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機開放 展現表演與環境的多元可能
馬六甲藝術與表演節創辦於二○○九年,是一個多元的跨界表演活動,特點是表演均在馬六甲自然古蹟場地進行,藝術家會在特定地點進行創作與演出。表演節開放讓各領域的表演藝術家都可以參加,不拘於表演藝術或行為藝術,只要他們的演出具有表演性。不以商業為考量,這個表演節旨在讓馬六甲地域環境及表演場地的獨特性發聲,以產生自己的生命張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文化融爐裡 展現新美學
由位於吉隆坡的白沙羅藝術中心所舉辦的白沙羅藝術中心藝術節,從二○一四年迄今舉辦了三屆,旨在讓本地與國外藝術家接軌,共同協力創作新作品,同時也展現本土性,讓在地團體藉由此平台呈現他們的匠心製作。從首屆活動從本地娘惹文化啟航,到第二屆在表演場館呈現環境演出,到去年的第三屆邀請更多國際藝術家到訪演出並舉辦工作坊,藝術節藉此一步一腳印地,發掘並開拓馬來西亞新美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馬來西亞印度舞蹈大師
依布拉 學習他族傳統 發揚拓展新路
身為馬來族的回教徒,卻在多元文化的國度中,投身另一族群的傳統舞蹈藝術,並且創新光大他是南利.依布拉,馬來西亞的國寶級舞蹈家。他於一九九六年創立了Sutra Dance Theatre,並以此為基地推廣並創作印度舞蹈,並以創新形式備受矚目。其延伸成立的Sutra Foundation也是一個跨國際的組織,串聯了南亞與東南亞的印度舞蹈家與藝術家一起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馬來西亞劇場之母
法莉達.美利堅 創建劇場投身教育 鋪展藝術之路
被譽為「馬來西亞劇場之母」的法莉達.美利堅,廿九年前與夫婿喬.哈森一起成立了「藝人館」,開始投身表演藝術工作。從藝人館太子廣場劇場開始,他們陸續創建了多間表演場館,包含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與檳城表演藝術中心,為有心從事表演藝術的創作者提供揮灑的舞台,也透過教育課程讓所有人有機會認識表演藝術。在政府資源提供有限、只能靠私人企業贊助的狀況下,她仍堅持不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檳城喬治市藝術節創辦人
祖希迪 將藝術帶進家鄉 讓在地展望世界
雖非表演藝術科班出身,但喬治市藝術節的創辦人暨總監祖希迪,卻以滿懷熱情打造了馬來西亞在地的藝術節慶。自○九年加入「喬治市世界遺產日」慶典團隊、次年創立了喬治市藝術節,祖希迪為了讓藝術節與國際接軌,他放下害羞本性,走上檯面與各國人士交流,也期待透過藝術,能改變人與社會,讓喬治市藝術節未來可成為東南亞藝術節的平台,不只是為了觀光客,更是為了提升大馬社會文化與人民對表演藝術的認知和素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手集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吳聖雄 透過包容與分享 傳達節奏的感動
「手集團」的演出融合了傳統鼓藝、打擊樂、肢體表演,呈現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風采,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吳聖雄正是這個特色團隊的重要推手。身為廿四節令鼓創辦人陳徽崇的得意門生,吳聖雄雖是美術科班出身,但卻投身擊樂藝術,更帶領團隊多方吸收各地音樂文化,而向上茁壯之外也認真向下扎根,投注心力在藝術教育中,不斷以身實踐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分享,並藉此傳達音樂節奏的無限感動。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華麗藝術盛宴 齊聚共尋真我
