個樂句開始,陳必先就展現了不刻意炫耀個人技巧,不誇張虛浮感情的彈奏技法。而這正是有別於其他國家演奏傳統,而真正屬於「德國音樂」的演奏哲學。
-
音樂
日本爵士夜在台北
李敬子的場子略帶流行演唱會的氣氛,希望聽衆投注更多的熱情;而渡邊貞夫則更強調音樂的和諧默契,一派溫文儒雅的風範。
-
戲劇
令人耳目一新的《愛情新世代》
《愛情新世代》這群由公開徵選而取得演出機會的演員,幾乎包納了大台北地區相關的戲劇專業學校,另有新竹師院初教系、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等非專業科系的學生;這群對劇場表演不同的觀念、教育、訓練與期待的成員,在導演四個月的調教下,展現出來的表演火候雖有深淺,但至少風格臻於一致。對新創團且沒有任何明星演員的團體而言,這點倒是相當難得。
-
戲曲
期待一片健康的「台灣本色」
原著作者在小說中,對於清朝以至於日據時代的農民抗爭,存著是一種悲憫的心,在控拆之中,是深沉而無奈的嘆息。如今戲劇將「悲憫」化成了「悲情」,把「控訴」加溫成了「揭竿起義」,為了農民、為了土地,頭可斷、血可淌,這種「鼓吹革命」的無情,觀衆難道不覺得熟悉嗎?
-
舞蹈
是還原、還是轉化
從「多面向舞蹈劇場」多種表演形式的劇場探索,轉到今年的「如舞人舞團」,陶馥蘭的舞蹈已脫離了激情及深沈的表演形式,而回到簡單及自然。
-
戲曲
從實驗累積成果
「舞蹈異人世界Part II」跳脫舞蹈空間舞團過去一人編舞的經營方向,不同創作人的舞作讓舞團的作品風格趨向多樣化。三位舞者出身的創作者,顯然對身體的展現特別感興趣,舞台表現卻各有看法。
-
舞蹈
舞出時間的意象之美
此次《光臨時間廊》和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於作品風格的統一性,如不看節目單,還真會以為整晚的演出是出自一個編舞者之手。
-
回想與回響 Echo
誰在乎時間?
舞蹈自身的價値有時甚至超出了其陳述含義的價値,從這個觀點出發,也許就不需太在乎「時間」是什麼,畢竟「舞以載道」不過是衆多詮釋舞蹈的途徑之一。
-
回想與回響 Echo
渡海之後,只有悲歌?
《刺桐花開》與《台灣,我的母親》已為歌仔戲編演近代台灣故事留下足跡履痕,更勇敢地躍向台灣歌仔現代戲的創發。欲由傳統戲曲的搬演程式過渡到現代戲曲的表現,也許還需要更多藝術工作者的投入,才能為兩者濟渡造橋。
-
表演書房
闔上書本,開始「搖滾」吧!
《搖滾樂的再思考》肯定不是寫給死忠搖滾樂迷的。這本出自德國漢堡大學音樂學教授Pater Wicke的論述性著作,企圖解釋分析改變了世界的搖滾樂。學院殿堂式的思考似乎將它拉拔至某種言說哲學的高度,然而書中多處仔細甚至有點繁瑣的鋪陳算是種「去門檻化」的誠意展現,讓入門者在閱讀過程中一步步形塑出對搖滾樂的基本模組與定義。
-
現代音樂盒
在鐵幕下消失的鋼鐵之聲
莫索洛夫的作品,主要代表了二〇年代蘇聯體制下,前衛作曲家在初接觸音列風格和「鋼鐵主義」萌芽時期的最高結晶。
-
專欄 Columns
巴赫逝世兩百五十年有感
巴赫的生平在二十世紀逐漸呈現出更清晰的面貌之際,除了讚頌他音樂上的成就以外,對於他生平的際遇,我們是否應該也能從中學到一些啓示?至少是在專業的領域裡,避免外行領導内行;以及在媒體中,慎思謹言,不作「假先知」!
