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
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去年底首次嚐試擴編演出,獲得愛樂者極大的迴響,此次除由樂團的成員擔綱之外,並邀集了聲樂家黃瑞芬與多位傑出演奏家擔任客席,合作演出。演出的曲目完全著重在法國系列作品,包括浪漫派代表作曲家佛瑞的歌曲〈美妙的歌〉、c小調鋼琴四重奏,以及浦朗克爲鋼琴與木管五重奏所寫的「六重奏」等作品。
-
即將上場
柏林愛樂的十二把大提琴
由一打大提琴家所組成的室內樂團,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組合,更何況他們都是世界超級樂團──柏林愛樂的成員。來台演出的曲目有古典名曲,也有披頭四的流行曲改編。 十二把大提琴飽滿低沈的吟唱,怕不把聽者的心弦撩撥的不知如何是好,更怕讀者看到這則預吿時手中尙空空的,只有等待下一回了。
-
即將上場
鄭吉宏1994打擊樂獨奏會
去年夏天才由法返國的鄭吉宏,年紀不大,學習打擊樂卻已有十四年的歷史。民國七十七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並獲該校協奏曲比賽首獎。八十年獲選爲樂壇新秀,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曲終人不見」。同年,他更遠赴法國國立Rucil Malmaison學院進修,而靑商總會在今年一月,頒給他「十大傑出靑年薪傳獎」,獎勵他對於打擊樂的盡心盡力。 本場音樂會有著台灣人最純樸的個性與法國最現代的氣息,曲目包含五首不同國籍音樂家的現代打擊樂作品:〈彈跳〉、〈幻象〉、〈歐瑪〉、〈主題〉、〈躍動的木琴〉。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皇冠推出舞蹈夏令營 皇冠舞蹈工作室推出「舞蹈夏令營」,分別硏習芭蕾(由美國的Joseph Levinson指導),現代舞(由香港的彭錦耀及美國的Thomas Warfield指導)及舞蹈風格(紐約大學的敎授Marcia Siegel主講,羅曼菲擔任翻譯),上課時間由7月4日開始,詳情請洽716-8888。 (編輯部) 〔大陸〕 女子交響樂團籌組 爲了迎接一九九五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大陸將組建中國第一支女子交響樂團,這是日前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正式發佈的消息。據她介紹,這個樂團擬在原「愛樂女」室內樂團的基礎上成立,編制暫訂爲一百人。鑒於目前女子管樂人才缺乏,現已委託中央音樂學院有關專家公開招收學員並進行培訓。樂團成立後,還計劃與台、港女指揮家張培玉、葉詠詩及兩地婦女樂團開展交流與合作。 (蕭勇) 北京鋼琴大賽加緊籌備 訂於九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鋼琴比賽,近日已確定評委會及入圍選手名單,共有十三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以及四十七名選手──從二十五個國家(地區)的一百五十四位報名者中篩選出,包括台灣的顏華容和林瑋琪。 (蕭勇) 小澤征爾的出生地 經中日雙方共同査考,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的出生地最近在瀋陽發現。小澤於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生於瀋陽,父親是牙科醫生,一九四一年全家返回日本。尋訪自己的出生地,是小澤多年的願望;在深入調査後,現已確認位於瀋陽和平區人民體育場附近的一座建築物是小澤的出生地。目前這裡保存完好,正式掛出「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出生地」的銅牌。小澤及家人於五月上旬應邀到瀋陽,重訪故里,這期間他還指揮瀋陽交響樂團舉辦了音樂會。 (蕭勇) 國際舞蹈院校舞蹈節</st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Nureyev Howard Brown 編輯 Phaidon Press 1993 出版 177頁/精裝 NT$1,248 誠品書店經銷 紐瑞耶夫是舞蹈界的一則傳奇,他光彩耀目的生涯吸引無數攝影師競相追逐,透過鏡頭紀錄他的舞作並捕捉瞬間的肢體美。