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演員的靈魂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
俄國著名的導演和演員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生於擁有金銀絲工廠的富有家庭,他走進劇場完全是基於藝術的理由。表演幾乎覇佔了他全部的靈魂,畢生致力於發展演員的潛力。他的表演體系脫胎自他在劇場和工作室的實際經驗,幫助演員成爲使角色的「靈性開始行動」的工具。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隻巨手相握 《海鷗導演計劃》的文獻意義
《海鷗導演計劃》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導演契訶夫的劇本筆記,堪稱是現代劇場兩隻巨手相握的珍貴紀錄。它不僅爲戲劇史硏究者和戲劇學家提供一份具體的文獻記載,也爲實踐者提供了一份了解俄國現實主義導演學派的創作原則及導演手法的詳細資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幀畫像講《海鷗》的故事
《海鷗》係俄國文學巨匠安東.契訶夫的第一個戲劇作品。本文作者藉劇中的「兩隻海鷗」──特里波列夫和妮娜,爲讀者勾勒出整齣戲人物錯綜的情感交織,進而顯現全劇的主題象徵──海鷗──的深刻意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信心、承擔、與救贖 談契訶夫的《海鷗》
《海鷗》全劇之中,隨處可以聽見深情被漠視、才華被辜負、夢想被訕笑、歲月被虛度的歎息;「海鷗之死」這個意象,廣義說來,反映的正是這種無心造成的生命浪費。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陸舞台上的契訶夫
在歐陸,俄國寫實主義巨匠安東.契訶夫一如莎士比亞,早已超越語言時空障礙,成爲不同民族在戲院裡所能共同溝通的作家。當代歐陸許多導演紛紛在事業高峰之際,把排演契訶夫當成是考驗自己的里程之作;除了契訶夫的個人魅力之外,上演契訶夫也是對導戲能力的考驗與反省。畢竟一說到契訶夫便離不開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而一說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便一定得重新考慮現代導演藝術。本文不擬追溯契訶夫的演出史,而是透過近十年來在歐陸重要的契訶夫戲劇演出來探討演出契訶夫對現代觀衆的意義,以及當代導演對契訶夫及寫實演技的反省。
-
莫斯科
名聞遐邇的莫斯科戲劇廣場
莫斯科,一座悠久的戲劇歷史城市,衆多的劇院,衆多的傑出導演和演員,衆多的戲劇流派。耐心走覽一遍,別怕一串又一串的陌生譯名,你會每下愈驚,震詫於這個體龐枝繁的戲劇大機器的運作。
-
焦點
「尋馴覓蜜」的愛情故事
果陀劇場改編自莎士比亞《馴悍記》的《新馴(尋?)悍(漢?)記(計?)》希望在一般人容易陷入的兩性對立關係中,找出一種旣不偏向男性,亦非倚向女性的新觀點。
-
焦點
期待另一場樂迷大集合
洛杉磯愛樂就像這個城市一樣,帶著一點瘋狂似的意味,而令人對她備感親切。
-
焦點
揭開古提琴的神祕面紗
古提琴──旣古老又新鮮的名辭,指的是什麼呢?顧名思議,該和小提琴有點兒親戚關係吧?它正是提琴的老祖宗。不過各式各樣的古提琴,大大小小,讓您看得眼花撩亂。當然,它們也各有各的名稱
-
蒙特婁
“FIND”尋找「新」點子 蒙特婁第六屆國際新舞蹈節
去年十月間,加拿大蒙特婁市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有英國現代舞「壞男孩」之稱的克拉克(Michael Clark)的海報。偶爾碰見一些法語不流利的觀光客,正以英語談論前一晚某舞團的演出。這些都是因爲當時蒙特婁正舉辦第六屆國際新舞蹈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Nouvelle Danse,簡稱FIND)。
-
台灣
新象十七
對於喜歡看表演的人,每月月初的「功課」就是拿份新出的節目表回家好好盤算勾選一番,但一旦碰上了藝術節,精打細算常就成了天人交戰。藝術節必須針對不同口味的愛好者,經過事先精密的籌劃、包裝,才能排出精采菜單,以誘氣味相投者聞風而至。台灣的藝術節近兩年已具規模,亦有百家爭鳴之勢,不僅顯示出藝術市場的多元化之外,也透露出市場操作及行政規畫的職業水準。
-
新秀登場
顚狂的酒神!
在《動物園的故事》中,王柏森飾演一位向陌生人彼德搭訕的流浪漢。他在舞台上時而閃現的神經質,末了爆發出酒神式的顚狂,逕自撞向彼德手中的尖刀。從他全神貫注地扮演及赤裸的自剖吿白中,我們彷彿瞥見一個靈魂黑暗的深處,同時是角色,也是演員的。
-
表演賦比興
穿過紫禁城聽智化寺古音
九三年八月在北京的數日,早起,沿著故宮博物院外的護城河照相,人物身後的背景正是康熙那時的北海公園,花五角錢人民幣買張入園券只爲拍照,同行的女記者拿著輕巧的照相機說:「這樣,可以回去告知親人,我來過北京。」
-
人物檔案
中國民族舞:愛蓮說 叱咤風雲的七十七歲舞蹈家
「我是芭蕾專業出身,如今卻瘋狂愛上中國民間舞。安東.唐寧,瑪莉.蘭貝爾,瑪格麗特.克萊科,和拉邦系統的舞蹈敎育,令我感念終身;但身爲中國人更應該要珍惜和發揚自己的舞蹈。」──戴愛蓮
-
里程碑 Milestone
軍徽變成的高音譜號
一個海軍士官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當間細,竟然反過來向學院輸誠,膜拜巴哈。身繫俄國「五人團」之一的林姆斯基硏習巴哈作品的「正典」過程,他與穆索斯基共居一室,共用鋼琴,相互改譜的情誼,本文娓娓見揭。
-
里程碑 Milestone
捷克三傑──史麥塔納、德弗札克、楊納傑克
今年適逢史麥塔納170年冥誕,德弗札克逝世90周年,楊納傑克140年冥誕,透過本文與即將登場的「布拉格之春」專題講座及音樂會,揭示捷克三傑在音樂內涵上的民族獨立特質。
-
戲劇
對「抒情」的質疑 從《島上無人》談起
《島上無人》爲河左岸劇團新近作品,由團員吳俊輝編導。這齣標示「迷走地圖之外」的戲,是否「比河左岸更河左岸」(河左岸團長黎煥雄語)地使用特定的風格語彙,表達某種抽象的主題?這樣的嘗試是不是成功呢?
-
戲劇
演戲、遊戲與說書 評《年獸來了》
以學齡前兒童爲主要訴求對象的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新近推出的舞台劇舊作《年獸來了》,造型活潑,表演充滿童趣;只是,該劇團在追求兒童戲劇精緻化的過程中,似乎有尙未察覺的盲點。
-
音樂
國際水準的台北《卡門》
結合本土樂團及指揮,義大利的新秀導演,俄、美、義、大陸及台灣的優秀演唱家所呈現出來的《卡門》,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
舞蹈
打擊樂和舞蹈的完美結合 Synergy with Synergy的演出
一月上旬雪梨舞團和Synergy打擊樂團在劇院聯手獻藝,它們的演出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其它樂器比起來,打撃樂似乎更容易和舞蹈結合,因爲大幅度的肢體律動本來就是打擊樂的演奏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