第四十六屆香港藝術節即將於明年二月廿三日開跑,逾卅七檔精采表演,將一路交棒、接力演出,直至三月廿四日落幕。延續歷年來在節目策劃上所累積的好口碑,時至今日,已讓香港藝術節在亞洲各種繽紛的藝術節中,成為重要指標之一,更是許多藝文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國際盛事。今年的主題為「真.我角度」,各國藝術家將在這個月內,齊聚香江,揮灑超絕才華,共尋真我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兩種無須翻譯的語言
若說人性的探討是劇本共同的核心,那麼就作品形式上來說,音樂皆在這些戲裡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也因有了音樂元素注入,使得各戲所有的感官刺激和接收都立即且當下,現場性十分強烈,而變得「非常劇場」。不論是人性的探索或音樂的使用,這兩種無須翻譯的普世語言,在各戲之中各有其特色及敘事面向。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引入年輕活水 與國際樂壇動態緊密相扣
去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當代音樂節(Biennale Musica 2017)於九月底至十月上旬舉行,現任音樂節藝術總監伊凡.菲德烈以年度主題「東方!」邀請中國、日本、韓國及亞裔作曲家,並以史托克豪森的Inori作為開幕演出,而這次的「金獅終身成就獎」得主是中國作曲家譚盾,他也是該節金獅獎首位亞洲得主。在節目策畫上,菲德烈讓當代音樂節因透過展演青年世代的作品而緊密與國際樂壇動態相扣,更在引進國際節目的同時,也為義大利新世代引進活水與刺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星際大戰登上歌劇舞台 與現代社會同步前行
由導演墨客-艾登打造的挪威版《魔笛》連續搬演數年,近年更受邀出國演出,這個挪威本土版的歌劇,如何成為國際觀眾心中的熱門演出?透過結合電影《星際大戰》的元素,讓《魔笛》可以貼近現代觀眾經驗,而在劇情安排上也與當代議題呼應,於是這齣挪威歌劇院的《魔笛》讓人體驗到挪威對「美」的價值,並認識其社會的多元性。
-
藝視窗 News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台灣】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國家文藝獎」於12月5日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公布第20屆得獎者名單,分別為:詩人李魁賢、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編舞家姚淑芬、劇作家陳勝國、建築師黃聲遠、電影音樂創作者林強。 表演藝術類獲獎人的獲獎理由分述如下:作曲家金希文創作獨具風格,作品種類眾多、質量均佳,著重於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台灣元素與意象;編舞家姚淑芬透過女性細膩視角,創造多元而獨特的舞蹈風格,舞作關懷社會議題,並積極與國際連結,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劇作家陳勝國則是因其編創的歌仔戲劇本,充分掌握語言、表演、場面、技術,展現戲劇表現力、手法靈活、風格獨具又親近觀眾,為台灣傳統戲劇開創新局。 國藝會將於2018年3月底、4月初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7位得獎者獎金100萬元及獎座乙座。 2018年「雲門創計畫」獎助揭曉 田孝慈等6位入選 2018年第三屆「雲門創計畫」,鎖定台灣創作人才,獎助創作排練空間及費用。去年12月20日,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公布第三屆獲獎助名單共有:田孝慈、李治達、邱昱瑄、黃詠淮、劉亮延與駱宜蔚等六位。 本屆創計畫得主中,劉亮延計畫以京劇演員特長為中心,新編詞曲及身段,找到傳統故事的當代詮釋。田孝慈則將重心放在探問意識與身體的關係,以及重新檢視與整理個人的肢體語彙。李治達希望找到誠實乾淨的身體,呈現最直覺的動作狀態。黃詠淮將從生活經歷出發,與三位舞者共同找尋身體與情感的連結。舞者出身的邱昱瑄,因身體受傷感到焦慮,並開始察覺身體使用方式,試圖透過創計畫對生命提出疑問,藉由舞蹈記錄走過的日子。駱宜蔚將與多位舞者工作,觀察與磨合舞者間的身體使用方式來探討人在群體中的處境。 第29屆傳藝金曲獎開放報名 文化部第29屆傳藝金曲獎自107年1月1日至3月1日受理報名送件作業,凡於106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間首次發行的傳
