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NSO《莎樂美》
「希羅底的女兒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歡喜。王就對女子說:你隨意向我求什麼,我必給你。」(〈馬可福音〉第六章22節)《新約聖經》中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竟要了施洗約翰(或做若翰)的項上人頭;《聖經》未曾說明姓名的女兒,經由歷史學家考證出來的女子莎樂美,更成為王爾德與約翰.史特勞斯筆下驚世駭俗的戲劇與音樂《莎樂美》;而戲中莎樂美所跳的那段致命的舞蹈〈七紗舞〉,最終成為毀滅一切的肉慾武器,為女人禍水提供最有力的證明。 傳統的《莎樂美》陰鬱、詭譎、讓人神經緊繃,處於一種不安的情緒氛圍中;史特勞斯壓迫感巨大的音樂容易使人投入劇情,有時甚至會忘記呼吸;七紗舞更像是人類原始偷窺慾望的再現,讓人在劇場裡坐立難安。導演安東尼.皮拉瓦奇卻想從女性意識解放與少女渴求愛與自由的面向,來解讀這個長久以來就被千夫所指的淫邪女子,令人心生好奇。而NSO與呂紹嘉此次端出《莎樂美》,是否能突破上個樂季《女武神》的成就,同樣令人拭目以待。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來不及相處的愛情
某個記者會上,有人說了一個笑話。故事是這樣的,善妒的妻子在丈夫下班回家去洗澡時,偷偷檢查丈夫脫下的衣物,看有沒有哪個賤女人的頭髮或口紅印。然後,妻子崩潰地大哭,臭罵剛走出浴室一頭霧水的丈夫:「你居然墮落到跟一個禿頭的女人在一起!」 笑話到此結束。現場沒有人笑。在那空白尷尬的幾秒,我心想,究竟是這笑話不好笑,還是太過寫實,以至於讓人笑不出來。 愛情是這樣的,狂熱的愛朝生暮死,與世間的細瑣物事皆無干涉,走入生活的相處,直面柴米油鹽的現實,則有讓愛情冷卻、傾斜崩壞的危險。「禿頭的女人」是誰?是生活在細微處長時間累積不安全感與偏執,才讓找不著一根頭髮的妻子,虛擬編造出一個禿頭的賤女人。 故事接下來呢?這對夫妻經過協商、妥協、承擔、解決問題,可能從此分開不相往來,可能繼續走下去。但無論是羅密歐與茱麗葉,還是莎樂美與約翰,都沒有走入生活的機會了。一對情侶,一對冤家,都是戲劇、文學史上渾然忘我,愛到卡慘死,讓愛情與死亡的陰影纏繞糾結的經典couple。 他們從未真正相處,從未將生活朝向對方打開。 愛情萌生在迷離的夜晚,昏暗的燈光下,姑且不論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對青春無敵少男少女因過於貼合的三秒膠戀情,糊里糊塗、純真爛漫地以弄假成真的死亡對抗家族;魔性少女莎樂美因對施洗者約翰求愛不成,而在惡名昭彰的七紗舞後,魅惑希律王砍下約翰的頭,並依戀地吻上那顆失去生息的頭顱,莎樂美的恐怖情人形象,毋寧更讓人感覺愛情一頭熱底下的巨大的空洞。 在愛情裡,誰想要一個跳躍就抵達盡頭呢?而兩位英國文學巨擘莎士比亞與王爾德,讓主角們盡情地去愛,愛得瘋狂、痛苦、憤怒,炙熱狂烈如火,來不及相處,就讓愛情走到了絕處,彷彿傳世的愛情就是要從未摻進日常瑣碎的小吵小鬧,終結在高潮處,情感的純度未經磨損,才經得起後世傳頌。 而凡夫俗子如我們,在戀愛的纏綿後,必須開始學著感受愛的幸福外,加深一段關係必經的阻礙、爭執、折磨,彼此都投入心力地面對生活的起落,然後安定,與珍愛的人,走一條長長的路。因此,除了深度剖析羅密歐與茱麗葉、莎樂美與約翰,短暫且致命的愛戀外,本刊也專訪了鋼琴夫妻檔魏樂富與葉綠娜,看兩位性格迥異的創作者,如何真實地面對生活與創作,攜手走過卅五年,未完待續。
-
專欄 Columns迷茫
智慧如救火,要點在時機。在北京什麼事都可能讓你一個台灣來的孩子不理解。不要慌,順便也對照一下自己的問題,那麼你去北京這短短的兩個月所發生的各種境況,都不要太早下定論,以至於讓自己無端地受挫折。不要抱怨,現在你在抱怨的人,可能會是你的貴人,動心忍性,接受環境給你帶來的挑戰。
-
專欄 Columns成與虧乎哉
沒有永遠的成,也不會有永遠的虧。只是不論在當下選擇了任何的一個成,勢必也同時造成了一個虧。於是我們在對一件事說YES時,除了沉醉在得到自己要的YES之餘,是不是也有那個擔當,去擁抱隨著NO而同時湧進來的所有必然現象。終究沒有唯一的成,也沒有唯一的虧的。
-
專欄 Columns大師班裡的極品大師
我喜歡大師班有兩個原因,第一,有許多的美女會和我一起在那裡聽著鋼琴音樂,就像是置身在天堂一般。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馬須教授,他知道如何讓鋼琴音樂在聽眾面前充滿生命力。他生動地描述每首樂曲,刺激著我的想像力,也讓我改變了思考音樂的方式。他非常能掌握一個坐在滿屋子美女中、十四歲男孩的注意力,他,就像李斯特,真正是位大師班裡的極品大師。
