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曲
電視劇乎?歌仔戲乎?
許多嚴謹的考慮,在歌仔戲表演中變得無關緊要,這是否意味著進入電視界的歌仔戲,終究已經像電視劇一樣,日益地商業化、商品化,以觀衆的口味做爲製作的標竿,以通俗有力的趣味,得到雙向的滿足,即使回到專業的表演舞台上,亦不能改其「本色」。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蹈表演與評論的意義空間
舞評要讓舞作與其表演的可能意義可在不同的劇場與國度中釋放,並與不同觀者產生更多的意義交織,而不是讓來自舞評者、編舞者、表演者或記者的某種權威式評價,壓縮意義的生存空間。
-
回想與回響 Echo
西哈諾的大鼻子「嗅」到了什麼
西哈諾有個大鼻子,他嗅到了詩歌的美與愛的眞諦。觀衆也帶著靈敏的五官來感覺西哈諾的魅力。而觀衆除了在視覺上了解劇情之外,也會期待在歌聲裡感覺到十七世紀的文化感情。
-
回想與回響 Echo
改編的劇場效果與美學價値
劇場效果不必然等同於美學效果。更改的如果是標題,影響所及可就不只是語義的表達。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的《亂事家人》,改編英國劇作家考爾德的喜劇《乾草熱》,就是個例子。
-
回想與回響 Echo
崑曲札記
崑曲命不該絕,或正是它具有每一種偉大藝術必備的多重性。而做爲舞台表演藝術,多重性指的不單是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劇本,更是各項劇場要件的個別高度發展與互相糾葛。決定崑曲命運的不僅是劇本的文學或社會價値,也是它的音樂、表演形式和演員。
-
里程碑 Milestone
無賴與靈修者的雙面一體
在浦浪克百年慶的今年,回顧他於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時,從他創作上明顯的風格變化中,可以看出他性格上的雙重性,同時,似乎也反映出當時法國文藝思潮的演變。
-
歐陸劇場
戲劇在生命的軌道上運行
史泰勒執導的劇作範圍橫跨古希臘到現代,他認爲展現原作的精神更重於自我的詮釋,劇評家多賀認爲,史泰勒總是審愼處理劇本、作者與戲劇形式之間的問題,呈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可能最足以作爲二十世紀導演的代表。
-
歐陸劇場
此景可待成追憶?
以《再會三部曲》無人不知的傳奇劇照當德國戲劇雜誌《今日戲劇》九七年十月號探討駐院劇團危機主題的封面,不僅因爲本戲爲柏林「戲院」的招牌戲之一,更重要的是,《再會三部曲》之所以成功,全繫於十六名演員無懈可擊的默契,使觀衆深刻感受到台上所見爲現代社會的縮影。《再會三部曲》可謂一駐院劇團的典範之作。
-
工作坊
威爾斯的另類聲音
表演硏究中心(CPR)一九八〇年中期改組之後,除持續推出創作,並開始製作與引薦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與另類的表演藝術,舉辦各式形色的工作坊、示範講習、大師課程、座談、學術硏討,與論文發表會等等活動。透過硏究、分享,CPR正戮力扮演著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
表演書房
「喇嘛與欽」的救贖之水
在巴爾巴筆下,葛羅托斯基的神話性色彩漸然褪去,年輕劇場人的靑澀、笨拙、孤僻、狂熱、奉獻、達觀使得大師更具人性,而値得一書的是,作者不畏劇場硏究瑣細的罄竹難書,將整個葛氏體系的崛起置放於宏觀的歷史脈絡,同時那些曾經在葛氏探索中投下心力的無名英雄,也得到較爲公平的關注。
-
交流道
北京演員眼中的台灣導演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賴聲川在北京排演的《紅色天空》所引起的紅色效應,雖然並沒有產生撲天蓋地的轟動,但也爲疲軟不振的大陸劇場帶進一股淸新、自然、動人的生命力。今年六月,北京版的《紅色天空》將在台北登場,本刊特別專訪參與此劇的一級演員林連昆,談談他此次合作的經驗。
-
現象視察
背負與跨越
當我們目睹且參與了台灣現代劇場在二十世紀末最後的一場硏討會之後,即便許多要求與期待硏討會修正改進的聲音此起彼落──諸如硏討會的主題分類與命名、論文的蒐集對象與順序安排、論文講評人與發表者組合的適當性,甚至是論文發表與講評討論互動交流的時間分配等技術細節等等;然而,也肯定了劇場/戲劇活動在台灣的歷史價値體系上需要不斷地被重新思考的事實。
-
現象視察
社區的劇場實驗
目前台灣對於社區劇場的窄化觀念是我們至今難以衝破的藩離。這些窄化觀念不外是將社區劇場功能化、業餘化、以及過度渲染的集體化,換言之,許多人提及社區劇場不免聯想,它必須從事社區服務,如環境保護、關心受虐兒、獨居老人、甚至流浪狗等不屬劇團的工作;這些狹隘觀點極大地限制了社區劇團體的發展空間。
-
專欄 Columns
Scenography及其他 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
專欄 Columns
公共電視貼近你的心
媒體是社會公器,公共電視不只是一個媒體,還是一個文化機構,公視的節目不只是電視節目,還是一個以節目形式來進行觀念傳遞、觀念互動,提供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場域。
-
專欄 Columns
音樂文字會式微嗎?
