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環球舞台
歷久彌新的法國喜劇
團齡三百一十五年的法國喜劇院,今年到紐約演出了《唐璜》和《反覆無常的戀人》兩齣歷久彌新的古典戲劇。這個每年有八百場定期及巡迴演出的劇團,是法國最具傳統而受尊敬的劇團。
-
環球舞台
新音樂的挑戰者 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團
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的名稱來自古希臘巨人的名字,Kronos是希臘傳說中統治世界巨人族的成員,他吃了親生孩子,閹割了自己的父親,是個叛逆之子。以叛逆、開拓爲主導思想的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團是由樂團的領導人兼藝術總監及第一小提琴家大衛.哈林頓於一九七三年創建,該團對傳統古典室內樂的形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成爲當代音樂的代言人。
-
藝鄉人
在美國揮舞出一片天 專訪舞蹈家陳乃霓
來自台灣的舞者兼編舞家陳乃霓,在一九八八年於紐約創立自己的舞團,經過多年的耕耘,羽翼漸豐。這個每年三百多場演出,經費二十餘萬美金的舞團,已經成爲繼陳學同舞團之後,美國東岸由華裔編舞家主持的主要專業現代舞團。
-
藝鄉人
曰Mi Fa;曰索拉 側寫作曲家劉索拉(Liu Sola)
劉索拉,一個被《紐約時報》樂評人標以「前衞」藝術家的女子,一個出身大陸正統音樂訓練卻愛Beatles勝於貝多芬,在大陸已小有成就之時,卻毅然抛下遠赴異鄕重新來過,在學、看遍各地音樂特色後,融入中國音樂,並以開創出更多可能性,重新定義人聲。
-
後新聞
弘宛然泡水
適才與國光劇團合演人偶實驗劇的弘宛然布袋戲劇團,在「賀伯」肆虐下,劇團淹水,戲偶、戲服、資料、什物、器件全數泡水。這支師承老藝師李天祿的薪材,還能點燃星星之火、接戲續薪嗎?
-
戲劇
《黑夜白賊》的這些人和那些人
劇中「陰陽怪氣」的老厝,潛伏著人性的弱點和秘密,開始時的各類水聲,祇是個預警,家裡的每個成員都像一座孤島,無法溝通,心事祇能向天和海訴說,於是一步一步邁向沈淪。
-
戲劇
由《背叛》談外來劇本的搬演
「台灣藝人館」選擇《背叛》做爲創團劇目,在語調和氛圍的掌握上都頗見功力。但是套句英國人慣用的壓抑語,「仍有許多値得改進之處」。
-
回想與回響 Echo
當小說遇見小劇場 WINDOW劇團高雄啼聲初試
高雄在地的WINDOW劇團,將去年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刊出的短篇小說作品《荒土舞踏》,改編成劇場形式演出。算是一次「文學劇場」的嚐試。
-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8
粧龍像龍、粧虎像虎,粧此一物,而使人笑其不似,是求榮得辱。
-
戲說舊話
魯迅的戲劇觀(下)
或許魯迅與戲劇的關連,最弔詭的情況就是,他留給我們一部自以爲與舞台演出無關的散文詩劇,而在他逝世之後一個甲子的今天(魯迅逝世於1936年10月),我們卻發現〈過客〉不但可以上演,還和當前的實驗劇場所做的前衛藝術探索,是同一個脈絡的創新工作。
-
專欄 Columns
城市與鄕野之間
社會的關懷是一種人生經驗,在學習藝術之前與之後都會發生。而學習期間正是他們反省與體味人生的時機。這個時候,他們所需要的是沉思、默想,去消化一切,產生作品。藝術家的一生是不斷的學習與蛻變,離開學校後去結合生活與創造也許是更有收穫的。
-
專欄 Columns
他山之石
我們的「職業」交響樂團團員與音樂敎師們,在我們爲自己的利益爭論不休之時,是否能先想想,在我們的社會中到底是否有足夠支持音樂(古典音樂)活動與支持展演古典音樂團體的群衆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否定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
專欄 Columns
歷史脈絡中的小劇場
