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台前幕後
失去舞台的彩繪佈景
當時一錢黃金市價八十元,而一幅普通的歌仔戲戲台佈景四十五元,價値不菲,戲班頭家爲了好看和吸引觀衆,爲了拚過別班和舞台特效,對此卻樂於投資。他們親自與佈景師接洽,備妥食宿,請佈景師到戲院畫佈景。透過當年在台北是第一高價位的佈景師曾耀宗,我們來回顧一下歌仔戲幕後這項受敬重又好轉食的行業。
-
台前幕後
生花妙手再賦歌劇新意
在歌劇欣賞上,近幾年本地愛樂者已漸漸脫離「純粹欣賞音樂」的階段,導演的手法與舞台設計的展現,逐漸受到觀衆的重視與期待。就《阿依達》而言,較之前次日本籍導演粟國安彦的傳統寫實手法,這次遠自瑞士請來的年輕導演基.蒙塔朋,在手法的呈現上,則給了觀衆更多想像與思考的空間。在《阿依達》首演前夕,作者與導演就此次的重新製作,進行訪談。
-
音樂
歌劇新視聽時代 從導演的手法看《阿依達》
在國外,欣賞歌劇演出早已從聽歌劇跨入有視聽享受的看歌劇了。唱得好應該是「基本配備」,眞正該欣賞的是指揮、導演與視覺設計上的「新意」。這次《阿依達》第二次在國家劇院演出,我們該關心一下:與前一次製作不同之處?詮釋手法可有新意?主事者在歌劇製作能力上是否較前次精進些?
-
戲劇
歡樂溢劇場,笑聲盈滿座!
「從觀衆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喜劇仍然是擁抱觀衆的票房靈藥。」
-
戲劇
《都是當兵惹的禍》劇評
「綠光」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向元雜劇取材,大量運用、轉化京劇的表演程式,爲「中國歌舞劇」指出可行的方向。
-
回想與回響 Echo
廢墟裡的革命遊戲
「破爛節和飆舞爲人們帶來的遠景,恐怕不是革命或解放的許諾,而是權力更爲精密滲透監控、更爲『人性化管理』的時代業已來臨。」在本刊上期對「1995年小劇場」做回顧之後,本文作者更提出了「解放」與「革命」口號以外的沈思。
-
回想與回響 Echo
給劇場同志的一封公開信
「幾年下來,我們社會似乎安靜詳和了些。因此有人說小劇場的批判性沒有了,我很不以爲然。因爲我們的體制還在,社會不平之處,所目歷歷,更何況所謂批判,不應只是批判外在的對象,也要批判自己,怎麼會因爲形式上的轉變就有這樣的想法?誠爲異哉!」
-
大陸劇場
光芒掩蓋下的陰影 上海戲壇風景線
上海人好時髦,曾經這裡是夜夜笙歌,曲藝演出鑼鼓喧天,各種劇團、戲班擁有著固定的捧場觀衆,但因著時代環境的改變,年輕人追求著新鮮娛樂,原先的傳統劇場流失了大批觀衆,如今上海的京、崑、越劇團都面臨了創作及經營上的生存掙扎。相較本刊三十八期上海專輯「正面」介紹上海表演活動,作者提出了「另類」的反思。
-
戲說新語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
歌仔戲傳統四大件樂器,在表現劇種的地方特色上,它們是別種樂器所無法取代的。但是當歌仔戲的表演內容開始向更廣度的縱深發展,爲求完整而豐滿的呈現戲劇內涵,音樂亦必須擴大層次,增加節奏力度與和聲的厚度,以及樂器音色的多種變化等等。這時,傳統四大件的伴奏便感到力不從心了。
-
出版快報
這一代的京劇成績單
在電腦螢幕上,隨著滑鼠的操作,見到生、旦、淨、丑的形象,聽到了鑼鼓、絲竹的音樂,調度龍套的走位,已有兩百歲的傳統京劇,頓時間似乎年輕了起來。
-
專欄 Columns
階段意義的文化藝術基金
台灣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我們也許該把它的運作方式和角色功能定位爲「三十年(或四十、五十年)後可以功成身退的文藝基金」。也就是說,它不必是一個百年不竭的財源,卻必須是一個在三、五十年之間能培養藝術界的自我成長、茁壯,乃至於進一步成爲扶植後起者的團體的關鍵角色。
-
專欄 Columns
「過度呈現」和「過度解釋」
