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出道卅年,魔二代再起!
哈林玩轉《西遊記》 用音樂搖滾你的世界
二○一七年專輯《西哈遊記庾澄慶的音樂奇幻之旅》標誌著哈林(庾澄慶)出道卅周年,在專輯的創作概念中他也提到,自己其實不停地在思索「要做不一樣的事」,而做一個「音樂劇」便成了答案。今年夏天,哈林團隊決定要將這段「旅程」走完,把概念專輯實際搬上舞台。哈林強調,這個演出可以說是個「戲劇為輔、歌唱為主」的音樂劇,他笑說,這個本來是音樂人們一同玩耍創作的遊戲,到了現在變成還要親身上陣、現場演出的舞台作品,那種「刺激感」確實是難以言喻。
-
藝號人物 People 瑞典合唱指揮家
克利葛斯特姆 從理髮廳到音樂廳的動人美聲
什麼是「理髮廳合唱」?原來這是一種源自美國的合唱形式,融合了非洲音樂與白人傳統歌謠元素,以無伴奏、緊密和聲的四部重唱開展,始於早年理髮師為不使客人在理髮漫長的等待過程中感到無趣,所自娛娛人發展出的表演。將與台灣的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合作演出的瑞典指揮家克利葛斯特姆,是歐洲「理髮廳合唱」的重要推手,出身古典傳統的他,如何投入這種活潑的演出形式?且聽他娓娓道來
-
藝號人物 People 旅歐編舞家
林美虹 帶著對家的疼惜 召喚人權自由的關懷
曾帶著《天鵝之歌》、《小美人魚》返台演出的旅歐編舞家林美虹,將在七月帶回她第一齣以台灣歷史題材創作的舞劇《新娘妝》。這齣舞劇以李昂小說為靈感,提喻台灣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傷痛經驗,林美虹表示,她將台灣的事件放大至整個人類的普世關懷價值,從關懷面,母親對待兒子的方式,試圖召喚出大眾正視自由、人權、渴望認同的訴求。也因此,她決定邀請各階層社會大眾加入作品,象徵了社會參與的重要性。
-
TSO精選 TSO Choice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被譽為「台灣電影教父」的李行,將迎來人生的第九十個春天。從影已逾七十年的他,歷經五十二部電影作品,對華語電影影響之深遠不言可喻。六月底,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演出「行影玖拾─李行電影音樂會」,回探李行電影作品中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也讓觀眾藉此回味他「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電影世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老去之時,我們談論「性」 事
性可以是讓你興奮、讓你憂鬱的, 性或許是令你恐懼、令你期待的; 它可能是關係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關係的全部, 它可以是自己的事、是我們的事,或大家的事。 如果可以的話,讓我們多談一點有關「性」的事, 多談,總比避而不談更好;討論,也比費疑猜測有效。 但是當老去之時,談論它, 相信無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態上, 所意味的一定與少年十五二十大不相同。 曾經參與《我所經歷的性事》製作的素人演員, 皆由六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者組成, 他們歷經了保守乃至性解放到資訊大爆發的今天, 並在此時期回看人生中關於「性」的點點滴滴。 相較於那些勇敢站在舞台上的大哥大姐們, 你是否也能誠實面對? 不妨,也讓我們試著從兩部分談談性事: 在過往青春歲月,有哪些關於性的啟蒙片刻, 對自身的觀念見解造成了重大的轉變與不變? 而步入高齡的性,又會與年輕時有何差異呢? 讓我們也打開心扉 試想當青春不再,談論「性」,我們談論些什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生命行至幽暗處