小劇場的定義爲何?從六〇年代的李曼瑰起,「小劇場」這個名詞就一直被延用至今,但它的意義卻不斷地處於飄忽不定的狀態。如果說「小劇場」的定義是反傳統、反中產階級、反主流文化、反資本主義(這是套用西方的定義,同時也是個人比較傾向的說法)。那麼,台灣眞正的小劇場要一直到解嚴前幾年才發生。
-
即將上場
台北故事劇場《極度瘋狂》
台北故事劇場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一月,由團長郭子、陳培廣編導、孫法鈞編劇,以及郞祖筠、張玉嬌、王道揚等知名演藝人員所組成。不論就戲齡、年齡以及知名度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年輕且具潛力的戲劇團體。繼六月《愛在一吻蔓延時》之後,緊接著推出描寫現代都會的溫馨爆笑喜劇《極度瘋狂》。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文化藝術認同卡藝文界增闢資源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大安銀行籌劃的「文藝卡」,於七月十七日由基金會執行長陳國慈和大安銀行董事長陸潤康簽訂合作同意書,預計明年元月文藝卡正式開跑。 陳國慈表示文藝卡將讓民衆培養出文藝消費習慣,也爲藝文團體開發新的支持管道。這是基金會、文藝團隊和銀行三贏的策略。 而文化藝術卡每年的年費則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獲得,基金會預估藝術認同卡可以推出三至五萬張,因此基金會每年約可增加四、五百萬元的收入。 目前已確定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民族舞團、屛風表演班、九歌兒童劇團、蘭陽舞團、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表演工作坊、紙風車劇團、果陀劇場、台北藝術家合唱團、雲門舞集、明華園歌仔戲團等加入推卡行列。 爲了讓「文藝卡」有突出的卡面設計,基金會也和中華民國平面設計協會合作辦理徵稿,獲選者可獲得奬金十萬元。 詳情請洽(02)7065282。 (編輯室) 高市歌仔戲交流熱絡 明華園提出的「交流與傳承──明華團歌仔戲團與高雄市傳統歌仔戲劇團聯合匯演」的計畫,獲得高雄市熱烈回應。 明華園希望透過聯合匯演的方式,傳承現代劇場的經營理念與實務經驗,扶植具有潛力的地方劇團。日前市府敎育局邀集高雄市劇藝協會、歌仔戲促進會及市府環保局、社會局、勞工局、稅捐處、文化中心管理處、南區郵政管理局等單位協商,在各單位的年度大型慶典活動中,安排這項聯合匯演節目。 明華園初步希望與高雄市富潛力的劇團合作,包括前兩屆高雄市歌仔戲比賽的優勝團體,和新春玉、小倩、新麗興、麗聲四團,再於高雄市現有卅七個劇團中找出其他具有實力的劇團來共襄盛舉。 總計今年度明華園在高雄市會有八場聯合匯演,總經費四百五十萬元。八場演出中,七場是戶外大型公演,每一場均由明華園與高雄市一個劇團合作,最後一場在文化中心室內舉行的聯合大匯演,則由七個地方劇團與明華園同台演出。 (編輯室) 花蓮的劇場「洄
-
台前幕後
私房練功
武俠小說會帶給藝術創作者怎樣的養分和影響?從私房「練功」一直練到劇場的過程,又有怎樣的轉折和趣味呢?爲此,我們採訪了參與《天龍八部之喬峰》的三位藝術工作者;以及,曾經創作《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音樂作品的作曲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五月,一個劇場能量很高的月份
五月初,「現代劇場硏討會──台灣小劇場1986〜1995」連續四天在台北舉行。會中進行了論文的發表、座談、及交流會報。 如果說硏討會爲「小劇場史」進行了耙梳整理的工作;那麼,國立藝術學院以台灣史爲題材,融合說唱、民俗,在五月推出的《紅旗.白旗.阿罩霧》,則是爲以台灣史爲議題的劇場提供了一個討論的基礎。 《表演藝術》雜誌在這兩項「劇場的歷史」、「歷史的劇場」事件發生過後,分別舉辦了兩場座談會。我們在會中發現,這兩項議題的討論都無可避免的必須面對「劇場的觀衆在哪裡」、「劇場的精神」、「劇場與體制的關係」等問題。 五月似乎是劇場能量很高的月份,在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之後, 希望劇場的理論與實踐能產生新的面相。