本書蒐集二、三百幀佳作,書後附有紐瑞耶夫的生平簡歷及歷年作品中所擔任的角色。 Life Into Art Isadora Duncan and Her World Dore Duncan, Carol Pratl 及 Cynthia Splatt 編著 W. W. Norton 1993 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98頁/精裝 NT$1,200 鄧肯,另外一則傳奇。她的名字總能惹起諸多聯想:美麗與優雅、激情而叛逆、勇氣和悲劇。本書的二百五十餘幀照片(其中有許多初次發表)及三篇文字素描應有助讀者穿過傳奇的煙霧,親近這位現代舞之母及女權主義的先驅。 編者之一Dore Duncan是鄧肯的姪孫女。 低音大提琴 徐四金(Patrick Sskind)著 彭意如譯 小知堂文化1994出版 87頁/平裝 NT$120 本書是德國作家Sskind於一九八〇年所完成的單人獨幕劇,藉由一位已逾而立之年的低音大提琴手於演出前喋喋不休的自語,傳達出作者所謂的「關於一個男人在一個小房間裡思考存在的問題」。至於這個男人的意念:在當晚音樂會裡大叫出他所暗戀的女子之姓名,其趣味不下於T. S. Eliot的詩作〈Prufrock的情歌〉。 Music and the Mind Anthony Storr著 Ballantine Books 1992出版 212頁/平裝 NT$330 誠品書店經銷 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是最神奇而又最能激奮人心的。
-
音樂與繪畫中的色彩
充滿革命色彩的近代藝術 從印象主義到藍騎士
五月份《表演藝術》和誠品書店合辦的講座在戶外進行,臨時下起大雨,觀衆撐起了雨傘聆聽,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整場演講也因此別具一番風情。
-
編輯室
時間的挑戰
敦煌莫高窟,一個典藏人類藝術文明的洞窟,透露給世人的,不只是佛經敎義中的玄機,同時也藉著石壁的時間錄像,讓後人洞察當時生活、美學觀的投影。 在這個延續一千多年的歷史洞窟裡,遺留了中原、西域、印度、波斯文化的精華,雖然鑿洞的目的是爲了宗敎,但是宗敎卻是爲了成就人類精神上的完滿,也因此各種人類能力所能及的完美事物都成爲供養之物,而最直接表露人心底層虔敬之意的樂舞,當然也就成爲石窟壁畫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來,「敦煌學」已成爲國際學者們挑戰時間,熱衷鑽研的一門學問,各種資料的挖掘、整理,都爲再現敦煌樂舞、探究那神祕而炫麗的古代文明而努力。今夏,蘭州將舉辦敦煌藝術的國際性學術研討,就在這群學者、藝術家們嘗試發現另一種表演形態的同時,我們也帶領讀者跨越重山萬嶺,一賞敦煌藝術。 時空的轉換亦從遙遠的千年切進了台北的舞台。十一年前雲門的舞劇《紅樓夢》由林懷民與賴德和合力編織。紅樓的龐大架構在舞影、音符中被拆解、被重組,層層疊現出藝術家心中的夢。而黃寤蘭的一場紅樓驚夢卻發現了,十一年後紅樓新夢面對的是新一代的舞者與觀衆,紅樓小説不再是大家拼貼紅樓的依據。不曾讀過紅樓,失掉了線索,或許給了舞者、觀者更大的想像與詮釋空間,但也給創作者帶來了另一種挑戰。 時間常是藝術提煉最靈驗的試紙。敦煌藝術也好,紅樓小説或是轉換成各種形式的戲曲、舞劇、音樂也好,總要經過代代不同角度的審視與挑戰,才能淬取精華。魏子雲看過不同的紅樓戲,不同聲腔的詮釋經過前後的對照、評比,是另一種看紅樓的觀點。 德國也在時空的舞台上做了戲劇性的演出,在圍牆的隔離下,不同的體制不但影響不同的思想,也形塑出文化特異性。兩德在統一之後成爲了歐洲擁有最多樂團的國家,但是上百個樂團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到底何謂東德的聲音?今月前東德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及著名的「東德指揮」庫特.馬索將帶領紐約愛樂來台,或許正好可給此地樂迷一個聆賞比較的機會。 林靜芸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敦煌壁畫與佛敎藝術
若想了解敦煌壁畫的意義、生命、價値,必須深入因時因地因人而來的信仰思想面;這是佛敎藝術不容易了解的部份,卻也是它的精采生命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瑰麗燦爛的壁畫藝術