-
專題
如果看表演是吃海膽料理……
戴季全,完全狀態的理組男。媒體出身,後成為網路創業者,亦涉足政治領域,最知名的身分之一是前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因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而卸下該職,其後持續經營旗下的網路媒體及相關事業。 陳武康,台灣知名編舞家、驫舞劇場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表演細膩、舞動深具個人魅力的專業舞者,十一月底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驫舞劇場編舞家蘇威嘉《自由步》的兩位獨舞者之一。 我們時常好奇,對非劇場專業的觀眾來說,他們如何想像表演藝術?對表演藝術抱持怎樣的預設?觀看之後最先浮現的念頭、最關切的事又會是什麼? 十一月底,鮮少觀看台灣劇場的戴季全首次到臺中國家歌劇院觀賞陳武康參與演出的《自由步》。原本幾乎不可能有交集的兩人因表演而相遇,隔週相約在驫舞排練場對坐相談,從《自由步》的觀賞經驗啟程,談身體、聊政治,最後在海膽料理和賈柏斯的「現實扭曲力場」中畫下不思議的句號
-
藝@展覽
Si So Mi的喜劇之歌
將家傳百年紙紮工藝轉換為個人創作形式的藝術家張徐展,在最新個展「Si So Mi」當中發表偶動畫「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系列靈靈肆《Si So Mi》」,傳達他對生命及死亡的思考,以紙紮技藝形塑的老鼠為主角,敘述一隻頭上還戴著生日派對帽、身體卻被壓扁的老鼠,在臨終前看著鏡中的自己,「回顧」一生。
-
藝@電影
真人真事 銀幕上的不凡之作
通常創作型的「作者論」導演,作品大多自編自導,而與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類型電影,看似相互衝突,其實也充滿著導演的敘事角度與風格,讓我們來看看要多麼不平凡的「真人真事」才能拍成電影?
-
藝@CD
用新的方式 聆聽傳統的聲音
二胡這項樂器看似傳統,但因不像鋼琴或古箏那般有固定音階,它自由的表現手法非常適合當代音樂聲響的開發。台灣二胡演奏家王瀅絜自二○一一年起,與各國音樂家分享,讓他們認識這項樂器、並進而激盪出嶄新創作,數年探索的呈現就是這張專輯《雲樹》,讓我們用新的方式,聆聽傳統的聲音。
-
藝@書
表演,是「給予」的藝術
這本厚達三百餘頁的梅莉.史翠普傳記,透過以她演過的角色命名的各個篇章,讓讀者得以透過不同時期的「她」,看見變與不變的其人、細數往事,並深入認識這位舞台下、銀幕後的世紀巨星最真實的面相。她如何能在不同的演出中,每次都呈現了全新的樣貌及動人的深度?我的淺顯觀察是:生活、思考、當下與愛。
-
煙的雕塑 側記帕派約安努身體工作坊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的舞作常給人動態繪畫的印象,每個構圖畫面都是鑄造動作的刻痕,凝結時空的觀看。如果說空間是他的畫布,舞者的身體便是他作畫的材料。
-
呼吸的生命體 《偉大馴服者》舞台探秘
《偉大馴服者》的舞台設計想法是「扭曲」,一開始,帕派約安努先在紙上捏塑出他想要的曲折造型,再交由有建築背景的舞台設計Tina Tzoka運用繪圖軟體,計算出容易拆卸,又能保持美好弧線的結構。
-
台日戲劇首度長期合作計畫 打破語言文化隔閡
由台日戲劇團隊共同發起的「交換手札計畫」,今年選擇《一九八四》做為故事設定,並加入《三姐妹》文本,將故事場景設定在近未來的戰後,世界已無政府組織,而改由三大企業所重新組成。
-
打破語言藩籬 CMO樂團《誰是直美?》道出自我認同
由藤音樂工作室製作、CMO樂團擔綱演出的《誰是直美?》,以音樂為主體,將影像、戲劇穿插其中,帶出三個同名為「直美」的生命故事,而每個「直美」皆有自己的主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