-
專欄 Columns小(下)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一句狀似提醒小處的諺語,實際上來自惡魔的伎倆,他深知人性簡化的惰性,他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以為專注小處就可以驅散惡魔,找到幸福,但實際上,惡魔無所不在。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塗鴉藝術家編芭蕾? 噱頭行銷吸引新觀眾
為了吸引年輕人進入表演殿堂欣賞演出,美國出現了兩個相當不尋常的做法。紐約市芭蕾舞團邀請不是編舞家的街頭藝術家JR來編舞,只因看上JR廣大的社群網路追隨者。科羅拉多交響樂團在畫廊舉辦音樂會,還可抽吸大麻,被暱稱為「大麻音樂會」,引起全國矚目。開發新觀眾,很多時候就要面對行之有年的基本表演方式,能否從根改變,而這正是最大的難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2014柏林戲劇盛會 精選與醜聞齊發
劇場菁英聚集的柏林戲劇盛會猶如德語劇場的年度奧斯卡,精選十齣各具特色的戲劇作品輪番上演,名導與新秀同台競演,熱鬧非凡。然而竟爆出抄襲醜聞,戲劇盛會評審之一的丹尼耶拉.慕斯奇歐尼可針對《茫茫黑夜漫遊》所寫的推薦文字,竟然跟劇團當初演出時的本事文宣幾乎相同,引起劇場界譁然,最後這位評審只好退出。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寫未來 《查理三世》反思君主立憲
查爾斯王子是英國史上最久的王儲,劇作家Mike Bartlett的《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Ⅲ,以「未來劇」方式,想像女王駕崩後的英國政局,這齣深刻處理政治議題,演出後頗獲好評。藉由新聞自由引發的憲政爭議,《查理三世》讓觀眾藉此反思君主立憲制度的功能,和民主價值等課題,也重新思考人民對國家元首的期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凱蒂.米契爾《朱莉小姐》 天津北京聯演引爆討論
天津大劇院將二○一四年定位為戲劇年,主辦單位從歐洲引進了幾齣在國際上口碑極佳且具前衛性的戲劇作品,如《假面.瑪麗蓮》、《朱莉小姐》和《耶德曼》,在北京藝文圈引起一陣騷動。其中《朱莉小姐》還應邀到北京演出。但其以電影的拍攝場景結合獨特的音效呈現,創新形式也引起質疑聲浪,就傳統觀賞習慣而言,觀眾確實沒看到一場「戲」,而是紮紮實實地看了一場表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原創劇《棋廿三》 題材敏感上海演出被取消
由資深編劇張飛帆創作的《棋廿三》以棋理觀察戰爭形勢,把棋藝手段用於軍事戰略上,在香港演出時頗獲好評。在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協助下獲邀至上海演出。然而演出前突然接獲政府緊急通知,取消演出。懷疑是因內容牽涉中日歷史,而兩國關係又剛好緊張所致。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來自日本的探戈琴聲 串起台灣與阿根廷
日本班多鈕手風琴天王小松亮太出身音樂世家,十四歲開始自學班多鈕琴,很快便嶄露頭角。除了錄製許多阿根廷探戈音樂外,也自行創作。他也幫多部電影、電視及動畫演奏配樂,在他的推動下,探戈文化在日本年輕一輩快速風行。此次的音樂會曲目除了傳統探戈、皮亞佐拉的「新探戈」,也有小松自己的作品,堪稱是十幾年來的經典作品重現。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華格納革命指環」 小劇場接力挑戰
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規模宏大,四部曲的情節貫穿數十年,橫跨神、人、妖三界,在台灣曾以音樂會形式演出。這次劇場導演鴻鴻策畫「華格納革命指環」,邀請四個美學風格各異的劇團:河床劇團、黑眼睛跨劇團、EX-亞洲劇團、再拒劇團,接力搬演《尼貝龍指環》四部曲,堪稱國內創舉。小劇場挑戰大規模的經典演出,不僅完全沒有包袱,擁有更多自由度,某種程度可謂是種解放。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好戲連台 推理或歷史任君選擇
