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老人劇團與社區戲劇

每一個社區都該成立一個老人劇團,使年長的人也有繼續扮家家酒的福份。

每一個社區都該成立一個老人劇團,使年長的人也有繼續扮家家酒的福份。

本來戲劇活動並沒有年齡的限制,編劇和導演固然是老當益壯,從事表演者也往往薑是老的辣。然而在台灣的現代戲劇,由於欠缺歷史的縱深,八〇年代的小劇場似乎是平地冒生了一批熱衷戲劇的年輕人,不但編導的年紀不大,演員更十分靑嫩。因而這十來年,竟給人一種印象,彷彿現代戲劇是專屬於年輕人的活動。

在台南,偏偏有一批年長的人組成了一個「魅登峰劇團」。其中成員的年紀從四十五歲到七十一歲不等,因而被人稱作「老人劇團」。其實多半團員正當中年,尙不該言老,所以有「老人」劇團之稱,皆因其他劇團的成員太過年輕之故。

戲劇表現的不外是人情世故,已經有豐厚人生經驗的人才眞能體會得出世情的冷暖。年齡與經歷正是魅登峰的團員們追求厚度與深度的本錢,他們所欠缺的是表演的訓練。年輕時從未登過台的人,驟然要面對無數炯炯的眼睛,的確是一樁難事,所以他們必須首先要通過戲劇訓練這一關。魅登峰的團員在台南市文化基金會的支援下,從台北聘請了方圓劇團的彭雅苓南下進行了長達一年的集訓。集訓時所做的即興表演,連綴成章,最後形成了生活集錦式的《鹽巴與味素》。其中的片段各不連屬,總的導向呈現了夫妻、親子、情人、朋友等人際關係。導演抓住了團員們各有人生經驗一大把的特點,盡量由此發揮,折射出來的是非常生活化的場面,或喜、或悲、或無奈,都像是在人生中截取的一個段落。

向人生直接取樣,本是寫實主義戲劇的初衷。最完美的寫實,莫若「人生的切片」(a slice of life)。然而這樣一片一片,切自各不相涉的多種人生,其間殊無聯繫,則不能算是完整的製作。像這樣的短製,大陸戲劇界習慣稱之謂「小品」。眾多的小品湊在一起,可稱之謂「小品集錦」。

像魅登峰這樣的業餘劇團,旣不易演出大戲,又期望表現一點創意,「小品集錦」是一個適當的選擇。

同屬業餘劇團,年長的與年輕的團員應各懷有不同的抱負和目的。以魅登峰團員的年紀,大概不會夢想有一天在演藝界脫穎而出。因此,對他們而言,演出並不構成主要的鵠的,相較之下,訓練和排演的過程也許更被看重。做爲社區的文娛活動,不管是爲了消閒也好,還是爲了紓解情緒也好,戲劇表演都是一種優越的選擇。戲劇的模仿與虛擬,常把表演者帶入一種似眞而非眞的情境,製造渲洩情緒的機會,但卻不必爲渲洩負任何責任。比之於蒔花與養鳥,戲劇表演肯定可以帶給參與者更大的藝術進境與滿足。

戲劇一如玩家家酒,本是人類生長過程中最具有啓發性同時也最富有趣味的遊戲,兒童從扮家家酒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成年人又何嘗不能從虛擬的情節中感悟到人生的眞與幻。

到如今,我們有不少小劇場,但尙缺乏社區的戲劇活動。其實,每一個社區都該成立一個「老人劇團」,以俾使年長的人也有繼續扮家家酒的福份。做爲社區的文娛活動,我們期望魅登峰劇團會成爲未來社區戲劇活動的一個光彩的榜樣。

 

文字|馬森  戲劇學者,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