-
專欄 Columns
新劇場.新思維
見到國内劇場空間也有朝向新趨勢走的企圖與可能,實在有幾分喜悦與興奮;可是只有硬體的建設或改造,而漠視同步追求深刻的認知與作為,那是不夠的。一定要在理解新劇場形式的由來,它的機能,它的限制,它的優缺點,更重要的它的劇場美學觀點之下,去從事硬體建設,充實理論架構及運作方法,才會產生更大的效應。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龍口下的孫逸仙》爲震災義演 劇作家兼導演愛德華.伊曼紐的劇作《龍口下的孫逸仙》,將頂著「美國國家戲劇獎」得主及「普立茲戲劇獎」入圍決選的光環,於七月中下旬來台為去年九二一震災進行巡迴義演。該戲由愛德華.伊曼紐親自率領「佛萊斯諾州大劇團」演出,將巡迴台中縣、桃園縣、台北市、宜蘭縣等地共八場。 《龍口下的孫逸仙》去年十二月在美國首演,内容是以國父孫逸仙倫敦蒙難記為主軸所鋪陳的三幕廿七景舞台劇。伊曼紐在劇中利用「超現實」手法讓不同時空的歷史人物對話,藉以探索國父被囚十二天中、龍困淺攤的心路歷程,劇中包括關公、孔子、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總統等中外歷史人物都會交錯出現在舞台上。 本身是「台灣女婿」的伊曼紐熱愛中國文化,因為對災民失親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自掏腰包發起這次來台義演的活動。所有場次均不收門票,採取置放捐款箱的方式募款。而該戲來台在台中的首場演出將特別招待九二一災民觀賞。詳情請洽:02-22897897 (編輯室) 二〇〇〇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揭曉 經過五月五、六、七日的激烈競賽,「二〇〇〇舞躍大地舞蹈比賽」的結果於日前揭曉。由於此次參與團體衆多,高達一百零二隊,所以主辦單位為免遺珠之憾,特地增加了十名優選作品獎。 在「藝術舞蹈組」方面,金牌獎得主為羅雅柔編的Dream Body,銀牌獎為陳書芸所編的《心像》,銅牌獎為張淑晶編的Do You Be?,獲佳作獎的有石志如、王有丞、高培鳴、趙孝菁、謝明叡,優選作品則有劉雲霈等十位。 「全民舞蹈組」方面,則由台中市教師舞蹈協會的郭惠良所編的《大家來跳舞》獲得金牌獎,銀牌由朱麗姬的《拍拍舞》獲得,銅牌則為郭美江編的《中華兒女》,佳作獎得主分別為何麗貞、王欽賢及郭惠良的另一齣舞作。詳情可洽中華民國舞蹈學會(02)27071756、09337266927。 (編輯室) 〔大陸〕
-
即將上場
雲門舞集演出林懷民新作《年輕》
可曾觀察過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樣子有什麼特色?在林懷民二〇〇〇年新作《年輕》中,將可以感受到雲門舞者的自在、輕鬆、活力、炫目與震撼,他們高躍,急轉,快跑呈現屬於新世紀的活力。《年輕》充滿通俗性與娛樂性,是一種高明度的色彩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羅北安.謝蘋英
今年八十二歲的羅媽媽,因著今天的訪問還特地去美容院洗了頭,羅北安握著面對訪問緊張不已的母親的手,還打趣地說:「是啊!我們還打掃了房子呢!」 羅媽媽是個標準的眷村媽媽,勤儉持家、和藹可親。憶起當年在眷村裡,喊著羅北安回家吃飯的情景,不擅言詞的她操著一口標準的湖南話,雙手撫著北安受傷的膝蓋,憐惜之情,溢於言表。 或許是因爲跟哥哥年紀相差十五歲的關係,在台「北」市大「安」區出生的「北安」覺得自己其實像個獨生子般地被呵護、成長著。從小學、中學到連續四年重考大學後,考上藝術學院的經驗,羅媽媽只是笑著說:「只要他健康快樂就好了。」 在羅北安的作品中,一向充滿著濃郁的親情與友情,究其原因,羅北安說:「可能是因爲我喜歡『家』的感覺、喜歡回家。」而其中,羅媽媽本著傳統婦女的美德,默默地支持著「家」的力量,我想,這才是觀衆能看到羅北安創作許多溫馨作品的原因。 (本刊編輯 劉守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