當評論者自居獨大的位置,他的主觀性即超過了相對客觀的溝通基礎,而去曲解他人的作品;而同樣的是,當一個作者自居高於他要敍述的對象,他也就會遺忘了對象存在的具體情境,於是「過度呈現」遂無法避免,他會自居於上帝的位置,根據自己的秘思邏輯而編排想當然的「事實」,這已非「另一種詮釋」,而是「角色性格暗殺」。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文藝季」全國總動員 由文建會策劃的年度盛大活動「全國文藝季」,今年結合了二十四個縣市立文化中心,以五大主題呈現各地文化風貌,分別是:人文藝術、宗敎民俗、產業文化、社區營造和族群特色。其中屛東縣提早於去年秋季舉行了「半島藝術節」,其他地區則是從今年二月持續進行至六月;二、三月活動依序爲:宜蘭縣「公館陶源」、澎湖縣「赤崁農漁滄桑」、台東縣「寒單爺出巡」、高雄市「高雄港海洋文化祭」、南投縣「玉山澗、集集線、蛇窯情」。活動地點從文化中心到各鄕鎭社區的寺廟、公園,以親近民衆的方式達到全民共同參與的目的。各縣市的詳細活動行程可與文化中心洽詢。 (編輯室) 台北國際樂展春季上場 由文建會主辦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承辦的台北國際樂展,今年三月展開系列活動,包括音樂節目演出、音樂創作比賽、現代音樂樂譜展以及世界民族樂器展。 音樂節目自三月巡演至六月,有上海弦樂四重奏、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日本鬼太鼓等世界各國的團體,以及演奏名家羅斯托波維奇、陳毓襄、宋保才等人,再加上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台北民族樂團等共襄盛會。 此外「音樂台北」音樂創作比賽將於四月十三日舉行決賽,兩廳院並企劃兩項展覽──現代音樂樂譜展(4/14〜5/12)、世界民族樂器展(3/2〜4/7),呈現多樣化的音樂內容。 〔香港〕 香港藝術節開幕 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二十四日開幕,節目陸續進行至三月十七日。此次應邀演出的團體與個人來自世界各國,將演出一百多場音樂、戲劇、舞蹈節目。今年的藝術節並且企劃了兩大主題:拉丁美洲系列和亞洲邊緣系列,還有相關的意識型態藝術作品展覽活動。 香港藝術節自一九七三年開始創辦,已經成爲香港藝術界的年度盛會,今年由來自法國的「里昻歌劇院芭蕾舞團」揭開序幕,正式進入第二十四個年頭,閉幕節目則由「列寧格勒牛仔黨」新潮演出。 (編輯室) 〔大
-
即將上場
童眞與溫馨的記憶──水柳樹的抱抱樹
南台灣喜愛兒童劇的觀衆們,將和小蕃薯兒童劇團共度溫馨的春天。 小蕃薯兒童劇團是高雄縣立文化中心的實驗劇團,今年的開春新劇《水柳村的抱抱樹》,由兒童文學家李潼編寫,其原童話版創作曾獲「海峽兩岸童話獎」。《水劇》邀請蘇來擔任音樂製作,遠赴義大利編製樂曲;服裝方面由蔡毓芬設計,孟振中擔任舞台設計,呈現一個寫實且親和的中國式童話印象。 《水》劇從一顆老柳樹出發,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結構的改變,和村民間產生了微妙的互動關係,呈現一齣饒富童趣,溫馨而發人省思的兒童劇。
-
焦點
由基金會經營一個老人劇團的可能性
台南文化基金會和文化中心所支持的魅登峰老人劇團自三年前起,就持續的推出以老人為主的訓練及其它藝術類活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顧潤十年
起於八〇年代的小劇場,由於政治環境的丕變,政治議題成為小劇場一路發展的主要訴求。九四年的小劇場,除了有與官方因准演證問題而引爆的大對決之外,人間劇展的「收編論」亦讓小劇場一時硝煙四起。反觀九五年,在台北縣另一種「官方」體制主導下,「身體表演祭」裡公然的裸體演出、「破爛生活節」在板橋啤酒廠的大膽作戲,以及十幾個團體在自家人的咖啡廳內推出接續五個月的「四流巨星藝術節」,一些比「傳統」小劇場更邊緣的團體一一正式登場了。在解嚴前夕小劇場運動開始發展至今近十年,小劇場這個一向較封閉的「領土」內是否開始發生「質變」?我們除了為讀者回顧九五年重要事件外,亦請來了小劇場的老人類、新人類,共同為九五年小劇場做一次澈底的體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破爛老公公──吳中煒
從「甜蜜蜜」主人到兩屆破爛節的「製作人」,吳中煒儼然已成為這一股劇場地下運動的中心人物。
-
樂界越界
在最多的框限下發揮最大的創意 陳揚談廣吿音樂創作
