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欄 Columns
「身分」有什麼問題?!
即使蕭邦的爸爸是個法國人,但他到底是哪裡人,是他自己說了才算數。就算他的後半輩子都住在法國,但他還是不斷地寫作馬祖卡舞曲、波蘭舞曲,來表達愛國情操與榮耀他的祖國。對於蕭邦來說,「身分」真是個和音樂非常有關係的問題。
-
專欄 Columns
楚
談「清楚」,是為了談創作。因為,搞得清楚自己的創作才有鬼!!有誰可以完全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潛意識?完全透析所謂文化和對自己密密麻麻的影響?有誰確定文字可以完全掌握真實世界?如果沒有,那麼說自己或別人創作「清楚/不清楚、「誠實/不誠實」是在演哪一齣衣冠楚楚的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讓炫目燈光音樂 帶你遙想宇宙星光
紐約光害嚴重,抬頭也很難看到星星,不過三月份的兩檔演出,卻是透過炫目的音樂燈光秀,讓人體會遙想宇宙之遼遠無垠。選自前衛作曲家史塔克豪森歌劇《光》的《八聲道》,透過音響與光線的變換引導人去沉思冥想;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演出的《天象館》則以五彩燈光搭配音樂,讓聽者如置身流行演唱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威爾森劇場新詮 《彼得潘》變身闇黑成人劇場
非常喜歡柏林自由創作氛圍的羅伯.威爾森,近年在此推出頗多新作,四月又跟柏林劇團合作,重新詮釋經典童話《彼得潘》,找來另類歌手女子二人組CocoRosie擔綱作曲,翻轉童話面貌,把《彼得潘》演成黑暗的劇場成人冒險。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歡慶五十施作改建 英國國家劇院蓋「戲棚」作實驗
迎向五十大壽的國家劇院,也展開了空間大改建工程,為了改善空間不足的問題,劇院特地建構了替代性劇場「戲棚」(The Shed),同時也在此上演實驗劇作,第一炮為Tanya Ronder作品《桌子》,以一張傳了六代的餐桌為中心,講述六代人的家族功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聖丹尼市全力支持 百年劇院整修重開張
建於一九○二年的巴黎近郊聖丹尼市傑哈.菲立普劇院,在歷經十個月的大整修後,終於在全體市民期待下重新開張。這次的裝修主要是大劇場伯藍廳的空間重整,讓觀眾席增加了三分之一。而劇院平日在地方上的用心經營,也是其得以獲得支持、通過改建經費的原因。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天橋與天壇 西城與東城的競與合
在上級政策推波助瀾、文化產業成為新興熱門行業的大潮下,「文化圈地」與「文化地產」成了中國城市發展的新趨勢,而由政府主導的開發案則更令人期待:北京有西城區的「天橋演藝區」,預計在廿年內建設五十座劇場;東城區則有「天壇演藝區」計畫,預計在五年內新建卅四座劇院並改造廿七座劇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發局首屆藝評獎 金獎文章惹爭議
去年首度舉辦、首獎獎金高達五萬港幣的「藝評獎」,在二月底揭曉,由北京作者賈選凝憑〈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一文獲得金獎,但文中觸及了香港熱門的中港矛盾論述,引爆媒體關注討論,雖然讓人關注了原屬小眾的藝術評論,但讓活動失焦,活動主辦者也被嚴重質疑。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標舉「文學劇場」 六種風景繽紛
繼去年首度舉辦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邀來對岸三團演出、也送台灣三團過去後,廣藝基金會今年再接再厲,擴大規模邀來對岸六檔製作,以文學劇場為主軸,改編題材涵蓋韓寒《1988》、老舍《我這一輩子》、魯迅《狂人日記》、蒲松齡《聊齋誌異》、伍迪.艾倫《中央公園西路》等。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卡拉瓦喬》 舞動畫家的情與慾
○四年創團的柏林國家芭蕾舞團,舞者來自柏林三大公立芭蕾舞團,由有「世紀舞神」之譽的馬拉可夫擔任藝術總監,他也將舞團打造為歐陸重要且馳名的芭蕾舞團之一。這次首度訪台,將演出義大利編舞家比貢哲提為該團量身訂作的舞劇《卡拉瓦喬》,將卡拉瓦喬如何藉創作反映內在的極端性格,具象為舞台的呈現。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境遷人變 試問《知己》依舊?