老了,那些激情和愛戀都到哪裡去了?人們對老年情慾的談論總是帶著質疑、鄙視,甚至抹上道德的污名,因而更增加它的神秘與不可言說的抑鬱。在父權的社會裡,老年男性或許還可夸夸其言,找到情慾的出口。相對的,老年女性的情慾總是被閉鎖在生命的幽暗處。但是性真的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嗎?隨著年紀的增長,性的意義與實踐,是否已經與年輕時大為不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邀素人談「性」 窺情慾素描生命風景
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將於七月底推出的最後一檔作品,為加拿大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Mammalian Diving Reflex)製作的《我所經歷的性事》。這個至今已經在世界多國演出的作品,以創作者達倫.多奈爾(Darren ODonnell)領軍,廣邀各地六十五歲以上的素人參與,藉由自身成長階段中私密情事的故事分享,由人生經驗,帶在地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但也因演出地點、參與人物的改變,人們所身處的社會環境各異,即使聊「性」也總不相同,更突顯了這個作品的獨特之處。本刊特別邀請多奈爾進行專訪,談談他在這許許多多的製作經驗中,看見了怎麼樣的風景,又是如何引導素人對觀眾敞開心房,揭開那些只屬於自己的秘密。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我回憶中的「性」和那些「……」
新點子實驗場《我所經歷的性事》邀請六十五歲以上素人同台暢談「性事」,集結成長階段的私密故事,也能聽見不同時代、社會環境裡,個體生命的性別觀點或變化。如果也試著回憶,你是否還記得,第一個關於「性」的啟蒙概念是從何而來?對於自己的身體,又歷經了什麼樣的探索?對於與他人間的親密關係,又經過了什麼樣的認識、甚或挫敗?那些令人臉紅心跳的時刻,那些懵懵懂懂的體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畫面與氣味殘存腦海?且讓我們看看博學、資深又辛辣的馮光遠、苦苓、陳宜倩,他們怎麼說
-
企畫特輯 Special
自然情感的超時空交會
大自然永遠是藝術家的靈感來源,而故鄉的風光景致,更為藝術家的創作灌注獨特的豐沛情感。長榮交響樂團六月初的「挪威森林 V.S.羅馬之松」音樂會,即將演出挪威作曲家葛利格與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匹基以家鄉風光入樂的傑作,在德籍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樂團與獨奏家將呈現經典浪漫樂響,更讓今昔的自然景象,在不同時空中以音符交相輝映。
-
音樂 不受限的俄派鋼琴大師
普雷特涅夫 以音樂訴說一切
身分兼及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的普雷特涅夫,可說是不受限的音樂大師,一直以來,他就不是個依循常規思考的音樂家,而是創造另一條回應與詮釋音樂的方式。六月份,他將再度應邀訪台舉行獨奏會,這回帶來的是莫札特與貝多芬的鋼琴經典,少以言語表達音樂想法的他說:「如果你們想更了解我,請來欣賞我的音樂會。」
-
音樂 NTSO「首席高峰會」
霍內克與達奈洛娃 給你「純粹的維也納」
維也納不但被譽為「音樂之都」,更在音樂史上留下不小篇幅,如主導古典時期的「維也納樂派」或稱「維也納三傑」、廿世紀以十二音列留名青史的「第二維也納樂派」,為奧地利打響名號。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首席高峰會」音樂會即以「維也納」為核心,邀請兩位來自維也納的樂團首席霍內克與達奈洛娃,帶來兩首來自維也納作曲家的經典大作。
-
音樂 NSO歌劇音樂會「藍鬍子的城堡」
世紀末 蓄勢待發的交響
NSO連結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璀璨雙城」系列,以「藍鬍子的城堡」此場歌劇音樂會為壓軸,將呈現「世紀末」蛻變前、高張力的經典荀貝格的《昇華之夜》與巴爾托克的《藍鬍子公爵的城堡》,兩作品都由男、女兩位歌手演繹,以歌劇音樂會形式呈現,更能聚焦音樂本身。
-
音樂 雙鋼琴尤森兄弟與大提琴吳氏兄弟
東西型男兄弟檔 舞台放送雙倍魅力