自兩漢經營中亞、西域以來,扼守著絲路交通孔道的敦煌地區,因地處中西文化傳播的要衝,逐漸成爲西域一帶人文薈萃的文化勝地,更成爲當時佛敎文化向內地傳播的中心。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從四世紀中葉開始,在將近一千年之間慢慢地醞釀出瑰麗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敦煌樂舞的再現 學術和表演合作的結晶
有人認爲古代樂舞一去不返,不可能原樣再現。但事實上只要有一點線索,某種程度的復原和再創並非空中閣樓。敦煌莫高窟是舉世公認的人類文化寶庫,它所保存的豐富樂舞資料則成爲近幾年學術界和表演界硏究的基礎。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老舞蹈的新生命 洞窟裡的舞蹈傳奇
面對著數百個舞姿造型,我眼花撩亂;它們旣有瞬間的動作,又有靜止的亮相。於是,我白天進洞觀察,晚上描繪舞姿圖象,深深感覺要創建一套「敦煌壁畫式舞蹈」敎材,必須探索其內在規律。
-
焦點
美國現代舞之祭酒 愛索(ISO)現代舞團
「ISO」來自希臘文,是平等、相當、相似、相同、同一的意思。舞團以此爲名,似乎就如他們合力創作的精神:大家地位平等、能力相當,因相似的習性與相同的理念,而聚合在一起爲同一個舞團而努力。
-
焦點
紅樓舊夢與新夢
應邀到八里雲門排練場看林懷民排《紅樓夢》,車子在微雨的淡水河邊疾馳。努力回想十一年前在社敎館看《紅樓夢》的情景,腦海中盤旋不去、反覆縈繞的,竟是翻滾如千層浪的布質彩幕,和幕後掩掩映映、蒼邈幽微的慘綠太陽
-
焦點
古雅南管
傳說淸康熙皇帝允爲「御前淸客」的南管,古雅而幽深,保有古老中國文士階層的音樂特性。隨閩南移民渡海來台,弦歌不輟;六月間漢唐樂府再度著玄服踩階上殿,淸奏及吟唱,爲觀衆帶來一場仿唐式的南管樂宴。
-
焦點
在吉祥星辰祝福下誕生的歌劇 威爾第歌劇《拿布果》
威爾第在《拿布果》Nabucco首演成功後的四十年曾回顧說:「這部歌劇可以說是開啓了我的藝術生涯。雖然我當時必須克服諸多的困難,但《拿布果》仍是在吉祥星辰祝福下誕生了。」(註①)這段話一點也不誇張,威爾第因這部歌劇使他和續絃夫人絲特蕾波妮(Giuseppina Strepponi)由認識而結合,也因這一部歌劇使他一夜成名,成爲義大利全國統一運動的英雄人物,更因這部歌劇承先啓後的特質,使他從此步上作曲生涯的坦途。
-
焦點
百家爭鳴的德國樂團
德國繼承了音樂史上豐富的遺產,尤其是德國的樂團,「傳統」爲它們保持了領導的優勢,縱然東西德的分隔產生了音響上的差異,但是日耳曼的民族風格依舊「聲」明了它們的純正血統。六月,前東德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的大提琴家都將來台獻藝,同時,一直帶領德東萊比錫布商大厦管弦樂團,這個由孟德爾頌手創的百年樂團的庫特.馬索,也將帶領新歡──紐約愛樂東來,讓本地樂迷能有機會比較紐愛在德國指揮妙手下新塑的風貌。
-
柏林
牆起牆倒的文化起落
柏林在德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它在本世紀短短數十載中的起伏分合,極富戲劇性,見證著近代政治文化的轉捩。
-
新浪潮
不變與變之間 露辛達.柴德斯(Lucinda Childs)的舞蹈
在編舞時,柴德斯感興趣的並非不斷地介紹新元素,而是如何以各種不同的觀點來處理同一事物。
-
藝鄉人
Ping Chong 張家平 出身粤劇世家的美國前衞劇場導演
六〇、七〇年代是美國前衛劇場黃金時代,實驗性強,創作力驚人。這批當年的反叛、前衛藝術家,今天都成爲主流,如以《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崛起的怪才導演羅伯.威爾森。與威爾森同期,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的張家平(Ping Chong),則是其中最顯眼的東方面孔。
-
大陸劇場
戲劇:俗化的必然與無奈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一)
換一種嘴臉,變一種腔調,侃點俗人俗事,讓自己俗個澈底。大陸現階段的市民文化,在興起之初便充溢著淺俗流痞的浪蕩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