對一個現代人而言,廣吿的無孔不入與無所不在,確實已經在生活中造成了驚人的影響力。它不但成為人們消費採購的重要資訊來源、也是一般民衆對新商品甚至新事物判斷的依據,因此,各種產品投注在廣吿上的財力和精力,往往並不亞於產品本身。 最具挑戰的創作型式 一支精彩的廣吿片,不但要有創意及好的畫面,具有畫龍點睛效果的配樂更是不可或缺。廣吿音樂可以營造感覺、鋪陳氣氛、突顯重點、加強印象,所以一隻好的廣吿配樂的旋律必須能朗朗上口、予人強烈印象,才能讓產品在衆多的同級商品中脫穎而出,達到最出色的宣傳效果。 提到廣吿音樂的創作,陳揚可以說是箇中高手,十多年來,他的創作數量多得嚇人,連自己也算不淸楚到底是三位數字還是四位數字。其中最令人熟悉的旋律包括:伯朗咖啡、黑人牙膏、白蘭氏雞精、佳麗寶化妝品、摩黛絲衛生棉、棕欖洗髮精。好像飮料和婦女用品特別喜歡找陳揚作廣吿音樂,也許因為他的音樂總是洋溢著特別多靑春浪漫的氣息吧! 短短幾秒的廣吿片,看來炫爛又多彩,但其背後卻集結了不知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對創作者陳揚而言,寫作廣吿音樂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磨練和挑戰。廣吿是有任務性的,要注意到產品的屬性、區隔、賣點,寫曲的時候更要有絕對的敏銳度,短短二、三十秒的時間,所有起承轉合都必須在瞬間一氣呵成,音樂還必須跟著畫面走,配合一定的秒數「在最多的框框、最多的約束中,卻要發揮最大的創意。」這是廣吿音樂最可怕卻也最迷人的地方。 債主家中坐,腦中還是一片空白 雖然已經是這行的老手,陳揚還是覺得寫作廣吿音樂壓力最大,幾秒的音符,靈感來時,可能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就完成了;有時寫作的時間卻要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兩個月都有可能。在創作過程中更是趣事不斷,有一次,陳揚為一支廣吿寫了兩種版本的音樂,委託人兩首都愛不釋手,深怕放棄其中任何一段就會被別家廣吿公司買走,最後決定兩首都要。當然,並不是每次做廣吿曲都這麼順利,碰到態度惡劣、要求刁蠻的業主時,陳揚也有與對方大吵一架、甩下「不幹了」的紀錄;有時候時間緊迫,對方已經逼上門坐在樓下等了,陳揚還躱在樓上不敢出來,腦筋一片空白。 酸甜苦辣
-
即將上場
台北經典鋼琴三重奏
「台北經典鋼琴三重奏」的三位成員是:小提琴洪千貴、大提琴吳姿瑩、鋼琴羅玫雅,此次音樂將詮釋三位年代相去不遠的作曲家作品,曲目有孟德爾頌《第一號鋼琴三重奏》(OP49)、史特拉汶斯基《第一號鋼琴三重奏》以及蘇克《c小調第二號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孟氏創作第一號鋼琴三重奏時正値三十歲,此時的孟德爾頌已與心儀的牧師女兒賽西爾結婚二年,這首熱情浪漫的曲子,適足以充份反應出這位作曲家幸福的愛情生活。史特拉汶斯基是一位風格多變的俄羅斯作曲家,先後歷經了「俄羅斯時期」、「新古典時期」及「序列技法時期」,其作品富含超現實的精神領域及自由活力的音樂內涵。蘇克是捷克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師承同在布拉格的國民樂派大師德弗札克,深受其簡潔及鄕野情趣的影響。
-
即將上場
加拿大藍菲爾德獨舞
出生於紐約的達爾辛妮雅.藍菲爾德(Dulcinea Lan-gfelder),自一九七八年起定居於加拿大蒙特婁,曾在紐約及巴黎學舞,在巴黎時並研習默劇,參加蒙特婁的舞團演出,並為CBC及魁北克廣播公司多齣舞作擔綱演出。 藍菲爾德為劇場、電視及音樂劇等編寫過二十多齣作品,並在歐洲、美國及加拿大各地國際藝術節中,演出自己的創作。她的四部作品《惡性循環》、《鄰家貴婦》、《OK哈奇》及《一個手提箱女子的肖像》,以個人風格的技巧與釋放幽默感的手法,跨越了戲劇的動作研究與流行娛樂之間的鴻溝。這幾部深具原創力與強大力量的作品,源自其個人與專業的經歷。藍菲爾德富於啓發性的演出、多樣化的風格,和其作品中喜對社會現象的諷刺,使她榮獲一九九〇年蒙特婁新聞報頒發之「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