相隔剛好一個月,兩組年輕的兄弟音樂家拍檔來自荷蘭的雙鋼琴組合盧卡斯及亞瑟.尤森、生於澳洲的華裔雙胞胎大提琴家吳沛軒與吳沛祺,將帶著精湛的琴藝與默契一前一後造訪台灣。前者將演出浦朗克奏鳴曲、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與台灣罕見的雙鋼琴版拉威爾圓舞曲,後者則將與新加坡指揮家水藍合作演出阿霍的雙大提琴協奏曲。
-
戲曲 高雄春藝歌仔戲《兵臨城下》與《寒水潭春夢》
探問人性矛盾 訴說寬容與諒解的愛
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除了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巾幗醫家》、一心戲劇團《千年》及少年歌子計畫演員及樂師的《靈界少年偵查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外,還有春美歌劇團《兵臨城下》與秀琴歌劇團《寒水潭春夢》。《兵臨城下》以四諸侯國連年征戰為背景,幾乎所有人物都在戰爭中面臨各自的矛盾與抉擇;《寒水潭春夢》則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寬容、贖罪、諒解與奉獻的愛。
-
戲劇 人力飛行劇團《M,1987》
再一次,用「左眼」觀世界
一九八七年對M(黎煥雄)來說是意義特別的一年,那年他與友人成立了河左岸劇團,創作了兩個作品《兀自照耀著的太陽》與《在廢墟十月看海的獨白》。六月將演出的《M,1987》就是以上述兩齣劇重整而成,由年輕演員擔綱,不只說一九八七年的事,也說卅年來M身上的事,照樣談階級與革命,「讓年輕人能想像『左』,找尋某種程度異質的可能性或對『左』的嚮往。」
-
舞蹈 面對人生的那一堵高牆
王榮祿與周書毅 從《無用》找回力量
在人生低谷相遇的兩位跳舞男子,會擦撞出什麼火花?來自香港的王榮祿與台灣舞蹈家周書毅,同時面對生命中的高牆,無可迴避之下,相約以創作回應,於是編創了《無用》,雙人舞從香港的喧囂電子聲響開始,以強烈的扭曲糾結,表現出城市中不受控制的力量。藉著這支舞,他們想與觀眾分享如何面對那堵牆,回應當時的困惑,去看這個環境還能透過他們產生什麼變化。
-
親子 2019臺北兒童藝術節
開心迎來廿年 就是要「不一樣」
今年邁入第廿年的臺北兒童藝術節,策展主題就是「你好不一樣!」,來自不同國家的有趣作品,取材熟悉故事卻「有些不一樣」的作品,讓觀眾打開心靈之眼,看看不同的世界。本刊精選五檔別具特色的演出,邀請觀眾來體驗這些來自國內外的創作者,如何讓你看見超乎常理的精采想像。
-
焦點專題 Focus
金色的音樂交響.NSO日本巡演紀實
日本金澤,無疑是最閃亮的都市, 無論從穿著、用品到伴手禮,鑲嵌的金箔不但不俗氣,反而透露高雅氣質。 在櫻花片像雪一樣飛舞的季節,想起金澤的能樂,常被說是「從天上飄下來」。 但真正抵達,才聽到音樂從流行、爵士、古典到跨界 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在車站、飯店、街道、廣場與美術館舞台, 旋律飄揚整座城市。 在「平成」年號的最後一天,NSO今年的日巡從在首站東京創下歷史一刻,隨即前往石川縣的金澤市,參與一年一度「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最後到大阪劃下尾聲。在「令和」的新氣象中,樂團成功地散播音符、擴展了國際名聲。「就像風一吹,綠葉就開始發芽。」隨著NSO的旅行,我們聽見了樂團與當地交流,共同編織了一首跨世代的金色交響曲。
-
焦點專題 Focus
當春風喚醒小京都 奏起綠色豆芽
跟著國家交響樂團日本巡演的腳步,我們來到日本金澤的「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每年在春風之尾的五月舉辦的音樂祭以豐富的音樂企畫、親切的節目安排,擁抱各地到訪的人們,如同音樂祭名稱所示,希望讓音樂在這個春芽萌生的季節能「風一吹,綠葉就開始生長」。
-
焦點專題 Focus
交換指揮連連看 輕鬆入門驚喜跨界
音樂祭的節目繁複到可說是眼花撩亂,鋼琴、提琴、聲樂、指揮、室內樂、作曲家、交響樂團,連芭蕾、能劇、日本舞、日本箏、三味線什麼都有。四個表演廳從最早到晚接力演出,一天下來最多高達十七場,想要不錯過精采演出,事先做功課排行程是必要的。有正規演出也有跨界表演,還有許多業餘團隊演出與趣味活動,一整天下來,即使沒有努力趕場,但不知不覺累積五、六場演出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