文字有其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穿透力,當樂譜無法對一般大衆構成意義的時候,文字還是一種比較貼近的詮釋。客廳的電視即使三十九吋,也無法框住音樂廳的舞台;手上一份精心編寫的音樂雜誌儘管只是菊八開,卻可能開向一個無限寛廣的音樂世界。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藝術行政人員策略經營研習班」招生 藝術行政工作牽涉浩繁,舉凡企劃、宣傳、執行、財務、律法等等實務,都是藝術行政工作人員絕不可或缺的實務經驗。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與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敎育中心合作,設計了「一九九九藝術行政人員策略經營硏習班」系列課程,分爲「理論組」以及「實務組」,由淺入深,讓有志於藝術行政工作者,能逐步跨入藝術行政的領域。 「實務組」課程邀請了國內藝文機構中資深工作人以及文化學者,包括雲門舞集行政總監、擊樂文敎基金會執行長、台北愛樂電台公關經理、年代售票系統總經理等人,敎授藝術行政工作中各項擅長與技巧。課程共計三十四個小時,自七月起開課。 「理論組」課程則試著用不同的角度與模式,思考自己的角色與定位,以及所謂「文化藝術」,到底能和「人」產生哪些更不同的交集變化。「理論組」課程,由學術界敎授主講,探索「藝術行政」最大的可能性──從自我角色的認同、遠景規劃開始,再以「傳播者」的角色,理解並符合這個「社會」對於藝術的需求,明白如何因應「經濟」帶來的風潮,抓住觀眾的「心理」欲念,加上大量「創意」的滋潤,有效「行銷」。課程共計三十個小時,七月底開始上課。 每組名額以三十名爲上限,報名「理論組」者有資格限制。「實務組」課程費用爲四千元整,「理論組」則由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贊助,免收費用。 報名日期自六月一日起至十八日止。 洽詢及報名電話:02-27237545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 (編輯室) 「民俗藝術終身成就獎曁特別貢獻獎」得獎名單揭曉 近年政府部門針對傳統民俗藝術設立許多獎項,包括敎育部「民俗藝術薪傳獎」、「民族藝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傳統工藝獎」以及由台灣省文化處特別針對地方藝人或團體所主辦的台灣民俗藝術節「民俗藝術終身成就獎」曁「民俗藝術特別貢獻獎」等。其中由文化處舉辦的「民俗藝術終身成就獎」爲獎勵個人,需年滿六十歲,長期從事傳統民俗藝術創作並熱心推廣者;「民俗藝術特別貢獻獎」則是獎勵個人或團體長期從事調査、硏究,或長期竭力維護、推動傳統民俗藝術而成績卓
-
即將上場
十方樂集音樂劇場
十方樂集所策劃的「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首先安排盧炎作品發表曁座談會。盧炎爲國家文藝獎得主,是台灣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節目中除了演出盧炎代表作品:鋼琴組曲、打擊樂三重奏、長笛與鋼琴二重奏、浪滔沙七重奏等,做成紀錄外,並在音樂會後由盧炎傳記執筆者──詩人陳黎主持座談會,讓觀衆和盧炎做面對面的交流。
-
台北
廣東實驗現代舞蹈團的敎母──楊美琦
身爲廣東舞蹈學校校長的楊美琦,其實可以乖乖從事編舞的工作,但是她卻覺得有更重要的事必須進行,那就是鼓吹現代舞。文革之後雖然撥亂反正,不過現代舞的自由思想與意識型態仍非政府所期許。
-
焦點
比利時文化之旅
從小提琴巨匠易薩伊到現代著名男中音喬凡登、電影《絕他艷姬》等,比利時在國際表演藝術舞台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論及美術和文學大家,也同樣是人才濟濟,留名靑史。前往比國從事一趟藝文之旅,定然不虛此行。 第一站比京布魯塞爾就足讓任何人流連忘返。被法國文豪雨果讚嘆爲「世界最美的廣場」──比京大廣場(Grande Place),歷史歲月映照於光彩奪目的建築上,金壁輝煌,鄰近的小尿童雕像,也是令人莞爾卻不可錯失的景點;此外,現代美術館典藏許多保羅.德爾沃、馬格利特的超寫實畫作,美不勝收。歐盟總部辦公大樓、比利時建國五十週年公園、以及用鐵分子模型再放大兩千億倍的原子球等,均是舉世聞名的參觀標的物。抽空到德孟雷歌劇院看表演、或是赴收藏四千餘件樂器的「樂器博物館」參觀,更是愛藝人的最佳去處。 除了布魯塞爾,比利時第二大城──安特衛普的人文歷史和壯闊繁榮的經濟,是安市在世界鑽石批發中心之餘,最恆久吸引觀光客前往的本錢。美術巨匠魯本斯的故居就在安特衛普,値得參觀;舊市區大敎堂高懸的魯本斯名畫也是視覺焦點。 無論是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或列日,各城的音樂院都屬於金字招牌,擔負傳承古典樂的任務,名師雲集。近年來以「根特影展」讓台灣民衆逐漸知曉的名城──根特(Gent),除了有高水準的音樂節之外,聖巴沃大敎堂內的美術巨匠范.艾克名作《神秘的羔羊》,更是鑑賞家的最愛。 有北方西歐「北方威尼斯」美稱的小城──布魯日(Brugge),可以爲比利時藝文之旅畫下美麗的句點。原因是這座千年古城美得令人目炫,運河環繞,全城不見一座現代建築。小橋流水,是畫家旅行寫生的勝地;小城內的修道院,幽靜似世外桃園;聖母大敎堂內陳列米開蘭基羅名作《聖母聖嬰像》,更是百聞不如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