高雄春天藝術節每年規畫的劇場歌仔戲系列,已成為藝術節獨一無二的特色。今年邀請秀琴歌仔戲團、一心戲劇團、明華園總團、春美歌仔戲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等五團連演,題材上不僅有傳承,更有創新。其中春美歌仔戲團《金探子》和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國士無雙》更是為藝術節量身打造的全新製作,令人期待。
-
藝號人物 People 果陀劇場藝術總監
梁志民 七個「造鎮」版本 色彩愈淡情愈濃
受懷爾德原著《小鎮》啟發,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慢慢打造他心目中的《淡水小鎮》,前後共七個版本。梁志民說:「《淡水小鎮》對我而言已不只是一齣戲,而是果陀以及我的一部分。一部美國經典劇作,能和我生長的這塊土地如此緊密地融合,內化成為台灣的戲劇作品,這是無常人生裡最珍貴的因緣。」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永恆之愛 何須長久 《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eo & Juliet
「姓氏本無意義, 我們所稱的玫瑰,換個名字還是一樣芳香。」 身為古今中外最家喻戶曉的情侶檔之一,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戀愛有許多經典的橋段,讓你我都非常熟悉:石破天驚的一見鍾情、月黑風高的樓台私會、橫刀奪愛的癡心絕對、不被允許的狂熱愛戀、陰錯陽差的致命誤會在愛情這朵玫瑰面前,血緣家族、毒藥死神都不具意義。 這個四百多年前的古老文本,匯聚了所有通俗愛情劇的元素,不僅在劇場,也延伸至電影、舞蹈才華洋溢的創作者們把玩這些莎翁留下的元素,一再淘洗愛情的純度。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遠渡重洋,帶來編舞家麥克米倫的全本舞劇,探勘角色內裡,不只探索年輕男女瘋狂熱戀,也逼視少女茱麗葉在這堂戀愛課中的成長。本刊除了專訪新上任的藝術總監凱文.歐海爾與擔綱演出男女主角的四名舞者外,也深入莎翁的愛情觀,在浦羅柯菲夫的音樂響起之前,且讓我們看各領域創作者如何對《羅密歐與茱麗葉》提出嶄新詮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情若真 不必相見恨晚
莎士比亞的作品跨越空間與時間,雅俗共賞,除了四大悲劇外,「愛情」也是他作品的重要元素。有什麼比起包藏著死亡威脅的愛更教人醒腦的?莎翁透過戲劇媒材興風作浪的悲歡離合,無不是希望深化現實生活中的人性尊嚴,光輝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思想,從悲劇宿命中淬煉出最直最真的愛。於是,只要曾經擁有,何必一生一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大家族人物關係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劇篇
保留原著框架 大玩形式讓你溫故知新
改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戲劇,也許轉換時空、語言,但基本上仍然是對偉大愛情的歌頌,以劇中設定家族的對立製造了衝突的根本,一波三折的陰錯陽差,加強了戲劇的張力,用青春的生命去衝撞封建的體制,是這個悲劇中最大的衝擊,幾乎所有的改編都掌握的這些原則,各自發展出其變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篇
從寶萊塢到僵屍片 電影史中的不朽之愛
根據統計,取材或改編自《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電影,起碼也有一百部之多。《殉情記》的經典版本有一九五四年雷納多.卡斯特拉尼版,及一九六七年柴菲雷里重拍版。甚至形式上從動畫玩到寶萊塢,甚至變成了好萊塢的僵屍片,兩大家族間的隔閡,玩到人鬼殊途的境界,電影對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改編,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延活化與延續了莎士比亞的經典,歷久而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