-
樂界越界
歐、美、亞洲電影配樂概況
正統音樂敎育出身的史擷詠,在轉而投入國內影展配樂工作這麼多年來,自認最偏愛美國好萊塢式的電影配樂表現方式。這種樂曲結構龐大,情感表現澎湃,最具「炫」的效果的表現手法,也在史擷詠的電影配樂作品中重現,他爲中影公司電影《靑春無悔》所作配樂,即遠赴北京,邀請中央交響樂團演出;而能能電影公司《阿爸的情人》一片中的配樂,也充分發揮這項特質。 對他而言,爲一部電影作配樂,平均必須花上三至六個月的時間積極投入。首先在看完脚本後,會先與導演做一番討論,隨後到拍片現場實地觀察,等到作品的毛片出現後,這才正式進入作曲的歷程。這番下工夫的處理過程,也是史擷詠經過多年摸索後的所得。 根據史擷詠的評析,國內並沒有所謂「電影工業」可言,而在歐美電影的配樂早已形成一門專業。到目前爲止,國內要建立起這門專業,根本「不可能」,原因是每一部電影配樂的製作都是臨時組成、因陋就簡,加上投資在此的資金往往並不充裕,以致於成不了氣候。 在一部電影作品中,電影配樂甚而具有催化劑的功能,而製作電影配樂也往往是高度技巧的操作。史擷詠也藉此分析了當今歐、美、亞洲電影配樂的發展現況。在國際影壇最具強勢的美國電影,對電影配樂相當重視,往往每一部電影都爲音樂部分預留空間,而且樂曲結構龐大,片中都具有濃厚的音樂色彩,堪稱電影配樂的主流。「藝術電影」的大本營──歐洲電影,則以原創性高、具地方色彩、講求個性化的特質,成爲電影配樂的另一大宗。此類電影常會有音樂部分已先完成,而電影才後續進行的情形,配樂部分往往可以自成一格,而且樂曲採較精巧的風格,是相當個性化的表現。 亞洲方面,日本電影走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雙向並行的路線,配樂部分則兼具古典與流行的風格。至於中國電影,大陸方面尙處於四、五〇年代舊時代的地方風格,配樂部分不成氣候。香港方面則是全然的商業化,可以說沒有電影配樂可言。台灣呢?堪以「變」字形容,而且是兵分多路發展。史擷詠認爲就國內的現況而言,電影配樂的處境是相當悲觀的,國內導演不喜歡配樂,而且不注重對聲音的「想像力」,如此一來,缺乏發揮的空間,就難以培養出人才,於是也無法期待好作品的出現,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現象。 「電影配樂」在國際樂壇已走出灰色地帶,逐漸形成主流,而且相當引人注目,國內也感受到這一股強盛的音樂魅力,儘管囿限於
-
即將上場
華燈劇團臺語劇《風島之旅》
華燈劇團此次和來自美國兩位從事雕塑及視覺媒體藝術家謝茵、巴特合作。他們從事多媒體表演已有多年。此次來台將介紹多位美國當代多媒體藝術家作品,及其個人在美發表的多媒體表演作品。並於八月三日、十日各舉辦一場座談,和與會人士探討其創作形式及方法。他們設計作品將在《風鳥之旅》演出中,呈現給觀衆新的劇場感受。 《風鳥之旅》改編自劉克襄的小說《風鳥皮諾査》,內容描寫鳥類遷徙和生存的過程,藉此探討自然生態及人文環境的對立與包容。爲此,華燈特別邀請生態作家劉克襄和觀衆分享鳥類的世界,帶給大家一個充滿感性與活力的夜晚。
-
即將上場
吳思珊打擊樂獨奏會
吳思珊,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從在國立藝術學院時期就加入朱宗慶打擊樂團,之後遠赴法國,受敎於知名的打擊樂家加斯棟.席勒維斯特,取得第一獎演奏文憑和卓越評賞獎演奏文憑,目前再度回到朱宗慶打擊樂團。 喜愛嘗試不同類型打擊樂曲目的吳思珊,在她這次第二次獨奏會中安排了豐富曲目。包括祖魯克曼的〈水的倒影〉、史托克豪森的〈鋼琴獨奏曲〉、塞那奇斯〈沙法〉等,每一首皆是打擊樂的經典之作。觀衆可以細聽樂曲和演奏者想傳達的感覺,以及樂器聲之美。 除了聽覺的享受之外,亦有呈現視覺效果的「戲劇音樂」曲目,演出者利用肢體動作的表演,來加強音樂與觀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