台北新劇團的新製作《知己》,改編自中國劇作家郭啟宏的同名話劇,描述三個朋友剖心交往的動人故事;因為郭啟宏與新舞臺館長辜懷群對「知己」的不同看法,竟促成了雙方的合作。戲曲版《知己》由李寶春改編、導演與演出其中一角,並邀來旅台崑生溫宇航助陣,以不同劇種的表演方式區隔角色性格。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木蘭》新挑戰 演奏╳耍拳舞棍秀身段
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國光劇團二○一○年合作的擊樂劇場演出《木蘭》,今年大幅改編,配合多媒體、燈光、服裝、舞台等,讓擊樂與京劇更為緊密結合。為了要在演奏中以旋律傳達之外,更讓身體連帶地表現京劇的身段,團員也接受肢體訓練,發展出以棍棒敲擊、身體拍打的節奏,自然融入到表演中。
-
藝號人物 People 英國小號演奏家
艾莉森.鮑爾珊 內外兼具的昂揚之美
兼具美貌與才華,來自英國的小號天后演奏家艾莉森.鮑爾珊在國際上已享有高度的讚譽。曾兩度獲得英國Brits古典音樂大獎「年度女音樂家」獎項,及《留聲機》Gramophone雜誌、古典音樂電台(Classic FM)等多項古典音樂權威獎肯定。本月她將與蘇格蘭合奏團(Scottish Ensemble)聯袂應邀訪台,風格迥然與高難度的曲目,將為觀眾展現她驚人的舞台魅力。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小丑演員暨劇場導演
季.拉馮斯 從通俗人生提煉荒謬真實
從事小丑表演與教學已有廿五年之久的季.拉馮斯,曾數次應邀來台開設小丑表演工作坊,卻在看台灣電視裡的通俗連續劇時找到靈感,將與沙丁龐客劇團合作他在台灣的第一個創作《美麗人生》,以通俗劇的形式勾勒故事的傳承意義,讓年輕世代詮釋上一代的歷史,以小丑表達身體的處境。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假聲男高音的天才10問
什麼是假聲男高音?什麼是閹聲歌手? 假聲男高音一定是要唱很高嗎? 講話聲音很低的人可以學假聲男高音嗎? 對於「假聲男高音」這一行,相信許多人都十分好奇,一個大男人能唱出如童聲或女聲的音質,總是讓人驚奇不已。五月的「絕代美聲音樂會」中,將有假聲男高音聲樂家李文智的演唱,趁此機會,本刊也請他為讀者釋疑,天賦美聲來自何處?
-
焦點專題 Focus 假聲男高音
李文智 陽剛鬚眉 繞梁傳美聲
聲樂家李文智的人生,就跟他的外型與歌聲,頗多「反差」之處。說話時低沉有力,外表粗獷陽剛,唱歌卻能展現無瑕童聲;從未認真學音樂,卻誤打誤撞走上聲樂之路;功課吊車尾,卻在只懂英文字母的狀況下赴美讀書,一路念到博士班人生如此奇妙,李文智也笑著說:「上帝有在照顧!」
-
企畫特輯 Special
弓弦之間— 探問土地與人的文化底蘊
人是文化的載體,人之所以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又取決於什麼地形、氣候、土壤養育出什麼樣的人。因此,人因地理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文化也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音樂當然也在這個邏輯當中。透過這樣的思維,NCO在南藝大教授歐光勳的策劃下,推出「音樂地圖裡的胡琴世界」音樂會,試圖透過地圖的解析,聆聽各地的特色胡琴樂器與樂曲,進而探問琴音背後的人文底蘊。
-
即將上場 Preview 王海玲、張愛玲、施如芳的想像對話
《巾幗.華麗緣》 穿越古今搬演豫劇傳奇
原本只是為台灣「豫劇皇后」王海玲打造獨角戲,編劇施如芳卻遠兜遠轉,牽扯出至少廿八個被戰爭折騰出名號的女人,還加進張愛玲的「華麗與蒼涼」美學,成就了《巾幗.華麗緣》。《巾幗.華麗緣》把中國、台灣、日本、希臘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放肆而大膽地連結在一起,以意識流手法,大玩「穿越」,時空跳躍三千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創作社劇團《檔案K》
影像與表演 建構平行宇宙
《檔案K》由七年級劇作家吳瑾蓉編寫,是國內罕見以科學題材入戲的作品,以「平行時空」的物理學論述為命題,寫一齣家庭悲劇。導演楊景翔透過旋轉舞台與多媒體影像,拼接真實與虛幻,打造一個多重的影像迷宮,探觸人類生命與心靈的有限與無限。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太古踏舞團復團演出
《秘碼—魔幻之境》 吳采璘的自我探索
《秘碼魔幻之境》不只是太古踏舞團的復團起點,也是吳采璘創造自己舞蹈風格的開始。她自編自跳,依據土、火、金、木、水五種元素,發展出各具張力的舞蹈;在她充滿表演性的舞蹈詮釋下,每一種元素猶如鮮活的生命體。